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PPT课件.ppt
《《臭氧层破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臭氧层破坏》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臭氧层的破坏,马双忱,Depletion of Ozone Layer,2,大气臭氧层的作用,在离地10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的90的臭氧,其中离地2025km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称其为臭氧层(Ozone layer)。臭氧层主要的作用使其能够吸收紫外光而使人类免受紫外光的侵害,所以也称为地球的保护伞。,3,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1)保护作用太阳不仅可以发出可见光,而且能发射强烈的紫外线(Ultraviolet,简称UV),某些波长的紫外线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UV-A:=320400nm,臭氧只吸收其中的一小部分,所幸的是UV-A对生物的杀伤力极小;UV-B:=2
2、80320nm,臭氧吸收其中的绝大部分,UV-B对生物的杀伤力比较强;UV-C:=200280nm,UV-C对生物的杀伤力极强,但UV-C几乎可以全部被臭氧吸收。这样臭氧的存在,保护了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95-99%被吸收),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4,(2)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升温层(上暖下冷),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平流层温度范围在210275K之间。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
3、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3)温室作用位于大气顶层的臭氧能防止紫外线辐射,长期以来被誉为地球的防护罩,但科学家发现,靠近地面的臭氧,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这个位置的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即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5,臭氧及其在大气层中的分布 O3是O2的同素异形体,呈弯曲形,OO键长127.8pm(1皮米=10-12米),键角116.8,是极性分子。中间O原子和两端O原子成键情况不同。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许多其他物质。,6,臭氧在大气层的分布,大气中臭氧只占千万分之几,其中平流层臭氧占
4、大气总臭氧的91。在高度为2035km处浓度较大,但最大处也只有大气的十万分之一左右(10ppm)。根据估算,如果把散布在大气中的臭氧集中成一个包围地球、靠近海平面的臭氧层,在地表标准状态下,只相当于3mm厚的薄层,7,高空臭氧含量可用分光光度法观测地面各处上空大气柱中的臭氧总量来定测定原理是臭氧对不同波段紫外线吸收率不同,比较两个波段紫外线强度,就可求算出臭氧总量。通常将在0、标准海平面压力下,10-5m厚的纯臭氧定义为1Dobson单位(DU)中文译为:道布森,100DU=1mm 例如,1991年南极臭氧总量平均为110DU,这数据表明大气中含有相当于1.1mm厚的纯臭氧层,即110DU(
5、10-5m/DU)=1.1 10-3m=1.1mm 某地的臭氧浓度降到220DU以下则可被认为出现了臭氧洞。,8,臭氧浓度单位:道布森 卫星测试新方法,9,大气中臭氧来源随高度不同而异,其作用也不相同:近地的对流层,O3是由雷电、工业生产中的电弧和汽车电火花等途径形成的。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被认为是造成近地臭氧污染的主要原因。平流层中臭氧层的减薄会造成地面光化学反应加剧,使近地面的对流层臭氧浓度增高,光化学烟雾污染加重。同时它对红外波长10微米左右很窄的频带范围内的地球辐射有很强的吸收峰,可以吸收此波段的长波辐射并加热大气,因此O3还是温室气体。O3和大气中SO2、NOX、HOX、N
6、H3等易反应,所以含量不定;Bad ozone平流层中O3主要系O2受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反应生成:O2+h2O(242nm紫外光)O2+O+M O3+M(M为第三体物质)同时还存在消除反应:O3+hO2+O(波长200320nm的紫外光)O3+O 2O2 所以平流层中的O3含量长期保持稳定,臭氧达到动态平衡(Ozone equilibrium),也即臭氧生成和耗损的速率相同,臭氧的浓度保持恒定。Good ozone,10,臭氧产生和损耗机理图示,11,臭氧层空洞(Ozone hole),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世界各地地面观察站对大气臭氧总量的观测记录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并推断臭
7、氧的减少主要在臭氧层。一些环境科学家认为,某些人类活动所散发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进入臭氧层后,参与了臭氧的化学反应,破坏了臭氧层的自然动态平衡,因此出现了臭氧层耗减(ozone layer depletion)的迹象。臭氧层破坏(Ozone Layer Destruction)问题是目前举世关注的环保问题。迄今,人们已经得到共识:应该保护臭氧层。,12,现代分析化学测定结果说明:近30年来臭氧层已遭到严重损耗破坏南极上空1979年为290DU,1987年降为121DU,1991年降为110DU1983年前后,科学家通过气球和气象卫星的监测,首先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Ozone hole)
8、;1986年又在北极上空发现臭氧薄层区和空洞;,13,ozone decline,ozone decline,14,早在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兰(Rowland)和莫利纳(Molina)首先提出,世界上正在大量生产和使用的CFCs,进入臭氧层后受到短波紫外线UV-C的照射分解成Cl自由基,参与了对臭氧的消耗。氟氯烃具有加速破坏平流层中臭氧保护层的危害性。经研究人员对臭氧层的破坏进程所作长期观测和分析,发现了很多规律性现象:如臭氧层上部(距地面30km以上)的损耗比下部严重;地球中、高纬度区上空的损耗比其他地区严重,尤其以两极地为甚。此外,与南极相比,北极上空臭氧的耗损程度略小些。
9、,关于臭氧层破坏的研究与发现,15,为什么地处高空的臭氧层会遭到破坏呢?这要从大气层的结构和性质来了解。从地表到对流层顶部,气温约从15降至-56,再往上到50km左右是平流层顶部,气温又升至约-2。对流层顶的低温,使水和一般污染物到此都凝结下落,保护了平流层。由于平流层中大气在垂直方向对流很少,而水平方向混合得快,有害污染物一旦进入平流层,可能在那里滞留数年之久,影响整个地球。,16,臭氧损耗(ozone depletion),17,2000年:2800万平方公里2001年:2500万平方公里,18,南极臭氧空洞(根据NASA卫星数据),19,20,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
10、ng Substance,ODS),从对流层扩散到平流层的破坏臭氧的污染物主要为氮氧化物(NOx)和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CFC);如CFCl3,CF2Cl2等若干种氯和氟置换的甲、乙、丙烷的总称,商品名为氟里昂(Freon),21,罪魁祸首:含氯和含溴的简单卤代烷,22,氟里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有效致冷剂,是20世纪化学家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直到几年前,它们还在除臭剂、喷发剂及其他方面有很多的用途。在CFC类物质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二氯二氟甲烷,CF2Cl2,即氟利昂-12(沸点为-28)和三氯一氟甲烷,CFCl3,即氟利昂-11(沸点为24)。工业上常用的CFC类物质还
11、有氟利昂-113,即CCl2FCClF2和氟利昂-114,即CClF2CClF2。,23,氟利昂-11和氟利昂-12在较低的大气层中是化学惰性的(在大气中寿命50100年)。由于氟利昂的性质不活泼,全球的年产量高达5105t以及大量的氟利昂废气向大气排放,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氟氯烃成为大气的均质成分之一。,24,CFC 产品,25,另外,在平流层飞行的飞机直接把NO和H2O等排放入平流层,也会造成臭氧的破坏;氮氧化物和氯氟烃是主要的ODS物质。,26,臭氧层破坏机理,臭氧在平流层中产生和消除都是通过光化学过程进行的,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初级化学反应:在以上各式中,M是一个不起反应的分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 破坏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