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食用品质》PPT课件.ppt
《《肉的食用品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的食用品质》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第五章 肉的实用品质及其评定 第三节 风味 第四节系水力 第五节 多汁性第六章 肉的贮藏与保鲜 第一节 肉中的微生物及肉的腐败 第二节 控制体系,肉的风味大都通过烹调后产生,生肉一般只有咸味、金属味和血腥味。当肉加热后,前体物质反应生成各种成味物质,赋予肉以滋味和芳香味。这些物质主要是通过美拉德反应、脂质氧化和一些物质的热降解这三种途径形成。风味是食品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高灵敏度和高专一性分析技术发展,如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气谱质谱连用的高压液相色谱等技术的应用,肉的风味研究正日趋活跃。,第三节 风味,肉的风味又称肉的味质,指的是生鲜肉的气味和加热后食肉制品的香气和滋味。它是
2、肉中固有成分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所致。其特点是成分复杂多样,含量甚微,用一般方法很难测定,除少数成分外,多数无营养价值,不稳定,加热易破坏和挥发。,肉类风味的前体物质,脂-肉中脂肪分肌间和肌内脂肪,前者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含量多寡与肌肉的多汁性、大理石纹样等有关;后者则是磷脂,主要由总磷脂组成,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其氧化产物直接影响风味成分的组成。含氮化合物和糖类-有研究认为风味前体物包括:氨基酸、肌苷酸和多肽(如鹅肌肽和肌肽)。加热生肉时,其中牛磺酸、丙氨酸、鹅肌肽和肌肽大量减少,核糖完全消失,这表明氨基酸、多肽和碳水化合物是肉香前体物
3、,含硫化合物-含硫氨基酸如赖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是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肉香的必需化合物。硫胺素也是一种风味前体物,目前已确定与硫胺素有关的风味前体物质至少有8种,包括甲酸和杂环呋喃类化合物等,肉类香味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风味的共同点:鉴于肉的基本组成类似,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风味又是由这些物质反应生成,加上烹调方法具有共同性,如加热。所以无论来于何种动物的肉均具有一些共性的成味物质,当然不同来源的肉还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如牛、羊、猪、禽肉有明显的不同。风味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脂肪的氧化,这是因为不同种动物脂肪酸组成明显不同,由此造成氧化产物及风味的差异。另一些风味物质如羊膻味和公猪
4、腥味分别来自于脂肪酸和激素代谢产物。,肉的风味由滋味和香味组合而成,滋味的成味物质是非挥发性的,主要靠人的舌面味蕾(味觉细胞)感觉,经神经传导到大脑反应出味感。香味的成味物质主要是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主要靠人的嗅觉细胞感受,经神经传导到大脑产生芳香感觉,如果是异味物,则会产生厌恶感和臭味的感觉。,1 滋味物质,非挥发性物质甜味葡萄糖、核糖、果糖等咸味无机盐、谷氨酸盐、天门冬氨酸盐等苦味游离氨基酸和肽类鲜味谷氨酸钠及核苷酸等,2 芳香物质,芳香物质的来源芳香前体物的变化:脂肪氧化:90%美拉德反应:10%硫胺素降解:微量 后两者起重要作用芳香物质的种类主要有十几种基本风味物质:2-甲基-3呋喃硫醇
5、、糠基硫醇等脂肪氧化产物:对禽肉的影响最大,与肉香味有关的主要化合物,(一)肉香味化合物产生途径,(1)美拉德反应氨基本酸与还原糖反应生成香味物质(2)脂质氧化脂质氧化是产生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常温氧化产生酸败味,加热氧化产生香味物质。(3)硫胺素降解硫胺素降解产生H2S与呋喃等杂环化合物反应生成含硫杂环化合物(如2-甲基-呋喃硫醇),赋予肉强烈的香味。(4)腌肉的风味亚硝酸盐的作用,体现肉的基本滋味和香味,减少了脂肪氧化产生的特色风味和过热味(WOF)。,(二)影响肉风味的因素,影响肉风味的因素很多。综合来看包括了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三段。(1)屠宰前的因素主要有畜禽种类、品种、性别、年龄、
6、饲养条件等。(2)屠宰中 在屠宰前后,畜禽精神上的压力(如恐惧、紧张)、休息状况等会影响到肉中糖原及ATP的含量以及代谢状况,从而影响到风味前体物的含量,造成风味上的差别。,(3)屠宰后屠宰后的因素包括熟化状况、贮藏方式、烹调方法等。熟化状况与时间、温度有关。蛋白质、糖原等组分水解生成非蛋白氮(肽和游离氨基酸)和低分子糖类。这些水溶性的前体物在加热非酶反应中生成各种风味成分。,影响肉风味的因素,第四节 系水力,意义影响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质,失水率越低,表示持水性越强,肉质越柔嫩影响出品率概念是指肌肉受到外力(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腌制)作用时,其保持原有水分与添加水
7、分的能力。,1 理化基础,肌肉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化水(结合水)冰点很低,不易解离和蒸发对肌肉的系水力没有影响。不易流动水 占水量的80%决定了肌肉的系水力 其保持性取决于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网状结构及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多少。自由水 靠毛细管的凝结作用而存在于肌肉中。,2 影响因素,(1)宰前因素品种、年龄、宰前运输、囚禁和饥饿、能量水平、身体状况等(2)宰后因素屠宰工艺、胴体储存、尸僵开始时间、熟化、肌肉的解剖学部位、脂肪厚度、PH值变化、蛋白质水解酶活性、细胞结构以及加工条件等(3)PH值对系水力的影响实质是蛋白质的净电荷效力净电荷是蛋白质吸引水分子的中心肌肉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5.05.
8、4)正负电荷基数接近,肌肉的系水力最低。增加蛋白质分子间净电斥力,使结构松散,扩大空间。,(4)空间效应对系水力的影响尸僵时由于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空间减少,系水力下降(5)加热过程系水力的变化明显下降。蛋白质受热变性,肌纤维紧缩,空间变小,不易流动水被挤出(6)盐PH大于等电点时,可提高系水力PH值小于等电点时,降低系水力,盐起脱水作用,第五节 多汁性,1、主观评定(1)评价内容开始咀嚼时肉中释放出的肉汁的多少咀嚼过程中肉汁释放的持续性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的多少肉中的脂肪在牙齿、舌头及口腔其他部位的附着给人以多汁性的感觉(2)评价的指标口腔的用力度嚼碎的难易程度润滑程度,2 影响因素,(1)肉中
9、脂肪的含量脂肪含量越多,肉的多汁性越好脂肪本身能产生润滑作用;刺激口腔释放唾液(2)烹调烹调结束时温度越高,多汁性越差(3)加热速度和烹调方法加热速度越慢,多汁性越好不同烹调方法对肉多汁性的影响(由高到低)烘烤 蒸煮 油炸 加压烹调(4)肉制品中的可榨出成分能较为准确地衡量肉的多汁性。呈现较强正相关,第六章 肉的贮藏与保鲜,第一节 肉中的微生物及肉的腐败1 微生物 在正常条件下,刚屠宰的动物深层组织通常是无菌的,介在屠宰和加工过程中,肉的表面受到微生物的污染。(1)鲜肉中的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嗜温微生物,主要有小球菌、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主要来自粪便和表皮。革兰氏阴性微生物,主要为来自土壤、水和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肉的食用品质 食用 品质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