《色彩与印刷》PPT课件.ppt
《《色彩与印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与印刷》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色彩与印刷,第一节 印刷色序,一、印刷色序与印刷质量所渭印刷色序,就是在多色印刷中,各色印版印刷的先后次序。在传统胶印中,用同一套印版,同一类的纸张,同一系列的油墨,同一型号的胶印机,同一温湿度,同一操作人员,由于印刷色序的不同,所印出来的印刷品色彩效果是不会相同的。色序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色彩、套印精度、阶调层次等等,合理地安排印刷色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从理论上来讲,四色印刷可有二十四种不同印刷色序,使用黄、品红、青、黑四色版不论采用何种印刷色序,都应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影响印刷品颜色的因素很多,如印刷面积、油墨性能、承印物的质地、人的视觉效果、套印要求、原稿类别等等,都会
2、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印刷品的色彩质量。,合理的印刷色序,会使画面颜色更接近原稿,甚至还能加强某种颜色的气氛,调节画面的层次,使之轮廊清晰,层次分明或者阶调柔和。除此之外,还能起到保护纸面、增加产品光泽、方便套印等作用。所以在彩色印刷中,特别是包装印刷、超过四色或有专色以及有满版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色序会对印刷品质量产生影响主要的原因是印刷油墨本身的不完全透明性,即油墨本身的遮盖力。后印的油墨对先印的墨层有一定的遮盖作用,使得叠出来的色彩含表面色的成分大一些,印刷品呈现的色彩总是偏重于表现后印的色彩。,二、印刷色序的选择原则1、一般来讲,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好的油墨后印。透明度好
3、的油墨,两色相叠印后,下面墨层的色光能透过上面的墨层,达到较好的减色混合,显示出正确的新色彩。如果所用黄墨是透明黄,四种油墨透明度顺序是:黄品红青黑。2、画面色彩气氛需要加强的颜色,可以放在最后一色印刷。版面色彩的主要色调代表整个色调的总体感觉,在印刷时起支配性。以红、橙、黄为基调的称为暖色调;以绿、蓝为基调的称为冷色调。由于油墨具有遮盖力的原因,一般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品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品红,后印青色。色序不同,色偏效果也不同。,3、晚上印刷时,视见强度低的弱色墨不可第一色印刷。夜班作业,由于车间照明的影响,弱色墨显色性能较差,人眼的辨认力低,油墨用量不易控制,其它颜色油墨的
4、调配若以第一色为基础,容易造成最终印刷的偏色。4、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各种纸张的平滑度、纤维松散度和吸墨性等性能不同,用来打底的淡色墨,要在第一色印。5、与大多数颜色有套印关系的强色墨可作为第一色印,套印要求比较高的印品的主要颜色安排在相邻两个色组印刷。6、盖压因套印而产生的参差不齐的边缘、虚晕,使图案清晰的强色,应放到最后一色印。,7、用来起上光作用的色墨应该放到最后一色印。透明黄最后印,可以用来调整整个画面的明亮度,形成有光泽、鲜艳的色彩。8、根据油墨的黏度确定印刷色序。多色机是湿压湿套印,前一色墨还没有完全干燥,后一色墨就要叠印上去,因此应当控制好油墨的黏度和下墨量,黏度大的油墨先印
5、,黏度小的油墨后印。9、根据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实践证明,黄墨比品红墨的干燥速度快近两倍,品红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着性最慢。干性慢的油墨应先印,干性快的油墨后印。10、印刷品上要印金、银墨时,由于金、银墨的附着力小,颗粒较粗,金、银墨应放在最后印。,三、四色印刷色序的选择1、黑、青、品红、黄 由于黑版第一色印刷,对图案在纸张上起定位作用,用黑色做画面骨架,打好轮廓,以便下道印刷工序的继续,有利于以后各种颜色准确套印,及早发现正、反面印刷套不准的弊病,及时排除故障。套印中黑、青、品红、黄各色用墨量比较容易掌握,既避免了低调处出现茶色调,又能避免由于黑墨黏性大,易引起背面粘脏的问题,同时黄色
