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总复习》PPT课件.ppt
《《管理学总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总复习》PPT课件.ppt(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课程总复习,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的:1.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 2.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理解管理的基本特性和管理的职能4.定义管理、管理学、现代管理学5.说明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第一节 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一、管理1.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来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过程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决算报告,管理对象人财物信息事时间空间,组织 目标,管理活动模型图,管理者,通过,管理,以高效率和 良好效果达到,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必要条件: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集
2、体活动;有一致认可的活动目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者的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管理者的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工人。,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管理者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在组织中协调的工作,从而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的任务相同-管理者的基本职能相同(都要承当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者的层次不同 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利范围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在组织中担任的管理职务地位(地位)就不同,通常分成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中层,高层,基层,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二、管理学及其特性1.管理学是一
3、门科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能够揭示出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具有一系列涵义清楚明确的最基本的概念;具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其正确的原理和原则;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它能反过来指导人们的实践。,2.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活动有规律可循。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3.管理的二重性 一方面表现出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表现出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一般职能 合理组织生产力(取决于自然属性)管理职能 调节生产关系(取决于社会属性),三、现代管理学“现代”二字,既
4、有时间的意义,也有地域的意义。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运动规律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第三节 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途径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2.广泛地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3.识清国情4.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5.勇于实践,二、方法1.历史研究法(读原著)2.比较研究法3.调查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研究法6.综合研究法,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学习目的:1.理解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2.了解古代管理思想和西方
5、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3.掌握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4.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5.把握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第一节 概述,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产生,影响,反映,运用,验证,系统化,二、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管理学形成以前:(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分工协作开始 18世纪(二)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 18世纪 19世纪管理学形成以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至今)(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 30年代)(二)近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 60年代)(三)现当代
6、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 至今),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19世纪末以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20至60年)早期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学说 法约尔:一般管理 行为科学 韦伯:行政管理(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创新 管理过程学派 企业战略 经验学派 企业文化 系统管理学派 学习型组织 决策理论学派 企业再造 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第二节 古代管理思想,一、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一)国家行政管理(二)生产管理(三)教会管理(四)军事管理,第三节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一、近代西方管理理论
7、产生的社会条件(一)生产力的发展(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三)竞争的需要(四)阶级斗争的需要(五)管理的问题形成,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之前的先驱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对管理学的贡献:劳动分工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的贡献:人性化管理小詹姆斯瓦特(1769-1848)和马修鲁滨逊 博尔顿(1770-1840)的贡献:发展了八项管理技术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的贡献:工业操作上的数学分析和报酬制度安德鲁尤尔(1778-1857)的贡献:提出管理原则丹尼尔麦卡勒姆(1815-1878)和亨利普尔(1812-1905)的贡献
8、:提出了领导的概念,第四节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一、科学管理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搬运铁块试验”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2)标准化。“铁锹试验”科学的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工人的技能,激发工人的进取心。(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促进工人之间的相互协作,用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把计划职能与
9、执行职能相分离(6)实行职能工长制(7)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管理”,二、组织管理学派1、法约尔(Henri Fayol,法,1841-1925)“经营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财务活动筹集和最恰当的利用资本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4.管理的十四项原则,2、韦伯(Max Weber,德,1864-1920)“组织理论
10、之父”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主要思想:(1)理性-合法的权力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明确分工:权利与义务等级链:自上而下任用制:考试与教育训练职业管理人员:固定薪金及升迁制度纪律与规程:严格办事程序理性原则:不受感情影响的人际关系,明确的分工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考评和教育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第五节 近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第五节 近现代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摩登时代(经济人假设)一般管理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性经济人工人对抗雇主经济的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经济危机(
11、社会人假设)科学技术发展 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的关系,第五节 近现代管理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源于20世纪30年代,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作为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学派组织行为理论,(一)人际关系学说代表人物: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美籍澳大利亚人,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人际关系之父”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年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年,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近现代管理理论,1.梅奥和他的霍桑实验
12、(19241932)在美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照明实验(192427年):工作环境,物资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发现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微不足道。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28.4年):改变监督方法改善职工情绪产量增加大规模访谈(1928.930.5年):真实感受 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193132年):非正式组织,(二)行为科学学派,马斯洛(Ma slow)需要层次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理论赫兹伯格(Her z berg)双因素理论,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马斯洛(Maslow)(1908-1970)“需求层次理论”主要著作:人类
