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PPT课件.ppt
《《肝豆状核变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豆状核变性》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东院消化 谢甲贝,概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肝硬化和脑部基底节变性为主的遗传性疾病。是由Wilson(1912)首先报道和描述,故亦称Wilson病(WD).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症状、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症状及角膜色素环(K-F环)。,遗传:常染色体隐性 世界范围发病率1/10万-1/3万人群杂合子频率1/1001/200,家族史达25%50%,P型铜转运ATP酶(WD蛋白)3个功能区 金属离子结合区 ATP酶功能区 跨膜区,WD基因(ATP7B)位于
2、 13q14-21 多种突变型 基因突变位点位 于ATP酶功能区,基因突变,功能蛋白异常,脑肝肾&角膜铜沉积,自由基损伤,结构功能改变,P型铜,病因&发病机制,循环中90%的铜与铜蓝蛋白结合,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的合成。,病因&发病机制,Cu,白蛋白,铜蓝蛋白,结合紧密氧化酶活性,呈蓝色,Cu,-2球蛋白,肝细胞中,P型铜,结合疏松容易沉积在组织中,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生物酶合成,WD蛋白缺陷,Cu,肝脏肾脏角膜脑,Cu,WD基因13q14-21突变,临床症状,P 型 铜 转 运ATP 酶,神经元显著减少脱失,轴突变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壳核病变明显,苍白球&尾状核次之,皮质 亦可受侵,病
3、变累及肝脑肾&角膜等,细胞脂肪变性含铜颗粒增加线粒体破坏肝细胞灶性坏死纤维增生结节性肝硬变,缘后弹力层、内皮细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铜颗粒沉积,肝,脑,角膜,病理,病理,由于90%以上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与铜结合存在障碍,因而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陷。致病因子造成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和胆道铜排泄障碍,线粒体铜沉积导致自由基和氧化损伤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病理,由于上述诸因素导致血清中过多游离铜大量沉积于肝脏内,造成小叶性肝硬化。当肝细胞溶酶体无法容纳时,铜即通过血液向各个器官散布和沉积。基底节的神经元和其正常酶的转运对无机铜的毒性特别敏感,大脑皮质和小脑齿状核对铜的沉积也产生症
4、状。铜对肾脏近端小管的损害可引起氨基酸、蛋白以及钙和磷酸盐的流失。铜在眼角膜弹力层的沉积产生K-F环(Kayser-Fleischerring).与此同时,肝硬化可产生门静脉高压的一系列变化。,临床表现,多于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迟至成年期,发病年龄355岁。初起症状42%为肝病表现,34%为神经系统,10%为精神症状,12%为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或血液系统症状,1%为肾损害表现,约25%患者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系统受累表现。起病多较缓慢,少数可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而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尾状核壳核受损征:常以细微的震颤、轻微的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
5、主,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语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临床表现,大脑皮层受损征: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严重者面无表情,口常张开、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小脑受损征:共济失调&语言障碍,临床表现,肝脏症状:儿童期患者常以肝病为首发症状,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肝脏肿大,质较硬而有触痛,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 肝硬化症状,脾脏肿大,脾功亢进,腹水,食管静脉 曲张破裂及肝昏迷等。,临床
6、表现,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角膜边缘可见宽约23mm左右的棕黄或绿褐色色素环,用裂隙灯检查可见细微的色素颗粒沉积,为本病重要体征。,K-F环,年龄为是否出现角膜K-F环的独立相关因素,一般于7岁之后可见。角膜K-F环出现与否与Wilson病的类型有关。脑型99.18%、慢性肝病型47.22%、肝功能衰竭型82.16%、肾型83.33%。角膜K-F是否减弱或消失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32:8-11,临床表现,肾脏损害:因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可出现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肾性佝偻病等。,临床表
7、现,血液系统:病程中常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至少15%的患者溶血表现明显。导致溶血的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由于肝脏在短期内大量释放铜入血,红细胞大量摄取铜,导致对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的氧化损伤,也有人认为铜的毒性作用是对细胞膜磷脂的氧化作用。本病所致溶血常是短暂性的和自限性的,常较肝病表现超前数年,溶血发生时常无K-F环发生。,临床表现,骨骼及其他疾病:可有膝关节或其他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有脱钙,骨质软化,佝偻病,自发性骨折,关节下囊肿,骨关节痛,分离性骨软骨炎等表现。7.心脏:可有心律失常,心肌病和植物神经功能异常;8.皮肤:色素沉着,尤以面部及双小腿伸侧明显;指甲弧呈蓝色,含铜量增加;9.内分泌:
8、胰腺受损有胰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变化,年青女性有闭经,男性发育迟缓,乳房发育等。,出现下列情况者均高度怀疑Wilson病,1)其它原因不能解释的肝脏疾病(如持续转氨酶升高,但无肝脏疾病;不明原因的肝脾大、肝硬化、短暂性黄疸、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爆发性肝衰竭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2)其它原因不能解释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不明原因的锥体外系症状,尤其是肢体振颤;发音含糊不清或声音低沉、流涎、吞咽困难等,但无第IX、X、XII颅神经损害,也无肌无力症状。),3)不明原因的步态不稳和(或)动作不协调。4)精神症状伴肝脏病史和(或)肝脏症状。5)不明原因的肾小管病变或骨骼病变。6)不明原
9、因反复出现的溶血性贫血。7)家族中相同或类似患者,特别是先证者的近亲,例如同胞、堂或表兄弟姊妹等。,出现下列情况者均高度怀疑Wilson病,临床分型,肝性、脑型、肝脑混合型国内指南:1、肝型:(1)持续性转氨酶升高(2)急性或慢性肝炎(3)肝硬化(代偿或失代偿)(4)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临床分型,2、脑型:1)帕金森综合症 2)运动障碍 3)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4)精神症状3、其它类型:肾脏、骨骼和关节或溶血性贫血为主4、混合型:以上各型的组合。,临床分型不仅突出了主要受累器官,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临床医师选择 恰当的治疗措施。如:肝型中(1)(2)(3)亚型如能早期诊断并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 变性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