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聚合反应》PPT课件.ppt
《《自由基聚合反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由基聚合反应》PPT课件.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3.1 概述 烯类单体在聚合条件下,碳碳双键被打开,通过链式聚合反应,生成乙烯基聚合物:,链式聚合的反应历程根据反应活性中心的性质,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其中以自由基聚合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应用上占主导地位,是整个链式聚合的基础。,乙烯基聚合物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上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品种如聚乙烯、聚氯乙稀、聚苯乙烯等的产量遥遥领先,主宰整个合成聚合物的市场。,逐步聚合反应是由单体及不同聚合度中间产物之间,通过功能基反应来进行的。链式聚合反应则是通过单体和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来进行,这些活性中心通常并不能由单体直接产生,而需要在聚合
2、体系中加入某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再通过反应活性中心与单体加成生成新的反应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链。其中加入的能产生聚合反应活性中心的化合物常称为引发剂。引发剂(或其一部分)在反应后成为所得聚合物分子的组成部分。,3.3.1 链式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链式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 I R*(引发活性中心或引发活性种)R*+M RM*(单体活性中心)链增长 RM*+M RM2*RM2*+M RM3*RMn-1*+M RMn*(链增长活性中心或增长链)链终止 RMn*“死”大分子(聚合物链),在链式聚合反应中,引发活性中心一旦形
3、成,就会迅速地与单体重复发生加成,增长成活性链,然后终止成大分子。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瞬间达到某定值,与反应时间无关,但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这些与逐步聚合反应完全相反,如图下所示:,(链式聚合;-逐步聚合),聚合过程一般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各基元反应机理不同,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大;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生成新的活性中心,单体之 间不能反应;反应体系始终是由单体、聚合产物和微量引发剂及含活性中心的增长链所组成;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而变。(活性聚合除外)。,链式聚合反应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根据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链式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
4、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3.1.2 链式聚合单体,能进行链式聚合的单体主要有烯烃(包括共轭二烯烃)、炔烃、羰基化合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其中以烯烃最具实际应用意义。评价一个单体的聚合反应性能,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其聚合能力大小,然后是它对不同聚合机理如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的选择性。,(1)位阻效应决定单体聚合能力,一取代烯烃,1,1-二取代烯烃,一取代烯烃和1,1-二取代烯烃原则上都能进行聚合,原因是活性中心可从无取代基的-碳原子上进攻单体。除非取代基体积太大,如带三元环以上的稠环芳烃取代基的乙烯不能聚合,1,1-二苯基乙烯也只能聚合生成二聚体而得不到高聚物
5、。与乙烯相比,一取代乙烯中的取代基往往在降低双键对称性的同时会改变其极性,从而聚合活性增加。1,1-二取代烯烃,由于同一碳原子上两个取代基的存在而具有一定程度的以双键为对称轴的对称性,从而使聚合活性与单取代乙烯相比,稍有降低。,1,2-二取代以及三、四取代烯烃原则上都不能聚合,其原因是这三类取代烯烃的-和-碳原子都带有取代基,活性中心不论是从-位还是-进攻单体时都存在空间障碍,从而无聚合活性。唯一例外的是当取代基为F时,它的一、二、三、四取代乙烯都可以聚合,这时因为F原子半径小,与H非常接近,从而无空阻效应。(2)电子效应决定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乙烯基单体(CH2=CH-X)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6、即是否能进行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取决于取代基-X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合称为电子效应),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们对单体双键的电子云密度的改变,以及对形成活性种的稳定能力的影响。,(a)X为给(推)电子基团,增大电子云密度,易与阳离子活性种结合,分散正电性,稳定阳离子,因此带给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阳离子聚合,如X=-R,-OR,-SR,-NR2等。,(b)X为吸电子基团,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分散负电性,稳定活性中心,因此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如X=-CN,-COOR,-NO2等。,(c)自由基聚合对单体的选择性低 许多带吸电子基团