13、动机理论(1943年),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近现代管理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高级需要,低级需要,2、企业管理中“人性”的问题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美国行为科学家主要著作:企业的人性方面(1960年)管理方式与人性假设相关管理者根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用不同方式组织、控制、激励属下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人性假设:X理论 vs.Y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寻求安全,雇员:天生勤奋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二)双因素理论(Herzberg)弗雷里克.赫兹伯格主
14、要著作: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年)工作与人性(1966年)在阿基里斯(Chris.Argyris)“成熟不成熟”理论的基础上,调查了3000名工程人员和会计师。,保健因素:没有,会引起不满意。有,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激励因素:没有,不会产生不满意。有,产生巨大激励与满足。,(三)组织行为学(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专指管理中的行为科学。最近二十年主要围绕一些课题发展的。目前,组织行为学按研究对象和涉及的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体行为理论:研究需要、动机、激励、人性等问题(二)团体行为理论:研究团体目标、团体规模、团体规范及信息沟通等(三)组织行为理论:主要
15、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二、管理科学学派(20世纪40),运筹学:布莱克特系统分析:美国Rand公司决策科学:西蒙,第六节 当代管理理论,决策理论学派 沟通中心学派社会合作学派 组织行为学派 案例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数学学派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美)哈罗德孔茨 1961.12管理理论的丛林、6个学派 1980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1个学派“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理论最新发展,一、企业战略(一)发展过程 出现 盛行时期 战略管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二)战略管理的定义和内容经营条件 一种或几种有 经
16、营宗旨外部环境 效的战略 和经营目标内容: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及控制(三)企业战略的分类,二、企业文化美国:理论发源地 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日本自然条件的劣势日本:实践成功地 价值观:忠孝、智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核心层,呈现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等。的组成 制度文化:中间层,联系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外围层,呈现物质形态的厂容厂貌等。导向作用(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的功能 凝聚作用(员工)约束和辐射作用(员工行为),三、学习型组织 199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世界变 要建立学 得圣吉第五项
17、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化太快 习型组织 艺术和实务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 2、超越自我:从整合全局的整体利益出发 3、改变心智模式:分析问题 利用已有的心智模式 完善自己的 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 不客观心智模式 探询他人的心智模式 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5、团队学习:这是为了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四、企业再造(业务流程重组BRP)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一书,阐述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对市场的新方法 企业流程再造。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
18、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第七节 中国管理思想之历史演进一、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1、战略论2、信息论3、人才论二、易经中的三十六计三、菜根谭中的管理思想,第三章 计划工作,学习目的1、理解计划工作的定义、目的和作用2、熟悉管理计划的分类3、掌握目标管理的方法4、掌握计划工作的步骤,能拟订一份自己的计划5、学会决策的一般技术和方法,第一节 计划的定义、目的和作用,一、计划的概念 1、定义,计划是为组织的未来确定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的过程。计划工作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
19、目标是什么?二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2、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计划,计划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需要什么样的职工,何时需要,怎样有效地指导和领导职工,提供控制标准,这帮助我们知道,这关系到要有何种领导和指导,为了确保计划成功,3、计划的目的(1)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2)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3)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4)设计目标和标准,以利于控制,二、计划的作用正面作用:1、计划能促成有目标有秩序的活动;2、计划能发掘未来改进的需要;3、计划能提高应付情况的能力;4、计划能提供控制基础;5、计划能鼓励人们去取得成就
20、;6、计划能促使管理人员了解整体;7、计划可以增加和平衡设备的利用率;8、计划能助成管理者有效地指挥和领导。,负面作用:1、计划受到资料不实及未来将会遇到的事故所限制;2、计划的代价太高;3、计划还会有心理障碍;4、计划会凝固创造力;5、计划会延误对突发事故的处理;6、计划常会被设计者过度地夸张;7、计划有时还会不切合实际。,三、计划工作原理1、承诺原理2、限定因素原理3、改变航道(修正)原理4、灵活性原理,第二节 管理计划的分类一、计划的种类1、时间计划期: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计划者的地位:战略计划与行动计划,3、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宗旨: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目标:它是
21、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策略: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程序:它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通俗地讲,程序是办事手续。是行动指南,而不是思想指南。,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程序 规则 政策时间顺序 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 指导决策管理人员 顺序,没有自行处理权利 留有酌情处理余地 规划:它是综合性的计划,它是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等的复合体。需要预算的支持。预算:它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宗旨,目标,策
22、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具体,抽象,第三节 目标管理,最早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是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他在1954年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objectives,MBO)。这一概念是德鲁克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目标管理的概念,重视人的因素,建立目标体系,重视成果,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确认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
23、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MBO)由上下级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报酬。目标即要明确可行,又要有较大的难度,否则MBO效果不明显。,二、目标管理的共同要素,要素1明确目标:简明扼要,能够量化。要素2参与决策:上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和对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致意见。要素3规定期限:目标的完成有一个简单明确的时间期限。要素4反馈绩效:不断地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个人,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第四节 计划工作的时与序,一、计划的时间因素,时间是什么?,二、管理人员如何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时间1、列出目标清单2、目标按重要性排序3
24、、列出实现目标的活动4、活动优先排序必做,应做,有时间才做,可授权他人5、列每天工作时间表6、展开工作表7、回顾总结,第三章 计划工作 第四节 计划工作的时与序,五个战略时间制定计划,第三章 计划工作 第四节 计划工作的时与序,三、计划的序 制定一项计划是必须包含以下的要素:1、清晰的目标;2、明确的方法与步骤;3、必要的资源;4、可能的问题与成功关键。,第三章 计划工作 第四节 计划工作的时与序,出国计划步骤,确定目标,可行性分析,第五节 决策,一、决策的含义及作用(一)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针对明确的目标决策有
25、多个可行方案决策是对方案的分析、判断决策是一个整体性过程,二、决策的类型,按重复程度 常规决策 非常规决策按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确定型决策 风险性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按决策层次 战略决策 管理决策 业务决策,第三章 计划工作 第五节 决策,确定问题和目标,搜集信息,确定决策标准,拟定方案,分析方案,确定和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反馈,三、决策过程(步骤),四、决策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 它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有下述几种:头脑风暴法 特尔菲法 哥顿法 其它定性决策方法,2、定量决策方法 它是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总复习 管理学 复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