6、最后印刷,对黄版的缺色、花版能及时发现。印刷的图像清晰,层次分明,质感好,光亮透鲜,适用于以暖调为主的人物,最后印上透明黄墨能够得到鲜艳明快的色彩。同时黄墨有干燥快的特点,有助于印品整洁。,2、黑、品红、青、黄 先印黑墨,同样具有前面一色序所说的骨架等作用,且黑墨不易乳化,利于各色的准确套印,套印中,黑、品红、青、黄各色用墨量也能很好掌握,确保灰平衡。青色调到第三色来印刷,适用于印制以冷调为主的山水风景画,图像清晰,色彩丰富,鲜艳、光亮。上述两种色序(即:倒色序/逆色序),目前在彩色印刷中应用得比较多,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尽管黄、品红、青、黑四种色墨组合多种多样,产生色偏的原因繁多
7、,但只要我们在印刷生产中注意分析,具体应用,选正确的印刷色序,就能印刷出精致、逼真的印刷品。,第二节 印刷灰平衡,一、印刷灰平衡1、灰平衡的概念印刷(主要指胶印)的过程是将连续调原稿的色调进行分解,并分别制成黄、品红、青、黑四个单色的网目调版,再将各网目调单色版叠印出来实现色彩还原。由于印刷品上的颜色千变万化,不可能对每一种颜色的不同层次都进行检查和控制,于是人们探索出了利用检验中性灰色平衡的方法,来间接的检查和控制整个印刷色彩的还原性。,印刷灰平衡是指以C、M、Y三原色版按不同网点面积百分比的组合,在印刷中生成中性灰色。具体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印刷适性条件下(纸张、油墨、印刷机等),C、M、Y
8、三原色版从浅到深按一定的网点面积百分比组合套印,获得不同深浅的灰色(白、浅灰、中灰、深灰、黑),这个过程叫印刷灰平衡。获得中性灰平衡的三原色单色密度称之为(等效)中性灰密度。,根据减色法呈色理论,C、M、Y三原色油墨最大饱和度的叠合应该得到黑色。同理,三原色油墨不同饱和度的等量叠合也应该产生不同明度的灰色。但是,由于实际使用的油墨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方面还存在着油墨制造上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等量的三原色油墨叠合不能获得中性灰。为了使三原色油墨叠合后呈现准确的不 同明度的灰色,必须根据油墨的特性,改变三原色油墨的网点面积配比,实现对彩色复制至关重要的灰平衡。,C 10%M 10%Y 10%K 0
9、%,C 30%M 30%Y 30%K 0%,C 50%M 50%Y 50%K 0%,C 70%M 70%Y 70%K 0%,C 90%M 90%Y 90%K 0%,C 100%M 100%Y 100%K 0%,C、M、Y三者等比例混合的时候,并不能得到灰色,得到的颜色有点偏红。,得到黑色(L0,a=0,b=0)时,C95%,M=85%,Y=85%,K=85%,若让K0,其它不变,则得到颜色(L23,a=1,b=-1),颜色不够黑,a偏向红,b偏向蓝。,得到浅灰色(L80,a=0,b=0)时,C18%,M=13%,Y=13%,K=0%,得到灰色(L60,a=0,b=0)时,C41%,M=31%,
10、Y=31%,K=2%,得到灰色(L50,a=0,b=0)时,C52%,M=41%,Y=40%,K=7%,得到灰色(L30,a=0,b=0)时,C71%,M=58%,Y=58%,K=30%,得到灰色(L20,a=0,b=0)时,C78%,M=66%,Y=66%,K=47%,得到灰色(L10,a=0,b=0)时,C85%,M=74%,Y=73%,K=64%,2、灰平衡的作用 通过对中性灰的控制,来间接控制整个画面上的所有色调。中性灰是衡量分色制版和颜色叠合是否正确的一种尺度,是复制全过程中各工序进行数据化规范化生产共同遵守和实施的基准 当中性灰产生偏色时,人们很容易察觉,因为人们对灰色特别敏感。当
11、原稿经过复制后,其中性灰和复制品的中性灰数值相同,那么彩色复制的色相平衡也应该是正确的如果灰色部分偏色,那彩色部分也应该偏色,因为灰色同样是由彩色叠加出来的。,通过对中性灰的控制,来间接控制整个画面上的所有色调。中性灰是衡量分色制版和颜色叠合是否正确的一种尺度,是复制全过程中各工序进行数据化规范化生产共同遵守和实施的基准 当中性灰产生偏色时,人们很容易察觉,因为人们对灰色特别敏感。当原稿经过复制后,其中性灰和复制品的中性灰数值相同,那么彩色复制的色相平衡也应该是正确的如果灰色部分偏色,那彩色部分也应该偏色,因为灰色同样是由彩色叠加出来的。,2、灰平衡参数的确定(1)色谱法:采用实际印刷中使用的
