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PPT课件.ppt
《《肝功能不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功能不全》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学要求,1熟悉肝功能不全的概念。2了解肝功能不全的分类及病因。3熟悉和了解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发 生机制。4掌握和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学。5了解肝性功能性肾衰竭。,肝脏的功能,(2)凝血:(3)分泌和排泄:(4)屏障和生物转化,合成凝血因子、清除活化了的凝血因子、合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清除纤溶酶原激活物,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受损,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障碍,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致 肝 损 伤 因 素,Concept of Hepatic Insufficiency,【案例
2、13-1】,患者男性,65岁。14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感、疼痛及食欲不振而住院治疗。住院检查肝大肋下2.5cm,肝功能正常,经服用“保肝药物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常有腹胀,上腹部钝痛,病情时轻时重。4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感加剧,腹胀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便稀,症状反复持续至今。近半年来,病人进行性消瘦,四肢乏力,面色憔悴,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少,下肢浮肿,活动不便,鼻和齿龈时有出血,常有便血。1天前因吃牛肉出现恶心、呕吐、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而急诊入院。患者自年轻时大量饮酒,常年不断。既往无疟疾史,亦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0mi
3、n,呼吸26min,血压13090mmH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差,消瘦,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皮肤、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曲张,面部及前胸有多个蜘蛛痣,腹部膨隆,肝肋下2.5cm,质较硬,边缘钝。脾肋下3 cm,腹水征阳性。心肺未发现异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食道吞钡X线显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45X109/L,中性细胞:76,淋巴细胞:26。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正常molL):27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10-40U/L)128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10-40U/L)132U/L,单胺氧化酶62单位,血氨:8908molL
4、,血浆总蛋白:52gL,白蛋白:27gL,球蛋白:25gL。入院后,静脉输入谷氨酸钠、葡萄糖、维生素、肌苷等,限制蛋白质摄入,口服大量抗生素,并用酸性溶液灌肠。经积极抢救后,病人神志逐渐清楚,病情好转,准备出院。,次日,患者大便时突觉头晕、虚汗、乏力,站立困难而昏倒在厕所中,被发现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9040mmHg,病情好转。第二天清晨,患者再次出现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尖叫。检查时双手出现扑翼样震颤,大便呈柏油样。继后发生昏迷,血压13065mmHg,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减弱,皮肤、巩膜深度黄染,黄疸指数:58molL,丙氨酶氨基转移酶:160U/L,血氨:106.7molL。经各种降氨治
5、疗后,血氨降至61.82molL,但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病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后改用左旋多巴静脉滴注,经过一周的治疗,症状逐渐减轻,神志渐渐恢复。又经过月余的综合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院疗养。,第一节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的概念及临床表现,一.肝性脑病的概念,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精神神经综合征。,二.临床表现:,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行为异常(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可有扑翼样震颤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四期(昏迷期):神志
6、完全丧失,不能唤醒,轻微性格、行为改变,睡眠障碍、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Flapping Tremor(Asterixis),昏 睡、精 神 错 乱,昏 迷,肝昏迷(Hepatic Coma),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原因与分型,一.原因肝性脑病的原发病门脉性肝硬化重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严重胆道感染晚期血吸虫病,二.分型,1.根据病程急缓:,肝性脑病,急性肝性脑病,慢性肝性脑病,暴发性肝炎或肝毒性药物,门脉性肝硬化或晚期血吸虫病,2.根据发病原因、毒性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肝性脑病,内源性肝性脑病,外源性肝性脑病,由急性严重肝细胞坏死引起,毒性物质在通过肝脏时未经解毒即进入体循环。,内源性肝性脑
7、病,多由慢性肝脏疾患引起,毒性物质通过分流绕过肝脏,未经解毒即进入体循环。,外源性肝性脑病,内源性和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区别,特征 内源性肝性脑病外源性肝性脑病常见病因 暴发性病毒性 有门体分流的肝硬化病情缓急 多为急性经过 慢性复发性毒物是否 经过肝脏诱因无明显诱因多数能找到明显诱因血NH3 不升高 升高预后极差 较好,毒物入肝不能有效地被清除,未经肝脏处理经分流入体循环,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多数肝性脑病病人脑组织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形态学改变。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氨基丁酸学说其它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一、氨中毒学说,1)肝性脑病发作时,血、脑脊液中NH32)
8、慢性肝病或门体分流病人,高蛋白饮食或口服较多的含氮物后病情加重,而限制蛋白饮食后好转。3)动物实验:给予大量铵盐,可诱发肝脑4)Reye综合症:鸟氨酸循环中必需的某些酶缺乏,既有血NH3升高,又并发昏迷,1.证据,2.正常人血氨的来源与去路,尿素,尿素酶,氨基酸,氧化酶,NH3,NH4+,H+,OH-,粪,NH3,鸟AA 循环,尿素,尿素,腺苷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酶,75%,25%,NH3,氨的去路,肝脏尿素的合成肾脏以铵排出转化为谷氨酸、谷氨酰胺,3.肝衰时,血氨升高的机理,(1)清除不足,(2)产NH3增加:,鸟氨酸循环障碍 ATP 酶受损门-体分流使肠内氨不经鸟氨酸循环,(1)氨清除不
9、足,鸟AA 循环,尿素,NH3,NH3,Ornithine or Urea Cycle,精氨酸Arginine,瓜氨酸Citrulline,鸟氨酸Ornithine,+3ATP,肝功能衰竭:酶活性降低;ATP减少;底物缺乏,鸟AA循环,NH3,NH3,NH3,(2)氨生成过多,肠黏膜淤血、水肿,菌群活跃合并肾衰弥散至肠道的尿素 肌肉产氨,4.血氨增多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1)干扰脑的能量代谢(2)对神经递质的影响:(3)对神经细胞膜的作用,丙酮酸 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琥珀酸,柠檬酸,-酮戊二酸,ATP,谷氨酸,谷氨酰胺,+ATP,+NH3,+NH3,NADH,NAD,-氨基丁酸,乙酰胆碱,1
10、,4,2,3,葡萄糖,乙酰辅酶A 生成减少消耗-酮戊二酸 消耗NADH消耗ATP,血氨升高对能量代谢的影响,(1),丙酮酸 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琥珀酸,柠檬酸,-酮戊二酸,ATP,谷氨酸,谷氨酰胺,+ATP,+NH3,+NH3,NADH,NAD,-氨基丁酸,乙酰胆碱,1,4,2,3,葡萄糖,兴奋性递质:ACh和谷氨酸抑制性递质:谷氨酰胺和-氨基丁酸,影响脑神经递质间的平衡,(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氨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氨与K+有竞争作用,影响K+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正常分布。,案例13-1,1.该患者因食牛肉而诱发肝性脑病,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增加了氨的来源。
11、2.入院后限制蛋白质摄入、口服抗生素以及酸性溶液灌肠使病情好转,是因为减少氨的来源。以上说明肝性脑病与血氨增高有关,5.氨中毒学说的不足,部分肝昏迷的病人,血氨正常血氨很高的病人不一定出现昏迷有些血氨并昏迷的病人,降低血氨后,昏迷并不好转,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1970年Parkes首先报道L-多巴治疗肝昏迷获得成功其后,Fischer等对肝昏迷的发生提出了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内容: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神经递质合成减少或假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细胞功能紊乱,最后导致昏迷。,1、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证据,(1)门体分流术大鼠,脑内苯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 不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