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后过程》PPT课件.ppt
《《翻译后过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后过程》PPT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及翻译后过程,一、蛋白质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翻译(translation),基因,(DNA,nucleotide sequence),RNA(nucleotide sequence),蛋白质(protein,amino acid sequence),蛋白质生物合成,材料模板:mRNA(场所:rRNA(ribosome RNA)运输工具:tRNA(transfer RNA),CAACUGCAGACAUAUAUGAUACAAUUUGAUCAG,5,3,Genetic codon,翻译是沿着mRNA分子53方向进行,Message RNA),蛋白
2、质生物合成,多肽链的形成,多核糖体,蛋白质生物合成,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定义 mRNA:阅读框架(reading frames),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s,ORF)原核生物:SD 序列,多顺反子mRNA 真核生物:帽子结构,Kozak序列,单顺反子mRNA,二、蛋白质合成后的折叠与修饰加工,(一)蛋白质的折叠(PROTEIN FOLDING)蛋白质一级结构 三级结构,蛋白质的折叠 从核糖体上释放出来的多肽链,按照一级结构中氨基酸侧链的性质,进行卷曲,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与组装:在胞浆、线粒体或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num,ER),内
3、质网中的蛋白质折叠,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真核细胞细胞质内广泛分布的由膜构成的扁囊、小管或小泡连接形成的连续的三维网状膜系统。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粗糙型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颗粒 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 位。光滑型内质网:没有核糖体附在上面 功能与糖类和脂类的合成、解毒有关,并且还具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分子伴侣的发现:Laskey等(1987)研究非洲爪蟾核小体形成时发现一种酸性核蛋白nucleoplasmin。实验:在生理离子强度 下,体外把DNA与组蛋白混合在一起,不能自我组装,而是形成沉淀。如
4、果把组蛋白与过量nucleoplasmin混合,再加入DNA,则可形成核小体结 构,而且最终形成的核小体中没有nucleoplasmin。结论:它在DNA与组蛋白装配成核小体时是必需的。据此Laskey 称它为“分子伴侣”。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的发现,说明细胞内新生肽段的折叠一般意义上说是需要帮助的,而不是自发进行的。,内质网 具有多种能加速新合成蛋白折叠蛋白质 伴侣蛋白Bip,钙连接蛋白(calnexin),钙网蛋白(calreticulin),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肽 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s,PPI)内质网腔中的Bip
5、-ATP复合物能与肽链中疏水氨基酸(Trp,Phe及Leu等)结合,使该肽段保持伸展状态。Bip有ATP 酶活力,ATP 水解产能并从肽段上解离,肽段迅速折叠.若折叠不正确,Bip-ATP复合物能重新与它 结合,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肽段正确折叠为止.如,糖蛋白的糖链合成始于内质网.肽链边合成,边糖基化,边折叠.,内质网中的蛋白质折叠,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留在内质网,永久地与内质网伴侣蛋白结合在一起,不能进行转运。内质网内的泛素化机制-泛素介导的蛋白酶解 泛素C-terminal Gly的羧基能与蛋白质中Lys残基的氨基形成肽键,使泛素与蛋 白质共价结合.,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去向,错误
6、折叠的蛋白质会被内质网中甘露糖苷酶(mannosidase)生成的一种“聚糖密码(glycan code)”所标记。然后,锚定在内质网膜上的泛素连接酶会破译该“密码”,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质被转运出内质网,经由泛素化途径被26S蛋白酶体 降解掉,该过程也被称为内质网相关的降解途径(ER-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去向,泛素连接酶蛋白的变异体蛋白Parkin与青少年帕金森氏病(juvenile Parkinsons disease)有关。表达缺陷型的Parkin蛋白可以导致Pael-R蛋白在内质网中聚集,继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形成帕金
7、森氏病。,参与蛋白质折叠的两类蛋白质助折叠蛋白1)折叠酶(folding enzymes,foldases)例如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可以识别和水解非正确配对的二硫键,使它们 在正确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上重新形成二硫键2)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分子伴侣是指细胞内一类能介导其他蛋白正确装配,其自身却不是具有功能的特殊的蛋白质分子 功能:促进多种多肽链的折叠或者阻止多肽的错误折叠。和部分折叠或没有折叠的蛋白质分子结合,稳定其构象,免遭其它酶的水解或促进蛋白质折叠成 正确的空间结构。细胞内帮助新生肽链正确组装为成熟蛋白质。真核生物中的HSP90、HSP70、HSP60都具有这种
8、功能,迄今为止发现的大多数分子伴侣属于热休克蛋白(HSP)的范畴。大致可分为4类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nucleoplasmin家族,HSP60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HSP:heat shock protein 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 的一组蛋白质。,蛋白质折叠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 狭义的定义是研究蛋白质特定三维空间结构形成的规律、稳定性 和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理论意义:蛋白质折叠机制的阐明将揭示生命体内的第二套遗传密码,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15-20种蛋白能发生病理性的聚合,形成淀粉样沉淀。朊病毒-引起的神经退性变疾病
