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本科呼吸生理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 本科呼吸生理3.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 吸 生 理,主 讲:孙红宇E-mail:主页:http:/,呼吸中枢,脊髓:联系上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下位脑干 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中下部:未知 延髓: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呼吸神经元分类,脑干呼吸神经元分布,1、延髓背侧呼吸组(DRG):a.位置:孤束核的腹外侧部 b.构成:吸气神经元为主 c.支配:对侧脊髓膈运动神经元,2、延髓腹侧呼吸组(VRG):A、cVRG(尾段):a.位置:后疑核 b.构成:呼气神经元 c.支配:对侧脊髓肋间内肌和腹肌 B、iVRG(中段):a.位置:旁疑核 b.构成:吸气神经元为主 c.支配:膈肌、肋间外肌 C、rVRG(嘴段
2、)面神经后核(包钦格复合体):呼气神经元(GABA能),投射到DRG、脊髓膈运动神经元等处。,3、脑桥呼吸神经元群(PRG):a.位置:臂旁内侧核:呼气与跨时相N元 Kolliker-Fuse核:吸气N元b.支配:与DRG和VRG存在双向联系,可能起调控呼吸的作用,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1.起源部位:前包钦格复合体(面神经后核腹尾侧)2.形成:(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3.调控模型: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H+CO2,起源: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脊髓束特点:1、随意调节在脊髓背内侧索下行 自主控制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 2、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
3、,呼吸运动的随意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组成颈动脉体:呼吸调节主动脉体:循环调节感受PO2、PCO2、H+含量血流量,颈动脉体的结构两种细胞窦神经末梢:传入:单向突触、交互突触、缝隙连 接等 传出:调节血流和化学 感受器 I型细胞感受所处环境的PO2、PCO2、H+PCO2、H+H+内流H+-Na+交换Na+-Ca2+递质释放 PO2K+通道去极化Ca2+通道递质释放,中枢化学感受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分嘴中尾三区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但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主要感受血液中的CO2作用:调节脑脊液的H+,CO2的影响,轻度
4、增高,刺激呼吸兴奋呼吸的生理性体液因子CO2麻醉:超过一定水平(60mmHg)后,压抑和麻醉中枢神经活动,作用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占80%;灵敏度 2 mmHg外周化学感受器:占20%;灵敏度10 mmHg,H+的影响,外周与中枢两条途径,中枢敏感性为外周25倍,但通过血脑屏障较慢,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低O2的影响,PO2低于80mmHg以下时,肺通气才有变化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适应较慢慢性病的给氧原则:低流量,持续给氧,PCO2、H+、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CO2作用提高,H+作用下降,O2作用下降,肺的机械感受性反射,A:慢适应感受器(SAR)B
5、:快适应感受器(RAR)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简称:J-感受器,机械感受器之比较,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 传入神经:迷走N 中枢:延髓切断吸气,转入呼气。潮气量800ml以上时起作用,功能余气量增加对肺牵张反射的影响,胸廓感受器反射,关节感受器:肋骨运动幅度和速度肌腱感受器:呼吸肌收缩强度,抑制吸气肌梭感受器:肌梭主要存在于肋间肌,引起骨骼肌牵张反射,同时使人感觉到呼吸运动,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喷嚏反射:鼻粘膜或外耳道感受器,由三叉神经传入肺萎陷反射:机制不明J感受器反射:导致窒息和浅快呼吸,可能与疾病状态时病理过程加速有关,复习思考题,切除外周化学感受器后,低氧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如果将无效腔增加1倍,呼吸运动会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为什么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能吸高浓度氧?试述缺氧和CO2增多时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7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