7、的烃类单体,如丙烯腈,丙烯酸酯类等既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也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只是在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太强时,才不能进自由基聚合,如,偏二腈乙烯,硝基乙烯,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异丁烯 乙烯基醚,(d)X 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但同时又具有 p-p 给电子共轭效 应 由于其给电子效应部分地抵消了吸电子效应,使其吸电子效应减弱,该类单体一般难以进行阴离子聚合,而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如:,p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随进攻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同的电子云流向,因此视引发条件不同而可进行阴离子型、阳离子型、自由基型等各种链式聚合反应。如苯乙烯、丁二烯等:,(e)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
8、,3.2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链引发反应3.2.1 引发剂种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或光照)可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链引发反应包括两个基本反应: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单体自由基。,常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分为四大类:过氧化物、偶氮类化合物、氧化还原体系以及某些在光作用下产生自由基的物质。,初级自由基,单体自由基,(1)过氧化物引发剂,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基团,由过氧基团在受热或光照条件下均裂产生引发自由基。包括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无机过氧化物包括过氧化氢、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其分解反应机理如下:,其中,H2O2
9、分解活化能高达 218kJ/mol,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分解,因此很少单独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氢 RC-O-O-H 二烷基过氧化物 R-O-O-R 过氧化酯 RCO-OO-R 过氧化二酰 RCO-O-O-COR 过氧化二碳酸酯 ROOC-O-O-COOR,常用的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分解反应机理如下:,其它常见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如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等的分解反应分别如下所示:,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2)偶氮类引发剂,为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偶氮化合物,分对称和不对称两大类:,X为吸电子取代基:-NO2,-COOR,-COOH,-CN 等,常用的偶氮二异丁腈
10、(AIBN)分解反应机理如下:,(3)氧化还原体系:过氧化物+还原剂,将具有氧化性的化合物(通常是过氧化物)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配合,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初级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该类引发体系称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前面的过氧化物和偶氮类化合物相比,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解活化能较低,因此可在较低温度下(室温或室温以下)引发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无机物/无机物低价盐氧化还原体系,低价盐:Fe2+,Cr3+,V2+,Cu+等,无机物/无机物低价盐氧化还原体系是水溶性的,可用于水相自由基聚合体系。,有机氧化剂/无机还原剂或无机氧化剂/有机还原剂,上二种配合所形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是微溶
11、于水的。,这类体系由有机过氧化物与有机还原剂如叔胺、环烷酸等组成,可用于油性聚合体系。如最常用的过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体系,其分解机理如下:,有机过氧化剂与有机还原剂,(4)光分解引发剂,光分解型引发剂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如二硫化物、安息香酸和二苯基乙二酮等:,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可以热分解产生自由基,也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因此它们同属光分解型引发剂。,光引发的特点:(1)光照立刻引发,光照停止,引发也停止,因此易控制,重 现性好;(2)每一种引发剂只吸收一特定波长范围的光而被激发,选择性强;(3)由激发态分解为自由基的过程无需活化能,因此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聚合
