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码的基本概念》PPT课件.ppt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纠错码的基本概念》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现代编码技术刘原华,2,课程性质:学位课课程课时:48(3学分)考试形式:闭卷(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参考书目:纠错码-原理与应用 王新梅等无线通信调制与编码 王军选等其它编码类书籍,3,课程内容什么是编码为什么要编码编码的应用教学安排编码基础(3学时)代数基础(3学时)线性分组码(15学时)卷积码以及应用(15学时)Turbo码以及应用(3学时)LDPC编码(6学时),4,第一章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1.1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信道模型 1.2 差错控制系统和纠错码分类 1.3 最大似然译码和纠错码的基本概念 1.4 信道编码定理,5,1.1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信道模型,一、数
2、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的目的是要把对方不知道的消息及时可靠地(有时还须秘密地)传送给对方。如何较合理地解决可靠性与速度这一对矛盾,是正确设计一个通信系统关键问题之一。通信理论本身(包括纠错码)也正是在解决这对矛盾中不断发展起来的。,6,图 1-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7,信源:产生消息和消息序列的来源。消息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数据、文字、语言、图像),通常信源的消息序列是随机发生的,因此要用随机变量来描述。信源编码器:将信源的输出进行适当的变换,转换成为二进制(多进制)形式的信息序列,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信道编码器:对信源编码器的输出进行变换,用增加多余度的方法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
3、,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调制器: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数字序列变换为振幅、频率或相位受到调制控制的形式,以适合在信道中进行较长距离的传输。,8,信道:信号由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媒介。典型的传输信道有明线、电缆、高频无线信道、微波通道和光纤通道等;典型的存储媒介有磁芯、磁鼓、磁盘、磁带等。噪声源:对传输信道或存储媒介构成干扰的来源的总称。干扰和噪声往往具有随机性,所以信道的特征也可以用概率空间来描述;而噪声源的统计特性又是划分信道的依据:加性干扰,它是由外界原因产生的随机干扰,它与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的统计特性无关,因而信道的输出是输入和干扰的叠加乘性干扰:信道的输出信号可看成输入信号和一个时变参量相
4、乘的结果,9,解调器:从载波中提取信号,变成二进制(或多进制)信息序列,是调制的逆过程。信道译码器:利用信道编码时所提供的多余度,检查或纠正数字序列中的错误。信源译码器:把经过信道译码器核对过的信息序列恢复成原来的消息。信宿:消息传送的对象(人或机器),10,编码信道,等效离散信源,等效信宿,信道编码器,信道译码器,我们关心的是图中的信道编、译码器即纠错编、译码器两个方框,为了研究方便,将上述模型再进一步简化。,11,图 1-2 数字通信系统简化模型,12,二、信道模型 现在以图1-2的模型来讨论二进制数字序列通过该系统时所发生的情况。设从信源送出字母A,它的二进制序列为11000,以基带信号
5、传送,经发射机调制后,送往信道的已调信号如图 1-3所示。由于信道的干扰,从信道输出端的信号产生了失真,如图 1-4所示。对第三个码元来说,由于失真严重而难于判决。这时有以下三种判决方法:一是勉强作出是0还是1的判决,即所谓硬判决;另一种是对该码元暂且不作判决,而输出一个未知或待定的信号“x”,称其为删除符号;第三种方法是输出一种有关该码元的信息,例如关于0和1的后验概率或似然函数,这种作法称为软判决。,13,图 1 3 11000发送的已调信号波形,图 1-4 接收端收到的失真信号波形,14,在二进制硬判决情况下,信道可用图 1-5所示的简单模型表示。图中,p01和p10分别是0错成1和1错
6、成0的概率,称信道转移概率。该信道的信道转移概率矩阵可用,描述。如果p01=p10=pe,则称这种信道为二进制对称信道,简称BSC。否则,称为不对称信道。若p01或p10等于零,则称为Z信道。通常BSC是一种无记忆信道,所以也称随机信道,它说明数据序列中出现的错误彼此无关。,15,如果信道的输入是二进制符号,而输出是离散的q(qpm2)进制符号,如图 1-6所示,且p(i0)p(q-1-i1),i0,1,q-1,则这种信道称为离散无记忆信道(DMC),显然BSC是DMC的一种特殊情况。DMC的信道转移概率矩阵,16,图 1 5 二进制信道,17,图 1-6 DMC信道,18,在作删除判决情况下
