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肿瘤》PPT课件.ppt
《《胆道肿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道肿瘤》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胆道肿瘤,胆囊的解剖生理概要,胆囊为囊性器官,呈梨形,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长8-12cm,宽 3-5cm,容积40-60ml分为底、体、颈三部。颈上部呈囊性扩张,称Hartmann(哈特曼)袋胆囊动脉来自于肝右动脉生理功能:浓缩储存胆汁、排出胆汁、分泌粘液,吕龙,正常胆汁中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是溶性的结合性胆红素,它使胆汁呈黄绿色。当胆系统发生感染时,大肠杆菌产生的-葡萄糖醛酸酶,可水解结合性胆红素成为非结合性胆红素,非结合性胆红素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进而积聚沉淀,形成胆色素结石。胆汁中的葡萄糖二酸-1,4-内脂是-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剂。,胆汁的生理功能,胆汁的生理功能,胆汁的功能有排泄各种
2、肝代谢产物;乳化脂肪,水解吸收食物中的脂类;促使胆固醇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刺激肠蠕动;抑制肠道内致病细菌的生长繁殖等。,胆囊、胆管的生理功能,胆囊: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运动等功能而发挥浓缩、贮存和排出胆汁的作用。胆管:胆总管口Oddi(奥地)括约肌的松弛对胆汁的排出也起重要作用。,概 述-胆道肿瘤,胆道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的肿瘤。胆囊的良性肿瘤不常见,有腺瘤、纤维瘤、脂肪瘤;胆囊癌,约占胆道肿瘤的2/3左右;胆管肿瘤多为恶性肿瘤胆管癌,约占胆道肿瘤的1/3左右。胆道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随着诊断水平提高,切除率与预后均有改善。,胆囊癌、胆管癌,胆囊癌,胆囊癌-概述,胆道系统
3、最常见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第56位 90%的病人发病年龄超过50岁,平均59.6岁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3-4倍我国胆道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0.45/10万,胆囊癌-相关病因,1.胆囊结石关系密切 胆囊癌患者伴发胆囊结石的占7090胆囊结石发展至胆囊癌需10-15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危险度增高1015倍(平均13.7倍)结石直径3cm比直径 lcm风险高810倍,2.慢性胆囊炎3.胆囊空肠吻合术后4.“瓷化”胆囊(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特殊形状的)5.胆囊腺瘤样息肉(直径1cm以上恶变率高)6.胆胰管结合部异常7.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相关病因,胆囊癌-病理,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体部
4、和底部腺癌占82%,包括硬癌、乳头状癌、粘液癌未分化癌占7%鳞状细胞癌占3%混合性癌占1%少见类型:淋巴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类癌、癌肉瘤等。,胆囊癌-转移途径,淋巴转移(最常见,肝门部淋巴结)直接侵犯(靠近胆囊床的体部肿瘤侵犯肝脏)胆管腔内转移血行转移腹腔内种植转移,胆囊癌-Nevin分期(1976),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和有无转移制定的分期方案 期:粘膜内原位癌期:侵犯到粘膜下和肌层期:侵犯到胆囊壁全层但无淋巴结转移期:胆囊壁全层受侵合并胆囊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期:肿瘤侵犯或转移至肝脏或其他部位,胆囊癌-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表现为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仅在因
5、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时才能作出诊断,胆囊癌-临床表现,浸润期 多数病人无症状右上腹痛,可放射至肩背部食欲下降胆囊管受阻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癌-临床表现,晚期 右上腹肿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贫血黄疸、腹水、全身衰竭十二指肠梗阻等,胆囊癌-早期诊断,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 对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是发现早期胆囊癌的重要途径高危人群:年龄在5O岁以上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腹痛症状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者;胆囊息肉,胆囊腺瘤,乳头状瘤者。国内外曾报道 胆囊良性肿瘤肯定是癌前期病变尤其是病变直径大于10 cm者;曾行胆囊造瘘者;胆囊或胆囊管畸形,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排空障碍及胆囊萎缩
