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变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遗传变异》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细菌的遗传变异,遗传(heredity)遗传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种属得以保存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有利于物种进化,1,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的比较,基因型变异,表现型变异,基因结构,变化 未变,可逆性,不或极少 可逆,稳定性,稳定 不稳定,环境影响,涉及细菌数,不受影响 受影响,个别 全体,2,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1)荚膜变异(肺炎球菌)、芽胞变异(炭疽杆菌)、鞭毛变异(H-O变异:变形杆菌)、色素变异(粘质沙雷菌)(2)L型变异:肽聚糖合成障碍导致的细胞壁缺陷型,由体内
2、体外各种因素形成,其特点为:1、形态多变,不易染色;2、只能在高渗培养基上生长;3、L型菌在生化反应、抗原性、耐药性方面均与原菌不同;4、L型菌仍有一定致病性(金葡菌、链球菌等)5、部分细菌的L型变异有可逆性(金葡菌),二、菌落变异:光滑型(S)与粗糙型(R)三、毒力变异:卡介苗(BCG)的培养四、抗药性变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第二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细菌的染色体: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细菌染色体:裸露的dsDNA,3.25106 bp;只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复制快:105 bp/min;无组蛋白,为连续基因;含有重叠序列;染色体上的DNA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基
3、因:DNA分子中不同排列顺序的DNA区段所构成的特定的功能单位。,二、质粒(plasmid):,是原核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质内。是双股闭环的DNA链,携带的基因数少,多携带抗药性基因、产抗生素基因、产毒素基因等,可自行复制、转移。,功能:F质粒转移;R质粒耐药;Col质粒细菌素,6,噬菌体(bacteriophage):,形态结构:蝌蚪形衣壳:蛋白质核酸:dsDNA,分布广:有菌就有噬菌体宿主特异性:流行病调查;分型参与细菌变异:转导,溶原性转换,7,第三节 变异的原理,一、变异的一般机理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突变:指细菌遗传基因结构上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从而导致
4、细菌发生遗传性变异。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其分子基础是碱基置换、碱基互变异构和碱基的减少、增加和倒置。,(二)基因重组,指细菌的基因通过接合、转导、转化等方式转移给另一个同种或异种的细菌,并经基因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转移和重组,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程 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 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类型 基因来源 转移方式,转化 供菌 受菌摄入,接合 供菌 通过性菌毛,转导 供菌 噬菌体媒介,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 前噬菌体,10,细胞融合 不同细胞 细胞融合,接合(co
5、njugation)通过性菌毛将供菌DNA转给受体菌,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性状;接合性质粒包括F质粒、R质粒。,11,F质粒(fertility factor,致育因子),接触:细胞质沟通转移:F质粒进入F菌,1分钟完成复制:F菌转为F菌,12,转化(transformation):受菌主动摄取外源性DNA 供菌死亡时释放或人工方法提取DNA,14,影响因素:供、受菌基因型:同源性;亲缘关系近,转化率高感受态(competence):生理活动过程中摄取 转化因子的最佳时期 环境因素:Mg2、Ca2等可促进转化,15,转导(transduction)噬菌体媒介 将供菌DNA转给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
6、部分遗传性状 分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16,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均可介导 装配错误:任何部位细菌DNA片段转导性噬菌体:宿主菌DNA,无噬菌体DNA受菌接受转导噬菌体(供菌)DNA受菌获得供菌性状,普遍性转导:,17,局限性转导:温和性噬菌体,脱落错误:前噬菌体及两边的细菌DNA转导性噬菌体:噬菌体DNA及细菌DNA,18,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DNA以前噬菌体形式与菌染色体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新的性状。如白喉杆菌:-噬菌体-外毒素基因 不产毒白喉杆菌 产毒白喉杆菌,19,细胞融合,由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细胞,分别通过酶解作用进行溶解,在高
7、渗溶液中除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将两个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用融合剂(PEG)使二者融合,形成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重组细胞。在抗生素、酶、氨基酸制备中常用,尤其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二、细菌抗药性变异的原理,(一)自然突变和选择 抗药性突变与外界药物的存在与否无关,而是以一定的突变率发生在某些细菌中。药物仅起选择作用。抗药性的自然突变率低。由基因突变形成的抗药性,与细菌因经常接触抗菌药物产生生理适应而导致的抗药性,有一定区别。,彷徨试验: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噬 菌体之前就已发生,噬菌体对突变 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22,影印平板:自发的,随机的,非诱导的药 物仅起选择作用,23,(二)抗药性质粒(R质粒)和抗药性的传递与扩散,(三)R质粒编码细菌的抗药性,1、产生顿挫酶2、改变细胞通透性3、改变药物的原始作用点,一、医药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选育高质量的菌种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应用,第四节 变异的实际意义,诊断困难 HO变异:如伤寒沙门菌鞭毛 SR变异:消失荚膜或多糖 抗原性改变 毒力下降,生化反应改变治疗困难:耐药 预防:BCG 牛型结核杆菌(有毒株)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 13年,230次传代 减毒株(BCG),27,三、基因工程,载体:质粒,噬菌体工程菌和酶: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选择目的基因,细菌中表达,如胰岛素、白介素、干扰素等基因工程疫苗,2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