12、三原色油墨,改变三色网点百分比的比例进行叠印,得到一系列的色块,这些色块中必有亮度等级渐变的中性灰,依据这些中性灰色块就可得到不同网点百分比配比的青品红黄的网点百分比的组合这些数据就可以供制版选用或供印刷中检查中性灰时作为比较的基准这种方法能提供较准确的灰平衡数据,(2)求解灰平衡方程式(3)测控工具法此方法是用进行质量检测的工具进行灰平衡数据的获取常见的此类测试工具有布鲁纳尔测试条 灰平衡图和扫描灰平衡对象IT8色标灰梯尺灰平衡测试图片,二、影响灰平衡的因素每组灰平衡的数据都是针对特定的印刷条件和油墨、纸张等材料,若有任何一些变动,都可能影响到灰平衡的数据。1.油墨特性: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有
13、不同的灰平衡关系,制版前需要对油墨的基本特性(例 如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油墨的理化特性(例如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光泽度等)进行测量,获得正确的灰平衡关系,在制版时对这些因素作统一考虑。此外,油墨的印刷适性也将影响灰平衡,例如油墨的粘度、流变特性和墨层厚度等因素的改变 均会影响原稿的色彩再现,导致灰平衡遭到破坏。,2、纸张特性:不同类型的纸张对相同油墨的显色能力有较大的差别,平版胶印中常用的铜版 纸和胶版纸对三原色油墨的灰平衡参数是不一样的。纸张的白度、平滑度、吸收特性、光泽度、不透明度和酸碱度等,因 上述因素的变化也都会影响灰平衡的正确实现。3、印刷色序:不同的叠印顺序影响最终色彩的呈现。4、
14、制版工艺条件:印版版材的品种、感光液的成分与特性、砂目的粗细、光源特性以及曝光和显 影的条件等均对最终的灰平衡产生影响。5、印刷条件:(1)印刷机的橡皮布类型和厚度、包衬种类、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印刷机种类和精度等。(2)润版液的配方、用水量、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和pH值、水温、润版液与油墨的乳化程度等。,第三节 灰成分替代工艺,一、底色去除工艺1、黑版(K)的作用 理论上C、M、Y能够再现众多的颜色,当然也包括黑色,但这是对理想的油墨而言的,实际生产中我们所用的油墨离理想的油墨还有一定的差距,C、M、Y三色印出来的图像色彩不够好,深色的地方密度上不去,图像反差不足,黑色不够黑。添加一个黑版(K)
15、可以弥补黄、品、青三原色油墨还原图像高密度(暗调)区域时密度不足的问题,防止中间调到暗调区域的偏色,改善和增强图像画面轮廓,降低成本。,2、印刷适性问题 现在的多色胶印机,是在“湿压湿”的油墨状态下完成印刷过程的,印刷速度又很快,如果四色油墨的墨量过大,叠印后就会出现印刷品的糊版、背面蹭脏等问题,颜色可能出现偏差,阶调层次会有一些损失掉。这样的话,要改进印刷适应性,就要减少一部分墨量。,3、底色去除 在暗调部分,减少一部分三原色的墨量,用一部分黑色墨来代替的工艺称为底色去除工艺。UCR(UnderColorRemoval),70%50%70%20%,50%30%50%40%,50%30%50%
16、50%,上图中的深灰色按常规工艺所需四色墨量分别为Y50%、M70%、C70%、K20%,其总墨量为210%,若按底色去除工艺,将Y、M、C三色墨量分别减少20%,即图像灰色成分减少20%,因而增加20%的黑色墨量,即Y30%、M50%、C50%、K40%,总墨量为170%,这时虽然总墨量减少了,但印刷效果基本相同。,当图像阶调更深,如:四色墨量分别为Y80%、M85%、C70%、K30%时,其总墨量为265%,若按底色去除工艺,将Y、M、C三色墨量分别减少30%,即图像灰色成分减少30%,因而增加30%的黑色墨量,即四色墨量分别为Y50%、M55%、C40%、K60%,其总墨量为205%,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色彩与印刷 色彩 印刷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