9、是由于正常蛋白的错误折叠形成的致病蛋白-朊病毒蛋白(prion orotein PrP)在脑组织中累积而引起的PrP有两种形式;细胞型PrPc和异常型PrPsc。正常细胞中PrPc的序列以螺旋结构为主,折叠仅占11.9%若PrPc中的螺旋发生结构转换成折叠,则变成为异常型的PrPsc,其结构中折叠占43%。PrPsc蛋白聚集沉积,引起病状并有传染性。,蛋白质折叠 与疾病,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羊瘙痒病、人克雅氏病、震颤病和吉斯综合症,老年性痴呆症、囊性纤维病变、家族性高胆固醇症、家族性淀粉样蛋白症、某些肿瘤、白内障等等,神经退性变脑组织内的聚集物,(二)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mRNA翻
10、译的多肽链没有功能,称为新生蛋白质或蛋白质前体,需要经过加工改造才能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加工过程:1.前体加工:切除信号肽(N端1530个AA的前导序列为越膜信号)有限水解 去除蛋白内含子(protein intron)2.化学修饰:磷酸化,糖基化,有些蛋白质的N端乙酰化,C端酰胺化,二硫键的形成:mRNA上没有胱氨酸的密码子,多肽链中的二硫键在肽链 合成后,通过二个半 胱氨酸的硫氢基氧化而形成的,羟基化:胶原蛋白前链上的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产生羟脯氨酸和羟赖氨 酸,从而加强其的张力强度。,1.氨基端和羧基端的修饰 在原核生物中几乎所有蛋白质都是从N-甲酰蛋氨酸开始,真核生物从蛋氨酸开始。甲酰基
11、经酶水介而除去,蛋氨酸或者 氨基端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常由氨肽酶催化而水介除去。包括除去信号肽序列。因此,成熟的蛋白质分子N-端没有甲酰基,或没有蛋氨酸。同时,某些蛋白质分子氨 基端要进行乙酰化在羧基端也要进行修饰。,2.共价修饰 细胞内几乎所有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都要经过共价修饰,蛋白质的共价修饰发生在N端,C 端或内部残基侧链的活性基团上.修饰后能改变蛋白质活性,可以表现为激活状态,也可以表现为失活状态。改变蛋白质寿命及细胞内定位1)糖基化:质膜蛋白质和许多分泌性蛋白质都具有糖链,这些寡糖链结合在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上 如红细胞膜上的ABO血型决定簇。也可以与天门冬酰胺连接。这些寡糖链是在内
12、质网或高尔基氏体中加入的,糖基化,糖蛋白中常见的糖一肽连接键,2)磷酸化:磷酸化多发生在多肽链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残基上的羟基,这种磷酸化的过程受细胞内一种蛋白激酶 催化,蛋白激酶 催化ATP 中的磷酸基团转移到氨基酸残基的功能基团上.磷酸化后的蛋白质可以增加或降低它们的活性 例如:促进糖原分解的磷酸化酶,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经磷酸化以后,变居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而有活性的 糖原合成酶I经磷酸化以后变成无活性的糖原合成酶D,共同调节糖元的合成与分介。已经发现在人体内有多达2000个左右的蛋白质激酶蛋白激酶可分成三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如PKA,PKC,癌基因产物
13、Raf等Tyr蛋白激酶(TPK),如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Src蛋白等.双功能蛋白激酶,如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signal,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及其对生理过程调控作用的特点可逆性 蛋白质磷酸化后可被磷酸酶水解除去磷酸基团而恢复原状.磷酸化既有活化又有抑制效应快速高效 级联式反应 物质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中往往有一连串 的蛋白质磷酸化,构成级联反应,从而产生放大效应,同时各级 反应都有可调控性广范存在与时空分布 蛋白质磷酸化广泛存在几乎一切生命活动中,但个别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组织特异性而呈现时空特异的分布.,3)氨基的甲基化和乙酰化 蛋白
14、质中的氨基甲基化:肌动蛋白中His 残基N3位的甲基化,组蛋白中Lys残基的氨基甲基化,细胞色素c,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的甲基化等.Lys残基的甲基化可消除正电荷.4)蛋白质乙酰化 80%的蛋白质有末端氨基的乙酰化.蛋白质的乙酰化能延长蛋白质在细胞内存在的时间,而组蛋白的乙酰化与染色质活化,染色质复制与组装,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等有关,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Histone Acetylation and Cancer)负责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是一对功能相互拮抗的蛋白酶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acetylases,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
15、acetylases,HDACs),HATs-通过在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激活基因转录,HDACs-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转录,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HATs和HDACs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 达 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失衡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组蛋白大部分呈低乙酰化状态 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机制设计开发抗肿瘤药物成为研究热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增强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状 态,从而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HDAC抑制剂主要作用的机制-通过抑制HDAC阻断由于HDAC募集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基因表达受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理
