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理论》PPT课件.ppt
《《经济人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人理论》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主讲人:王辉单 位:吉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授课对象:2011级研究生,四、授课内容,1“经济人”理论2供求理论3竞争与垄断理论4福利国家理论,第一讲 经济人理论,主要内容:一、“经济人”思想的形成过程二、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争 论及当前的反思三、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争论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激励机制,主要参考文献,1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2 陶一桃,蔡增正主编: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演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3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版。4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年版。5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教学与研究2003年11期。6 杨春学: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经济研究2005年11期。7.吴易风: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7月版。,一、经济人思想的形成过程,1“经济人”的界定作为经济人的含义或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自利”,亦即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第二个命题是“理性行为”,经济人是理性的,他能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断,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从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这
3、一点是核心)第三个命题是“他利”: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识地,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2“经济人”假说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1314世纪),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形态“商业社会”。主要特征:第一,整个社会经济走向货币化,因而是一种市场社会或“商业社会”第二,社会生活货币化的同时,经济活动开始从其他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第三,经济竞争不仅调节社会经济生活,而且也以“优胜劣汰”的原则重新调整和安排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在欧洲近代史中,“地理大发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得欧洲在短短100年时间里集聚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等于中世纪欧洲所积
4、累的贵金属的8倍。大量的黄金白银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使得空前的财富集聚成为可能。市场和货币的力量有力地冲击着陈旧的社会结构、旧的社会秩序以及传统的观念和见解。,3经济人假说形成的思想准备(道德哲学基础)17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有利于新的社会秩序的原则是什么?这场讨论的核心人物是霍布斯(利维坦),休谟(人性论),洛克(人类理解论,政府论)和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争论的核心是个人的利已心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目的是给新型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南或道德哲学基础。,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核心思想:人性自私论 目的:推论出一些必要的社会和政治原则,以
5、便能从混乱中建立起某种理想的社会经济秩序。分析逻辑:人天然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快乐是欲望的满足,能促进生命的运动,因而是善。因为人的能力基本上是相等的,且都想获得快乐,但世界上财富有限,人们必然会相互争斗(原因是利已的冲动)。可能产生出一种悲惨的结果:孤独、贫因、讨厌、粗野和短命,即所谓“霍布斯丛 林”。国家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监控者,是为人类服务的权利共同体,目的是增进利益,减少危害。,休谟的人性论,主要思想:肯定人的自私本性,认为人的世俗情欲,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是合理的,同时人都有“仁爱”的一面,被称为“自然美德”,包括慷慨、怜悯、感恩、友谊、忠贞、热忱;也包括机智敏捷、勤劳、坚忍不拨、努力、
6、恒心、节俭等。但人性中“仁爱”因素是永远不能胜于或克服自私本性的。肯定自私是人性中最强有力的冲动,但又设法限制自私和超越自私的狭隘,通过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来达到自身利益的追求,这是休谟的核心思想。,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政府论,个人利益是行为的动力。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而不是人性的弱点。国家权力的介入可以解决社会冲突。国家权力要保护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的不可剥夺这三大“自然权利”。财产安全至上。洛克思想实质上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时代精神(财产崇拜)的反映。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马克思,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18世纪初)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完全是由
7、于人的各种激情(Passions)相互作用,克服自然障碍,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结果,而这些激情或各种欲望都是人的利已本性的不同表现,社会经济必须巧妙地利用这种本性才能健康发展,4经济人假说的最终确立(18世纪下半叶)亚当斯密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真正的社会经济哲学,做出了经济人的行为在市场机制下可以导致整个社会的丰裕,从而最终确立了“经济人”的概念。斯密的经济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出版)和国富论(1776年出版)中。,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第一、经济人的行为可以促进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利己的合理性)第二、经济人的行为具有化解利益冲突的
8、社会心理学基础。(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第三、经济人的行为在“无形之手”引导下,会促进社会利益(福利)的最大化。(理性的客观功用),二、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争论 及目前的反思公开的大讨论有三次:19世纪晚期“利己与利他关系”之争;20世纪40年代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之争;20世纪70年代之后“理性行为”之争。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后出现对这一问题的反思,1第一次争论:利已与利他关系时间:19世纪晚期争论者:德国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争论焦点:利己行为假设是否符合实际,(1)德国历史学派观点:经济假设仅以利已主义为基础,仅以简单的生物学或心理学为依据,是非常狭隘和片面的,因为无
9、论个人还是社会,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利益和追求,现实更丰富和复杂。即使在经济生活中,个人利益也决不是唯一的动机。现实的经济生活最起码包括三种形式:在私人的经济中,确实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在强制的公有经济中,却是以社会全体利益为行动准则;而在以慈善福利为目的的经济中,主要以伦理道德为行动规范。对经济生活中人的动机进行分析,既要考虑到生物的、心理的影响,更要考虑个人行为受历史的、社会的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各国自己需要的经济学原理,古典经济学提出的普遍适用的原理是不存在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要以“历史观点开辟道路,要把政治经济学转变为一种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学说。”,
10、(2)奥地利学派观点:古典学派并不否认人有利他动机,经济人的利已行为也包含着利他因素(即主观利已,客观利他)“看不见的手”已解决二者矛盾。经济学的正确方法必须落实在一种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因为社会的经济现象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众多个人自发行为的结果。为了分析和理解整个经济过程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必须从分析构成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个人行为开始。然而,对个人的分析,不能面面俱到,只可能把与这种行为最相关的动机(即利己动机)抽象出来,进而研究这种动机及其行动的影响。,2第二次争论:利润最大化行为时间:20世纪40年代争论者:行为科学、实验科学、制度学派争论焦点:利润最大化是否是目的,(1)行为科学:“需求层
11、次理论”的批判 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核心观点:人类需求是有层次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类自身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生存需求(衣食住)、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经济人的需求偏好同样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都会影响其需求偏好。因此,人类追求的利益目标是一个多元的效用函数,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2)实验科学:“完全理性”的批判,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美国经济学家)核心观点:“有限理性”,“满意决策”“完全理性”指经济人能够根据目标找到最优选择方案。现实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人理论 经济人 理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