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群体工作》PPT课件.ppt
《《社会群体工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群体工作》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群体工作,社会群体工作,英文为social group work,也称社会小组工作或小组社会工作、社会团体工作或团体社会工作等。社会群体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第一节 社会群体工作的意义及其历史,一、社会群体工作的意义(1)柯义尔(Grace Coyle)认为:“社会群体工作是一种教育过程,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成员,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其目的是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以促进个人人格成长,以及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促成群体成员间互动合作的集体行动,以创造群体的情境。”(2)克那普卡(Gisela Konopka)的界定是
2、:“社会群体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群体经验,协助个人增强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群体或社区的问题。群体工作的对象包括由健康的个人所组成的群体,以及有疾病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当群体工作者运用其专业训练和技巧,去帮助一群在功能上有困扰的个人所组成的群体时,他便是在进行群体治疗工作。”(3)崔克尔(Harleign Trecker)则指出:社会群体工作是一种方法,通过个人在各种社区机构的群体中,凭借群体工作者的协助,引导个人在群体活动中互动,以使他们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需求与能力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群体、社区发展的目标。总之,社会群体工作是一种专门的
3、社会工作方法,它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群体成员的互动互助,使参加群体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到群体目标,促进社区与社会发展。,二、社会群体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的比较(1)社会个案工作比较重视个人心理方面的改变;社会群体工作则强调整体的改变,既包括心理机能,也包括社会功能。(2)社会个案工作发展较早,有较完备、深入的方法;社会群体工作使用的方法相对较少。(3)社会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相对较少,但花费时间较长;社会群体工作服务对象较多,但花费的时间不多。(4)和社会个案工作相比,群体工作中的案主学习效果比较具体、快速而且更加行动化。(5)社会个案工作的案主只从社会工作者一人那儿
4、得到帮助;社会群体工作的案主不仅仅从社会工作者那儿得到帮助,而且从其他成员那儿得到帮助。(6)对社会群体工作效果的评价远较对社会个案工作效果的评价复杂、困难。,三、社会群体工作的功能(1)传递资料。只要聚在一起,就可以彼此提供消息或资料,也可以得到劝告或建议。(2)灌输希望。有人和我在一起就不再孤独,有了希望,也就有了力量。(3)问题的普遍性。也有人和我有同样的处境,我不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不要自怨自艾了,勇敢地面对现实吧!(4)利他主义。大家既然同在一条船上,就彼此帮助,互相了解吧!(5)修正个人早期经验。我又有机会了,就再试一次吧。以前的挫折和不幸,可以避免再发生了。(6)发展社交技巧。群
5、体提供了绝好的社交机会我可以在这里练习一下,他们不会笑话我的。(7)模仿行为。他是我可以认同的对象,我应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8)人际学习。了解我的人际关系如何,我应如何改善我的人际交往技巧他们为什么有这种行为,我应如何应对。(9)群体内聚力。体验归属于一个群体的美好感觉我如何为群体效力,因为大家是荣辱与共的。(10)感情净化作用。群体成了我的避风港,我有委屈烦恼都可在这里倾诉,他们会听的。以上表明,群体本身就提供了治疗的条件与可能,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必能达到社会群体工作的目标。,四、社会群体工作的起源和发展1英美等国早期的社会群体工作实践2专业社会群体工作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社会群体工作
6、的理论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的基本概念是社会意识、社会责任、社会变迁。它认为凭借共同参与群体情境,个人就能够对社会变迁发生影响。其理论基础是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般原理:社会系统与个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调或问题,往往与社会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而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又对社会系统的运转与社会变迁产生影响。该模式关注的重点是社会变迁与整合,强调通过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去影响和促成社会的改变,而不是相反。这显然与社会工作的特点相吻合。因此,在实务工作中,这一模式往往利用群体的过程发展成员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并增强他
