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与税务会计》PPT课件.ppt
《《税法与税务会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法与税务会计》PPT课件.ppt(6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法与税务会计Tax Law and Taxation Accounting,主 讲:孙 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材及辅助材料税务会计学(第二版)盖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1日。最新税法,包括各种近期颁布实施的税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规章,补充规定等。浏览网站:中国税务网,中国税务信息网,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等。,税务会计,又称纳税会计,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以纳税企业、单位和个人为核算主体,对税金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全过程进行反映与核算的一门专业性会计。它是为了适应纳税人的需要,或者说是纳税人为了适应纳税的需要而产生。是税务中的会计
2、,会计中的税务。在西方,税务会计已经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驾齐驱,成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三大支柱之一。,Chapter 1 税务会计概论The Conspectus of Taxation Accounting,学习目标(Expected Target)了解税收与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税制构成要素,理解各基本要素的含义;理解税务会计概念,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税收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税务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了解并掌握税务会计要素及税务会计等式。,税收与税法概述(The Summarization of Tax and Tax Law)税收及其产生(The Concept of
3、Tax and Its Origin)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其内涵为:征税的目的是履行国家公共职能;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如公产收入等有本质区别税收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二者缺一,税收的特征(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x)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职能(The Functions of Tax)财政职能、经济职能、监督管理,税收的分类(The
4、 Classification of Tax)按课税对象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按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地方税(城建税等);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等)按计税标准分类:从价税;从量税;复合计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直接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间接税(如流转税)其他分类,税法及其分类(The Tax Law and Its Classification)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包括税收法律、条例、法
5、规和规章 税法与税收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税法的分类按照税法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分类 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税收基本法。税收普通法:是根据税收基本法的原则,对税收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并实施,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按照税法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分类 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个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法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分类 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对财产、行为
6、课税的税法;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按征收权限和税收收入归属分类 中央税法和地方税法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我国现行税法体系(The Current Tax Law System of China)税收实体法:税收法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税收法规其他税种 部门规章税收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税收法律关系(Legal Relationship of Tax)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由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税收征纳权利和义务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由权利主体、客体
7、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所构成。,权利主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可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征税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 纳税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权利义务并不对等,权利客体 即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就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征税机关的主要权利与义务 主要权利:依法征税;税务检查;对违章者进行处罚等。主要义务:向纳税人宣传、咨询、辅导税法;及时把征收的税款解缴国库;依法受理对税收争议的申诉等。,纳税主体的主要权利与义务 主要权利: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延
8、期纳税权;依法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等。主要义务:按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The Generation,Alteration and Extermination of Legal Relationship of Tax)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有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这种税收法律事实,一般指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发生这种行为才能产生、变更或消灭税
9、收法律关系。例如,纳税人开业经营即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人转业或停业就造成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The Protection of Legal Relationship of Tax)保护的主要方式 日常行政保护 限期纳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等 司法保护 刑罚、提出诉讼等税收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 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税制构成要素(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Tax System)税收法律制度(或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一个国家根据其税收政策、税收原则,结合本国的国情和财政需要所制定的各种税收法规及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其核心是税法,它
10、规定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广义上的税收制度包括税收基本法规、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工作制度等。狭义上的税收制度仅指各种税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各种税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等。,纳税义务人(Taxpayer)简称“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并享有纳税权利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纳税的问题。法人和自然人 扣缴义务人、代征人、纳税单位,负税人 指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人,纳税人如果能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出去,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如果税负能
11、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否则,两者就是合一的。,课税对象(The Taxable Object)也称纳税客体、纳税对象,是征税的客体,是征税的标的物,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目的物或行为。通过规定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每种税都有其特定的征税对象,它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决定着不同税种名称的由来以及各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相关概念: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和标准,即征税对象的计量标准,称为计税依据,或课税依据。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时,称为从价计税;以征税对象的实物量(如数量、重量
12、、容积等)作为计税依据时,称为从量计税;既以价值又以实物量为依据计税时,称为复合计税。,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是: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计税依据则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准。,税源 指税收的最终出处,即税收的源头。在税收实务中,人们通常将课税对象称为税源,这是从取得税收收入的角度说的。课税对象是明确课税的直接依据,而税源则是税收收入的直接来源。,税目 是征税对象内容的具体化,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每个税种的征税广度。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有税目。我国现行消费税有14个税目,营业税有9个税目,个人所得税有11个税目,