7、,信道可用图 1-7所示的模型表示,称为BEC,一般它也是对称信道。图中,pe为信道的转移概率,q为删除概率,在有删除处理情况下,信道的转移概率pe一般很小,可忽略,因此把图1-7所示的模型用图 1-8代替,称为二进制纯删除信道。以后所说的BEC都是指这种信道。应当指出,当码元作删除处理时,它在序列中的位置是已知的,仅不知其值是0还是1,故对这种BEC信道的纠错要比BSC信道容易。,19,图 1-7 二进制删除信道,20,图 1-8 二进制纯删除,21,上述三种信道模型只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而简化成理想的情况,它们表达了某些实际信道传送信号的主要特征。但有很多实际信道如高频、散射、有线等信道,由
8、于各种干扰所造成的错误,往往不是单个地而是成群成串地出现的,表现为错误之间的相关性。产生这种错误的信道称有记忆信道或突发信道。作为检错与纠错用的抗干扰码,必须针对这几类信道,设计能纠正随机错误或纠正突发错误的码,或者设计既能纠正随机错误又能纠正突发错误的码。,22,由于目前在信道中传输或计算机内部运算的数据序列,大部分是二进制数字序列,因此以后主要讨论二进制数字通信中的纠错码。二进制情况下,序列之间0、1两个符号按下列规则进行运算:,0 1,0 0 11 1 0,模2相加,模2相乘,为了简便,今后用+和表示模2相加和相乘。在模2情况下,加和减是一回事。,23,三、错误图样设发送的码序列是C:(
9、cn-1,cn-2,c1,c0),到达接收端的序列为R:(rn-1,rn-2,r1,r0)。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R序列中产生了错误。如果把干扰也用二进制序列E:(en-1,en-2,e1,e0)表示,则相应有错误的各位ei取值为1,无错的各位取值为0,而R就是C与E序列模2相加的结果,我们称E为信道的错误图样或干扰矢量。例如,发送序列C:(1111100000),收到的序列R:(1001010000),第二、三、五、六位产生了错误,因此信道的错误图样E的二、三、五、六位取值为1,其它各位取值为0,即E:(0110110000)。用式子可表示成:,24,即RC+E,或E=R-C。,若C序列长为n
10、,则信道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图样E共有2n种。若为突发信道,则在错误图样E中,第一个1与最后一个1之间的长度称为突发长度,其图样称为突发图样。在该例中,突发图样是(11011),突发长度为5。,25,1.2 差错控制系统和纠错码分类,(1)重传反馈方式(ARQ)。如图1-9所示。,图 1-9 ARQ通信系统,26,应用ARQ方式必须有一反馈信道,一般较适用于一个用户对一个用户(点对点)的通信。缺点:控制电路比较复杂;连贯性和实时性较差。优点:编译码设备比较简单;纠错能力极强,能获得极低的误码率;信道适应性很强。,27,(2)前向纠错方式(FEC)。如图 1-2所示。,28,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能
11、进行一个用户对多个用户的同播通信,译码实时性较好,控制电路比ARQ的简单。缺点:译码设备比较复杂;对信道的适应性较差;编码效率很低。但由于这种方式能同播,特别适用于军用通信,并且随着编码理论的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成本的不断降低,译码设备有可能做得越来越简单,成本越来越低,因而在实际的数字通信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29,(3)混合纠错方式(HEC)。这种方式是发送端发送的码不仅能够被检测出错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接收端收到码序列以后,首先检验错误情况,如果在纠错码的纠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纠错。如果错误很多,超过了码的纠错能力,但能检测出来,则接收端通过反馈信道,要求发端重新传送有错的消
12、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FEC方式要求用复杂的译码设备和ARQ方式信息连贯性差的缺点,并能达到较低的误码率,因此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30,除了上述三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所谓狭义信息反馈系统(IRQ)。这种方式是接收端把收到的消息原封不动地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发送端,发送端比较发送的与反馈回来的消息,从而发现错误,并且把传错的消息再次传送,最后达到使对方正确接收消息的目的。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上述几种方式用图 1-10所示的框图表示。图中,有斜线的方框表示在该端检出错误。,31,图 1-10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32,二、纠错码的分类 上述各种差错控制系统中所用到的码,不外乎是能在译码器