7、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于群体情境使得成员发生上述种种改变,这样,群体作为一个统一的集体,通过共同行动,就能影响社会的变迁。对群体工作者而言,社会目标模式将他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群体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他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成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群体成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二、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是在社会个案工作相关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工作实务模式。它将群体视为一种治疗的环境或工具,强调通过群体经验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它也认为通过群体经验而获得改变
8、能够进一步预防某些个人问题的发生。该模式所针对的案主一般为生理或心理伤残者、违法犯罪者及思想或情绪障碍者等。在实务工作中,治疗模式注重选择对其他成员有最大影响效果的成员,并借助成员的参与、互动,以促成成员的行为改变。为使群体的效果能得到充分发挥,该模式注意发展群体凝聚力、一致性和相互性,同时维持一个有效的群体内在结构。但该模式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群体只是作为一种媒介物,通过它来实现个人的改变。群体工作者在该模式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专家,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去诊断个人需要,安排治疗计划,并控制群体的发展进程。他也像一位家长或导师,引导并协助成员的互动,促成成员的行为发生实际的改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
9、支持。,三、交互模式交互模式(reciprocal model)又称居间模式(mediating model),强调在由具有相似问题的成员组成的群体中,通过相互协作与互助,发展解决问题的技巧,建立自信心及实现个人的社会潜能。该模式和前述两大模式所不同的是,它所关注的既非社会目标,也不是个人,而是互动、互助的过程本身。群体被视为一个互助的系统,群体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资源。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式注重此时此地(hereandnow)经验和感情的交流;要求工作者认清群体中的各种冲突,并将其引向正面功能,以刺激成员的合作,开发成员应对冲突的能力。此外,该模式也强调工作者事先对成员背景的了解
10、,强调引导成员互动的技术,以及审慎地做好群体结束工作的必要性。在这一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不负责设计方案,不设法控制群体的运作。他不是要为成员做什么,而是与成员一起做。群体的形成与维持由群体成员互动的结果而定,成员分享对群体的责任。此外,群体工作者充当案主与群体以及群体与机构间的协调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模式被称为“居间模式”。,四、折中模式“折中模式”(eclectic position)是克莱恩(Klein)在分析、批评上述三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群体工作新模式。该模式直接引用了“治疗模式”的方法,群体工作者的行为和“社会目标模式”相似,而在群体工作者与群体成员的关系上又沿用了“互动模式
11、”,故称为“折中模式”。该模式认为,任何群体工作的实施,不可能只靠单一方法就能达到目标,而是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在群体内,工作者应给予群体成员较大的行动空间,给予成员相对大的自由与民主,群体则应该提供更能满足成员需要的环境。工作者只是作为群体的一分子,承担着催化的功能,以促成群体目标的达成;他的角色仅是一个引导者或服务者,而不是一个决策者或权威,尽管在专业知识上他当然应是一个权威。,五、整合模式这是由托普金斯(Tompkins)和盖洛(Gallo)提出的一个群体工作模式,也称“目标规划模式”。该模式是在总结上述群体工作三大经典模式的缺陷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整合模式。由于群体工作理论未能解决个人
12、、群体与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及适当均衡问题,因而群体工作经典三模式往往只是侧重于三个因素中的一个,而忽略了其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样,整合模式试图将三个因素联结成一个总的系统,而其中的每一个因素自然构成一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依赖于一些变量因素的变化(参见图71)。,第三节 群体运作的过程与群体工作的程序,一、群体运作的过程 群体是不断成长、发展、变化的。尽管不同的群体其具体发展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但一般来说,都可以发现并被划分为大致相同的一些阶段。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群体运作的过程做出阶段划分,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群体发展模式或模型。这里我们介绍其中较有影响的几种。,(一)泰伦和迪克曼的四阶段模式第