12、反应,可减少热引发因温度较高而产生的副反应。,3.2.2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链引发反应的两个基本反应中,引发剂分解分解反应速率比引发自由基与单体的加成反应慢得多,因此引发剂分解为链引发的速率控制反应。,式中Rd、kd 分别为引发剂分解反应速率和分解反应速率常数。,t=0时引发剂浓度为I0,上式积分得 ln(I0/I)=kdt,1 I0 0.693t1/2=ln=kd I0/2 kd,引发剂分解50%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引发剂半衰期 t1/2,分解速率常数 kd 越大,半衰期越短,则引发剂活性越高。Kd 与温度有关,t1/2 与温度有关,同一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 t1/2。常用引发剂在60时的
13、半衰期来表征其活性的高低:,半衰期t1/2 6小时 16小时 1小时 活性类别 低活性 中活性 高活性,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遵循 Arrhenius 经验公式:,式中,Ed 为引发剂分解活化能,Ad 为碰撞频率因子。实验显示,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相应半衰期减小,即引发活性增大。如已知某一温度T1下的分解速率常数kd1,就可以由下式求出另一温度T2下的分解速率常数kd2,,3.2.3 引发效率 引发剂分解生成初级自由基,并不一定能全部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把初级自由基用于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作引发效率,以f 表示。通常情况下引发效率小于100%,主要原因有
14、笼蔽效应和诱导分解两种。,笼蔽效应(Cage Effect)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在开始的瞬间被溶剂分子所包围,不能与单体分子接触,无法发生链引发反应。处于笼蔽效应中的初级自由基易发生偶合等副反应,以AIBN为例:,诱导分解:,诱导分解的实质是自由基(包括初级自由基、单体自由基、链自由基)向引发剂分子的转移反应。例如,BPO:,其结果是原来的自由基终止生成稳定的分子,伴随着生成一新自由基。自由基数目并无增减,但徒然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从而使引发效率降低。一般认为,过氧化物引发剂容易发生诱导分解,而偶氮类引发剂不易诱导分解。,诱导分解与引发增长是一对竞争反应:,对于活性高的单体如丙烯腈等
15、,能迅速与自由基加成而增长,诱导分解相应减少,引发效率较高;对于醋酸乙烯酯等低活性单体,竞争反应中对诱导分解有利,故引发效率较低,但此时引发剂分解速率增大,半衰期缩短。,3.2.4 引发剂的选择 首先根据聚合实施方法选择引发剂类型: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选用有机过氧化物、偶氮类化合物等油溶性引发剂。若需要快速引发聚合,可使用油溶性氧化还原体系。乳液聚合和水相溶液聚合则选用等无机过氧化物水溶性引发剂,或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乳液聚合还可选用微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即氧化剂是油溶性的(如异丙苯过氧化物),但还原剂是水溶性物质。,其次按照聚合温度选择分解速率或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使自由
16、基生成速率适中,如果引发剂半衰期过长,则分解速率过低,使聚合反应速率太慢而且聚合物中残留引发剂过多;相反半衰期太短,引发过快,聚合反应难以控制,甚至暴聚,或引发剂过早分解结束,在低转化率下即使聚合反应停止。,3.2.5 其它引发反应 除了通过引发剂在加热或光照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之外,还可采用热、光、高能辐照等引发方式,由于没有外加引发剂,聚合产物的纯度较高。,(1)热引发 热引发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i)Diels-Alder加成机理 如苯乙烯的热引发:,(ii)双自由基机理 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引发,单体受热后发生双分子反应而生成双自由基:,(2)光引发 光引发聚合可分为单体直接吸收光子产
17、生自由基的直接光引发和加入光敏剂或光分解型引发剂的间接光引发。其中,光分解型引发剂的引发机理本质仍然是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只不过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光而不是热,因此,它们可归类于引发剂引发。本节讨论的对象是直接光引发和光敏剂存在下的间接光引发。,(i)光直接引发 能直接受光照进行聚合的单体一般是一些含有光敏基团的单体,如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等。其机理一般认为是单体吸收一定波长的光量子后成为激发态,再分解成自由基。如丙烯酸甲酯:,紫外光的波长在200395nm范围内,其能量正好落在单体键能范围内。因此,光聚合的光源通常采用能提供紫外光的高压汞灯。,(ii)光敏剂间接引发,由于
18、不少单体如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直接光引发的光量子效率(或引发效率)低,因此聚合速率和单体转化率均较低。然而加入少量光敏剂后,光引发速率剧增,所以应用更广泛。光敏剂的作用:吸收光能后在以适当的频率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单体,从而使单体激发产生自由基。,Z Z*Z*+M M*+ZM*R1+R2,不同于光分解型引发剂,光敏剂本身不形成自由基,而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单体而引发聚合。,常用的光敏剂有二苯甲酮和各种染料。,(3)辐射引发 以高能辐射线引发单体聚合,称为辐射引发聚合。辐射线可以是g-射线、X-射线、b-射线、a-射线和中子射线等。其中,以60Co为辐射源产生的g-射线最为常用,其能量最高,穿透