13、自动发现错误的检错码,或者不仅能发现错误而且能自动纠正错误的纠错码,或者能纠正删除错误的纠删码。但这三类码之间没有明显区分,以后将看到,任何一类码,按照译码方法不同,均可作为检错码、纠错码或纠删码来使用。除了上述的划分方法以外,通常还按以下方式对纠错码进行分类:,33,(1)按照对信息元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分组码与卷积码两大类。分组码是把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以k个码元划分为一段,通过编码器把这段k个信息元按一定规则产生r个校验(监督)元,输出长为nk+r的一个码组。因此每一码组的校验元仅与本组的信息元有关,而与别组无关。分组码用(n,k)表示,n表示码长,k表示信息位。卷积码是把信源输出的信息
14、序列,以k0个(k0通常小于k)码元分为一段,通过编码器输出长为n0(k0)一段的码段。但是该码段的n0-k0个校验元不仅与本组的信息元有关,而且也与其前m段的信息元有关,称m为编码存贮。因此卷积码用(n0,k0,m)表示。,34,(2)根据校验元与信息元之间的关系分为线性码与非线性码。若校验元与信息元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则称为线性码;否则,称为非线性码。由于非线性码的分析比较困难,实现较为复杂,故今后我们仅讨论线性码。(3)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可分为纠正随机(独立)错误的码、纠正突发错误的码和纠正同步错误的码,以及既能纠正随机错误又能纠正突发错误的码。,35,(4)按照每
15、个码元取值来分,可分为二进制码与q进制码(q=pm,p为素数,m为正整数)。(5)按照对每个信息元保护能力是否相等可分为等保护纠错码与不等保护(UEP)纠错码。除非特别说明,今后讨论的纠错码均指等保护能力的码。此外,在分组码中按照码的结构特点,又可分为循环码与非循环码。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把上述分类用图 1-11表示。,36,图 1-11 纠错码分类,37,1.3 最大似然译码和纠错码的基本概念,一、基本定义 利用纠错码进行差错控制的数字通信系统如图 1-12所示,由此可如下定义分组码。定义1.3.1 分组码是对每段k位长的信息组,以一定规则增加r=n-k个校验元,组成长为n的序列:(cn-1,
16、cn-2,c1,c0),称这个序列为码字(码组、码矢)。在二进制情况下,信息组总共有2k(q进制为qk)个,因此通过编码器后,相应的码字也有2k个,称这2k个码字集合为(n,k)分组码。,38,图 1-12 利用分组码的数字通信模型,39,n长序列的可能排列总共有2n种(每一n长序列称为n重),而(n,k)分组码的码字集合只有2k种。所以,分组码的编码问题就是定出一套规则,以便从2n个n重中选出2k个码字,不同的选取规则就得到不同的码。我们称被选取的2k个n重为许用码组,其余的2n-2k个为禁用码组。称Rkn为码率,表示(n,k)分组码中,信息位在码字中所占的比重。R是衡量分组码有效性的一个基
17、本参数。,40,图 1-13是一个(2,1,2)卷积码编码器。若输入的信息序列以k01个码元分段输入,则输出以n02个码元为一段输出,如输入的信息序列M(1 1 0 1 0 0),输出的码序列为C(11,10,10,00,01,11,00,)。可知随着信息元的不断输入,输出的是一个半无限长的码序列,由此可如下定义卷积码。,图 1-13 一个(2,1,2)卷积码编码器,41,定义(n0,k0,m)卷积码是对每段k0长的信息组以一定的规则增加r0n0-k0个校验元,组成长为n0的码段。n0-k0个校验元不仅与本段的信息元有关,且与前m段的信息元有关,当信息元不断输入时,输出的码序列是一个半无限长序
18、列。(n0,k0,m)卷积码的码率Rk0 n0。与分组码的码长n相对应,在卷积码中称ncn0(m+1)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k0个信息元从输入编码器到离开时在码序列中影响的码元数目,如图 1-13中(2,1,2)卷积码的nc 6。,42,二、最大似然译码 由图1-2可知,信道输出的R是一个二(或q)进制序列,而译码器的输出是一个信息序列M的估值序列。译码器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一套译码规则,由接收序列R给出与发送的信息序列M最接近(最好是相同)的估值序列。由于M与码字C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这等价于译码器根据R产生一个C的估值序列。显然,当且仅当CC时,M,这时译码器正确译码。,43,如果译码器
19、输出的 C,则译码器产生了错误译码。之所以产生错误译码是由于:信道干扰很严重,超过了码本身的纠错能力;其次,由于译码设备的故障(这点本书不予讨论)。当给定接收序列R时,译码器的条件译码错误概率定义为,所以译码器的错误译码概率,44,P(R)是接收R的概率,与译码方法无关,所以译码错误概率最小的最佳译码规则是使,因此,如果译码器对输入的R,能在2k个码字中选择一个使 最大的码字Ci作为C的估值序列,则这种译码规则一定使译码器输出错误概率最小,称这种译码规则为最大后验概率译码。,(),45,由贝叶斯公式,可知,若发端发送每个码字的概率P(Ci)均相同,且由于P(R)与译码方法无关,所以,对DMC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 纠错码 基本概念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