13、资源税有7个税目,印花税有13个税目等。,税率(Tax Rate)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或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课税的深度。按照税率的经济意义,税率可以分为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指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也就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其全部收益额的比例(比重)。一般情况下,同种税的实际税率可能低于其名义税率。,按照税率的表现形式,税率可以分为: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是指根据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一般适用从量征收的某些税种、税目。具体运用时,又分为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
14、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额和纳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又分为统一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方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等。,累进税率:是指按照纳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实行等级递增的税率,即把纳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化分为若干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纳税环节(The Links of Tax-paying)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可以将税收课征制度分为一次课征制(如消费税)和多次课征制(如增值税)。,纳税期限(The Deadline of Tax-paying)纳
15、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按期纳税、按次纳税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税额计算(The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Tax)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税负调整(The Adjustment of Tax Burden)税收减免(减轻税负)即减税、免税,包括:法定减免、特定减免、临时减免。税收减免的形式: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税收加征(加重税负)地方附加(附加税)加成征收 加倍征收纳税地点(The Place of Tax-paying)是根据税法规定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16、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申报缴纳税款的地点。,税务会计概念结构 The Concept Structure Of Taxation Accounting税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axation Accounting)税务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税收的征收 财务会计中对纳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标志着税务会计的产生。,税务会计的发展 各国税法税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现代所得税法的诞生与和完善以及先进合理的增值税税制,对税务会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活动的复杂化,纳税对投资、融资以及经营决策的影响越发显著。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列成为企
17、业会计体系的三大分支。,税务会计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axation Accounting)税务会计是指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是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一种特种专业会计。,内涵:税务会计主体所有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与自然人,即纳税人。核算依据现行税收制度与法规 目标a.从纳税人角度看,税务会计最终要使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使纳税额最小,达到节税的目的;b.从征税人角度看,税务会计
18、最终要保证纳税人足额地缴纳各种税金。职能核算与监督,以及税务筹划 性质属于税务管理范畴,税务会计的特点(The Features of Taxation Accounting)法律性 广泛性 纳税主体的广泛性决定了税务会计的广泛性 统一性 独立性 核算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独立性 筹划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税收会计的异同(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axation Accounting,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Tax Accounting)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它并不要求
19、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税务会计帐表。税务会计资料大多来自于财务会计,在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并作纳税调整会计分录后,再融入财务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之中。,区别:会计目标不同;核算依据不同;提供的信息不同;会计原则的运用上不同;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稳健性原则等 税务会计:联合制,较少运用稳健性原则,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及其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等过程。税务会计对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税务活动,即税务资金运动。,税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税收会计:是以直接负责组织税款征收与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
20、主要计量单位,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控制,为税收管理与决策及时、准确地提供税收信息,旨在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它是税务系统内部的一种管理会计。,同属税收管理范畴 目标与任务一致 核算对象都是税收资金及其运动,区别:会计主体不同 税收会计主体国家税务机关 税务会计主体纳税人 核算对象不同 税务会计核算对象税金的形成 税收会计核算对象税金的征收与入库,会计目标不同 核算依据不同 税务会计:税收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税收会计:预算会计准则,税收会计核算办法等 会计体系不同 税务会计属于企业会计体系,税收会计属于国家预算会计体系。,小思考
21、:下列哪些结论正确?税务会计就是税收会计;税务会计是从税收会计中独立出来的;税务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存。,税务会计模式(The Forms of Taxation Accounting)根据税法对会计影响的程度不同 立法会计模式财税合一模式(法、德等国)特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从属于税法,以税法为导向,因此,其会计所得与应税所得基本一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可不必分开。,非立法会计模式财税分离模式(英、美、加等国)特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独立于税法的要求,因此,其会计所得不等于应税所得,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应该分开。混合会计模式(日本等国)
22、,根据税制结构体系不同 以所得税会计为主体的税务会计(英、美、加等国)以流转税会计为主体的税务会计(某些发展中国家)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德国、荷兰、意大利等)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财税合一模式,逐渐转变为财税分离模式,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分离,并且差异逐渐拉大,以流转税(增值税为主)与所得税并重。,税务会计的对象与目标(The Objects and Targets of Taxation Accounting)税务会计的对象 一般对象:是指纳税人因纳税而引起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税务活动,即税务资金运动。,具体对象:计税依据 应税流转额(经营收入):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委托加工
23、产品、自制自用产品的计税金额。成本、费用额,应税利润额与收益额 应税财产额 应税行为计税额 税款的计算与核算 税款的缴纳、退补与减免 税收滞纳金与罚款、罚金,税务会计的目标 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纳税人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等税务活动方面的会计信息。各级税务机关 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 社会公众,税务会计的基本前提(The Elementary Presuppositions of Taxation Accounting)纳税主体 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持续经营 假定企业个体将
24、继续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其现在的承诺,如预期所得税在将来被继续课征。,货币时间价值 它深刻地揭示了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的目标之一纳税最晚,也说明了所得税会计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纳税调整的必要性。纳税年度 纳税人应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款的起止时间 年度会计核算,税务会计的一般原则(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axation Accounting)修正的应计制原则(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应计制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存在某些差异: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确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保护政府税收收入。,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基本一致的原则
25、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 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资本资产时所得的收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收益等,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配比原则 主要应用于所得税会计,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当与导致纳税义务发生的税前会计收益相配比(在同期报告),而不管税款支付的时间性。确定性原则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可预知性原则,税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The Elements and Equ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法与税务会计 税法 税务 会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