16、想的HDAC抑制剂应具备 以下特征:(1)抑制HDAC酶的活性;(2)使HDAC从靶基因启动子解离;(3)促进HAT定位于靶基因启动子。HDAC抑制剂被开发并在临 床上得到应用 按结构可分为4类:(1)短链脂肪酸,如丁酸钠(2)氧奎酸类,如曲古菌素(3)环形四肽类,如trapoxin A FR901228(FK228)和apicidm等;(4)苯酸胺类。其中丁酸钠及其异构体已进入实体瘤一期临床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开发,5)羟基化:胶原蛋白前链上的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在内质网中受羟化酶、分子氧和维生素C作用产生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如果此过程受障碍胶原纤维不能进行交联,极大地降低了它的张
17、力强度。,6)二硫键的形成:mRNA上没有胱氨酸的密码子,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是在肽链合成后,通过二个半胱氨酸的疏基氧化而形成的,催化二硫键重排的酶是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二硫键异构酶是一种含有巯基的酶,能随机切断,并催化多种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使之正确折叠成稳定的构象.,3.亚基的聚合:有许多蛋白质是由二个以上亚基构成的。例如成人血红 蛋白由两条链,两条链及四分子血红素所组成。大致过程如下:链在多聚核糖体合成后自行释下,并与尚未从多聚核糖体上释下的链相连,然后一并从多聚 核糖体上脱下来,变成、二聚体。此二聚体再与线粒体内生成的两
18、个血红素结合,最后形成一个由四条肽链和四个血红素构成的有功能的血红蛋白分子。4.水解断链:一般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对应一个mRNA,一个mRNA对应一条多肽链,但也有少数的情况,翻译后 的多肽链经水介后产生几种不同的蛋白质或多肽。例如哺乳动物的鸦片样促黑皮激素5.剪接,POMC作为多种活性物质的前体,第一行为POMC前体,K、R为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原初翻译产物为265个氨基酸,它在脑下垂体前叶细胞中,POMC初切割成 为N-端片断和C端片段的-促脂解激素。然后N端片段又被切割成较小的N端片断和工9肽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在脑下垂体中叶细胞中,-促脂解激素再 次被切割产生-内啡肽;ACTH也被切
19、割产生13肽的促黑激素(-melanotropin)。,初级产物多肽链,天然蛋白质,思考题,1.蛋白质合成过程及涉及因素2.蛋白质合成后如何成为活性蛋白?(经过哪些过程和方式?)3.蛋白质在形成活性蛋白过程中发生错误将产生什么后果?4.研究 蛋白质在形成活性蛋白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机制对药物的研发有 什么指导意义?,(三)蛋白质转运,虽然蛋白质的翻译绝大多数在胞浆进行,但有许多蛋白质的折叠和最后的成熟常常需要转运到其他细胞器才能完成,这些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s)和内质网(ER)。如:受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转运蛋白 细胞膜DNA,RNA聚合酶 细胞核蛋白酶
20、溶酶体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体细胞外间质,激素 细胞外,膜结合核糖体,游离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分泌颗粒,内体,细胞表面,核糖体,游离核糖体,膜结合核糖体,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如何准确地到达目的地?,199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家君特布洛贝尔(Blobel,G),发现蛋白质因具有信号序列而决定其在细胞内转运和定位。提出问题:不同类型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后如何转运到应该去的部位?如何转运至细胞器内或细胞外?认为 关键是阐明蛋白质穿越细胞或细胞器膜(即转运transfer,或移位translocation)的细胞分
21、子机制。选择内质网为研究 模型:从内分泌性蛋白质向内质网转运入手研究蛋白质转运的机制,提问:转运的蛋白质在其合成过程和结构上有何特点呢?Blobel从中发现了2条重要线索:(1)被转运蛋白质的初生肽(即其前身物)比成熟肽大;(2)被转运的分泌性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过程与其生物合成的过程是平行进行的。推断:初生肽长出的那段肽链可能是专门起引导作用的“信 号肽”(signal peptide或signal sequence),只有存在信号肽,才可能穿越膜结构,否则不能实现跨膜转运。证明:信号肽的存在及其与蛋白质跨 膜转运的关系结论:1971年提出了蛋白质跨膜转运的“信号假说”(signal hypo
22、thesis),假说的要点:是当被转运的蛋白质肽链的合成在mRNA起始密码上启动后,首先合成一段含153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 膜上的受体蛋白所识别并相互结合,此时受体蛋白可聚合而产生膜内通道,此外内质网膜上核糖体受体蛋白还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延伸出去的通道,这样,当蛋白质 肽链合成继续进行的同时,信号肽率先经过通道进入内质网,随后信号肽被膜内侧的信号肽酶水解掉,蛋白质再变成成熟蛋白质。信号肽是小肽,其中部为约1214个氨基酸残基(大多为疏水性)组成的片段,前部为带正电荷的碱性氨 基酸残基,末端为富含丙氨酸的片段,也是信号肽酶的水解部位。,The signal sequence ini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后过程 翻译 过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