19、力强,而且操作容易。,辐射引发聚合机理极为复杂,可能是分子吸收辐射能后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不稳定,可进一步离解成自由基和阴离子:,因此,聚合可能包括自由基和阴、阳离子聚合反应历程。与光引发聚合类似,辐射引发聚合也是可以在较低温下进行,聚合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小,所得产物极为洁净。但辐射能量高,单体分子吸收后在任何键上均可产生分解,因此不具有通常光引发聚合的选择性。该法更多地用于聚合物的接枝和交联。,逸出的电子还可以被中性分子捕获而生成阴离子自由基,或离解成一个自由基和一个阴离子:,(4)电化学聚合 电解一含电解质(增加导电性)的单体溶液,在阴极上,一电子转移到单体上形成一
20、阴离子自由基;而在阳极上,单体失去一电子形成一阳离子自由基:,生成的自由基离子便可引发自由基或离子聚合。电化学聚合常用于金属壳上涂装一层聚合物膜。,3.3 链增长反应,链增长反应过程为单体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产新的自由基,如此反复生成增长链自由基的过程。,由于链增长反应活化能较低,约2133kJmol-1,为放热反应,因此链增长过程非常迅速,1秒钟以内就增长至聚合度为几千的增长链自由基。,3.3.1 链增长反应中单体的加成方式(1)单烯烃单体 以单取代单体(CH2=CHX)为例,链增长自由基与单体加成方式有“头-尾”、“头-头”和“尾-尾”三种:,从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考虑,头-尾形式连接是比较
21、有利的(一般98%-99%)。因为按此方式连接时,自由基被取代基X共振稳定化,同时在生成头-尾结构产物相对应的链增长反应中,链自由基与单体加成时空间位阻小,容易进行。,但一些取代基共振效应和空间位阻都较小的单体聚合时首-首结构含量会稍高。如:,首-首结构含量:13-17%5-6%,(2)共轭双烯烃 共轭双烯烃如丁二烯,链增长可以按1,2-和1,4-两种加成方式:,由于1,2-加成位阻较大,故以1,4-加成结构为主。当丁二烯单体上的氢被取代后,1,4-链节含量会进一步增加:,共轭双烯烃 丁二烯 异戊二烯 2,3-二甲基丁二烯 氯丁二烯1,4-结构%80 87 90 97,1,2-加成聚合物20%
22、,1,4-加成聚合物80%,S型或R型,自由基聚合的链末端自由基为平面型的sp2杂化,可以绕着末端的碳-碳单键自由旋转:,因此,与单体加成时,取代基X、Y的空间构型是随机的,不具有选择性,常常得到的是无规立构高分子。,链增长反应的立体化学,单取代乙烯(Y=H)或1,1-二取代乙烯,对于共轭双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在进行1,4-加成时,可以出现顺式和反式构型:,由于空间位阻的一般以反式链节为主。,3.4 链终止、链转移反应 链增长反应不能无限止的进行,链增长活性中心自由基的孤电子可通过彼此配对成键或转移到其它分子上失活(变为死链),生成稳定的大分子,相应的过程便是链终止和链转移反应。,顺式 反式,3
23、.4.1 链终止反应 增长链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而终止即双基终止的倾向。终止方式有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两种。,偶合终止:两个链自由基的孤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歧化终止:一个链自由基夺取另一个链自由基的原子(b-氢原子),常见一取代单体如苯乙烯、丙烯腈等的链自由基:,其链自由基带两个取代基,立阻较大,不易双基偶合终止,相反却有5个b-H,因而更容易脱去一个b-H发生歧化终止。,以双基偶合终止为主(活化能低),而1,1-二取代单体的链自由基,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链终止和链增长是一对竞争反应,两者的活化能都较低,反应速率均很快。相比之下,链终止活化能更低(kt kp),但由于链自由基浓度很低,约为1
24、0-710-9molL-1,远远小于单体浓度(一般为1 molL-1),因此链增长反应速率较链终止反应速率高三个数量级,仍然可得到高聚合度的产物。,3.4.2 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与反应体系中的其它物质(以YS表示)夺取一原子Y而自身终止,另产生一个新自由基S,该过程便是链转移反应:,YS:单体、引发剂、溶剂、大分子或特殊的链转移剂等。链转移反应的结果,使链自由基终止生成稳定的大分子。但与链终止反应不同,链转移反应还同时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可再引发单体聚合:,链转移反应类型,(1)单体链转移反应,反应活化能(2)(1),以链转移反应(1)为主。,(2)引发剂链转移反应,即链自由基对引发剂的诱导
25、分解。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相对较易链转移,偶氮化合物一般不易发生引发剂链转移。,BPO,(3)高分子链转移反应 易发生在单体转化率较高时:,高分子自由基,形成的高分子自由基可继续引发单体聚合而产生支化高分子:,(4)溶剂或链转移剂链转移反应,单体在溶剂中聚合时,溶剂分子中的活泼氢或卤原子等可转移给链自由基,从而使自由基活性中心转移到溶剂分子上:,链转移剂:指有较强链转移能力的化合物。其分子中有弱键存在且键能越小,其链转移能力越强。,链转移反应对分子量的影响非常重要,有时会向我们所不希望的方向变化,但也可应用链转移反应的原理来控制分子量,相关内容将在下面聚合产物聚合度一节讨论。链转移对聚合速率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由基聚合反应 自由基 聚合 反应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