6、、钙化、胆囊壁局部增厚,纤维化等患者。,胆囊癌-超声检查,B超是胆囊癌的首选检查,一般诊断率为80%左右,胆囊癌B超诊断类型有四型:I型为隆起型;型为壁厚型;型为混合型;型为实块型。超声的特点: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囊壁不规则;胆囊腔内充满息肉样肿物,基底宽,不规则;见不到胆囊腔或胆囊萎缩显示不清;常合并有结石样强光团,后方有声影;胆囊内的占位不随体位的发迹而移动;大于1 cm 腺瘤样病变;区域淋巴结肿大。但由于B超易受腹壁肥厚及肠管积气等影响,早期胆囊癌仍较难检出。,胆囊癌-内镜超声,内镜超声(E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采用高频探头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对胆囊进行扫描术。由于它避免了肠气的干
7、扰,能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因此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并有助于临床分析指导手术治疗。,胆囊癌-CT检查,CT在发现胆囊的小隆起样病变方面不如B超敏感,但在定性方面优于B超。CT检查不受胸部肋骨、皮下脂肪和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而且能用造影剂增强对比及薄层扫描,是主要诊断方法之一。胆囊癌CT上分三型:(1)肿块型:表现为胆囊区的软组织肿块;(2)厚壁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内壁高低不平或有结节状突出;(3)腔内结节型:表现为胆囊腔内自腔壁向腔内突起的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胆囊癌-CT诊断要点,胆囊壁局部或整体增厚,多超过05cm,不规则,厚薄不一,
8、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胆囊腔内有软组织肿块,基底多较宽,增强扫描有强化,密度较肝实质低而较胆汁高。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有相应征象。厚壁型胆囊癌需与慢性胆囊炎鉴别,后者多为均匀性增厚;腔内肿块型需与胆囊息肉和腺瘤等鉴别,后者基底多较窄。CT越来越普遍用于临床,对胆囊癌总体确诊率高于B超,结合增强扫描或动态扫描适用于定性诊断、病变与周围脏器关系的确定,利于手术方案制订。但对早期诊断仍无法取代B超。,胆囊癌-核磁共振(MRI),胆囊癌的MRI表现与CT相似,可有厚壁型、腔内肿块型、弥漫型等。磁共振胰胆管(MRCP),是根据胆汁含有大量水分且有较长的T弛豫时间,利用MR的重T加权技术效果突出长T组
9、织信号,使含有水分的胆道、胰管结构显影,产生水造影结果的方法。胆汁和胰液作为天然的对比剂,使得磁共振造影在胆道胰管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缺损、僵硬或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MRCP在胆胰管梗阻时有很高价值,但对无胆道梗阻的早期胆囊癌效果仍不如超声检查。,手术治疗,术前明确的胆囊癌术中发现的胆囊癌术后发现的胆囊癌,术前发现胆囊癌,对于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范围,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倾向于积极的扩大手术。传统的改良式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包括完整的全胆囊切除,适当地切除胆囊床肝组织以及整块肝十二肠韧带胆囊旁淋巴结、肝动脉旁十二指肠后淋巴结,以往认为此术式适应于胆囊已被侵犯全层的期胆
10、囊癌,但发现术后仍有淋巴结转移。,术前发现胆囊癌,胆囊癌的淋巴引流主要沿胆管下降,最后到达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胆囊癌淋巴结转移大多沿肝十二指肠韧带至胰头周围淋巴结。因此在术中应重视对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周围甚至腹主脉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和清扫。对于侵犯邻近器官,如肝脏、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的胆囊癌,如条件许可,可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即肝段或肝叶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如术前明确胆囊癌,手术因病变已有扩散或远处有转移而无法作大块组织的切除,在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淋巴结清扫,局部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Calot(卡洛)三角区、胆总管的右和后侧、十二指肠和胰头的后方。
11、胆总管淋巴结的清扫要达到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的后部。附加Kocher切口,以便将十二指肠降部游离内翻。常用的肝切除术是肝楔形切除,范围包括靠近胆囊床2cm 以内的无肿瘤肝组织。最近有文献报道,整块切除,包括肝、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及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术式,但其远程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姑息性手术,没法切除的胆囊癌只能接受姑息性疗法,目的是解决因肿瘤引起的病征及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姑息性解决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包括:1)手术一用肝管空肠吻合胆总管空肠吻合;2)内视镜植入胆管支架;3)经皮介入方法一胆管引流或植入支架。,姑息性手术,在切取活体组织后对有胆管梗阻的患者行胆管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胆道肿瘤 胆道 肿瘤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