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与叶绿体》PPT课件.ppt
《《线粒体与叶绿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粒体与叶绿体》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概述,生物的能量来源:太阳光的辐射能。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蓝藻的光和片层: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储存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中。线粒体将生物大分子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储存在NTP(如ATP,GTP)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封闭的双层膜结构,其内膜 反复折叠形成内膜特化结构系统是能量转换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有自己的环状DNA和转录、翻译体系,是真核细胞的第二遗传信息系统。,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人体细胞内95%的ATP在线粒体产生;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进行能量转换;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一、线粒
2、体mitochondrion的形态和结构,(一)动态细胞器:多形性,易变性,运动性和适应性。线状(mito)或粒状(chondrion);大小,数量,分布因细胞类型或细胞代谢状态而不同。,数量-动物内脏细胞含线粒体多(数千个):肝细胞的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20%;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占50%;人类红细胞无线粒体。分布-在多数细胞中均匀分布;在肌细胞中,沿肌原纤维排列;在分泌细胞中,聚集在分泌物合成区。,(三)线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部分。,外膜(outer membrane):蛋白质和脂质各占50%。含孔蛋白(porin),非选择性通道蛋白,通透性很高。外膜的标志酶为单
3、胺氧化酶。内膜(inner membrane):蛋白质/脂质大于3:1。心磷脂(有4个非极性尾)含量高,通透性很低。向内折叠形成嵴(cristae),上有线粒体颗粒,又称耦联因子1(coupling factor 1),简称F1,是ATP合酶(F-型质子泵)的头部。内膜的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孔蛋白,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宽约6-8nm。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充满无定形液体,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matrix):含多种酶系、线粒体DNA,RNA,核糖体。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主要酶的分布,二、线粒体的功能,人体细胞95%的
4、ATP来源于线粒体。是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还参与氧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中Ca2+的稳态调节等。,线粒体中的氧化代谢,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酸最终分解为乙酰CoA,进入TCA(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循环,产生NADH或FADH2。,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还原型辅酶。N指烟酰胺,A指腺嘌呤,D是二核苷酸。NAD+是氧化态。FADH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FAD+是氧化型。,TCA是物质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NADH或FADH2中的电子通过呼吸链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线
5、粒体内膜上传递电子的一组酶的复合体。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或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电子载体)组成,在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传递链。,呼吸链中有5种电子载体,1、黄素蛋白:是含FMN或FAD的结合蛋白,可接受2个电子2个质子。主要黄素蛋白:NADH脱氢酶(FMN);琥珀酸脱氢酶(FAD)。,2、细胞色素:含血红素铁,通过Fe3+/Fe2+变化传递电子,包括细胞色素a、a3、b、c、c1,其中a、a3含有铜原子。,3、泛醌/辅酶Q:脂溶性小分子醌类化合物,有3种形式,即:氧化型醌Q,自由基半醌QH+,还原型氢醌QH2。,4、铁硫蛋白: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通过Fe3+/Fe2+互变进行电子传递。,5、
6、铜原子: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单个蛋白质分子内。通过Cu2+和Cu+两种状态的变换,传递单个电子,电子载体除UQ和Cyt c 独立存在,多形成复合物,共四种。,1、复合物I:NADH脱氢酶。组成:42条肽链,呈L型,含一个FMN和至少6个铁硫蛋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作用:催化NADH的2个电子至辅酶Q,同时由基质转移4个质子至膜间隙,是一种质子泵。,呼吸链的复合物,2、复合物II:琥珀酸脱氢酶组成:至少4条肽链,含1个FAD,2个铁硫蛋白。作用:催化琥珀酸的低能电子至辅酶Q,不转移质子。,3、复合物III:细胞色素c还原酶。组成:含细胞色素b566、b562、1个铁硫蛋白和1个细胞色素c1。作用:催
7、化电子从辅酶Q传给细胞色素c,每转移1对电子转移4个H至膜间隙。,4、复合物IV:细胞色素c氧化酶组成:13条肽链。作用:将从细胞色素c接受的电子传给氧,每转移一对电子,同时转移2个H。,呼吸链复合物的有序排列,呼吸链组分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向高排列,也是电子的传递方向。氧化还原电位值越低,提供电子的能力越强,越易成为还原剂而处于电子传递链的前面。电子传递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线粒体内膜上两条呼吸链:NADH呼吸链(由复合物I,UQ,III,Cyt C,IV组成);FADH2呼吸链(由复合物II,UQ,III,Cyt C,IV组成),利用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将H+由基质侧运输到膜间隙,形成线
8、粒体内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ATP形成机制-氧化磷酸化,ADP+Pi ATP,是酶促的磷酸化过程,分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ATP合酶(ATP synthase):F-型质子泵,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F1:33复合体,具有3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亚基1个)。F0: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ATP合酶(ATP synthase),氧化磷酸化的耦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粒体与叶绿体 线粒体 叶绿体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