13、一阶段:群体成员为营造习惯且舒适的群体环境而努力。在此阶段,成员迫切期待强有力的领导出现,希望每个成员都能参与,也希望能尽快有所作为。他们期望尽快了解他人,但不会表露真情实感。过去参与群体的经验对他们有影响。第二阶段:这是出现挫折与冲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群体内部尚未建立起稳定的权力关系,因而可能出现对领导地位的期望和挑战,挫折和冲突也就不可避免。群体成员一方面期待领导者负起责任,一方面又可能希望自己能取而代之。群体中存在一种既服从又敌视的双重情感。第三阶段:经过挫折与冲突后,群体开始出现稳定。群体发展出一种始终一致的感情、固步自封的态度和力避冲突的意愿。为满足成员及群体的需求,群体成员片面追
14、求安定与和谐,冲突固然得以避免,但群体也失去了成长的动力。第四阶段: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在这一阶段,群体成员意识到群体中他人的权力和成员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冲突减少了,群体把完成任务放到了首要位置。,(二)加兰德、琼斯和克洛德尼的五阶段模式熟悉与亲近期:这是群体刚刚组成的时期。群体成员从不同的渠道走到一起,开始尝试与其他素不相识的人建立关系。但此时他们的心理状态是矛盾的,对环境做出不断的观察与试探,对他人表现出既想接近又戒备、回避。权力与控制期:当经过一段时期的接触,成员之间慢慢熟悉、且发现群体有满足个人需求的能力时,群体成员会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并开始角逐在群体内的地位,展开权力争夺。在这一阶
15、段,群体内部的冲突与妥协、权力与控制、角色调整与关系重组不时发生,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大,伤害他人或被伤害的机会增大。经过这一过程,群体会形成初步结构,个别成员因不能获得权力或不愿接受群体规范的制约,在这一阶段可能退出。亲密与凝聚期:在这一阶段,群体的权力格局基本确立,群体成员的角色基本确定,群体的结构因而相对的稳定。群体成员之间开始密切交往,相互了解,相互依赖,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密了。由于群体角色的相对固定,成员开始将群体生活与家庭生活进行比较,相互之间会出现一种同胞式的竞争。群体成员意识到群体经验对个人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性,因而对群体更关注,对群体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差异与分辨期:
16、在这个阶段,群体成员开始认识到每个成员都是有差异的,开始认识到领导者的独立人格,变得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对群体有较高的认同。家庭式、同胞式的情感减弱,群体规范和标准成为行为的依据。成员间的权力争夺与冲突减少,而是相互支持,自由沟通,充分合作。群体的凝聚力增强,整合度提高,开展集体行动的能力增强。分离与终止期:此时,群体目标已经实现,任务已经完成。成员面临分离,开始寻找新资源以满足自己的新需求。由于面临着转移和打破已经建立起来的相互之间的友谊和配合默契的群体关系,成员会出现各种焦虑情绪和行为,如内聚、反对、散漫、逃避等。,(三)塞瑞和葛林斯基的七阶段模式初期:这是群体组成的前
17、期。群体成员的不同背景成为影响群体以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阶段,群体组织者或领导者基于对成员个性和背景的分析制定群体目标,策划群体活动。成立期:群体成员互相探讨共通点和共同兴趣,寻求相似性和交互性,开始向群体投入感情及责任,并初步关注群体目标。此时在群体中,准群体结构出现,群体结构初现。中前期:此时开始出现群体凝聚力,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识较为清晰,并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重整期:此时群体对开始形成的观念和结构产生挑战,发生怀疑,对群体目标与运作过程加以修正。中后期:群体比以前更加成熟,群体目标更加清晰,群体结构更具整合感和稳定性。成熟期:在此阶段,群体结构、群体目标、群体运作与控制程序已趋于稳
18、定与完整。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文化不仅为成员所熟悉,而且为外界所了解,群体成员面对内外在的压力已能更有效地作出反应。结束期:可能由于目标已达成,也可能由于未能完成使命,群体最终面临解散。,二、群体工作的程序,(一)前期准备这个阶段是为实际开展群体工作而做的准备。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包括:(1)社会工作者根据需要,决定组成一个群体,并将其公之于世,同时接受希望参加群体的成员的咨询。咨询的内容一般包括群体聚会的时间、地点、期限、规模、其他成员的有关情况等。(2)通过会谈和其他形式,确定群体的组成人员。(3)群体成员初步确定后,召集全体成员参加首次聚会,使群体成员发生初步接触。(4)确定
19、群体工作的目标。在前期准备阶段,无论在社会工作者那里,还是在成员那里,群体都还是不确定的。不过,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一些细腻的群体动力便可以感受得到。初次见面的成员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两种:一种沉静、退缩,一种积极、充满活力。每个成员的心情是焦虑的、恐惧的、封闭的;其行为表现是试探的、揣测的、伪装的和不友善的。群体成员对工作者是不信任的甚至是仇恨的,因为工作者代表权威。这时的社会工作者应更多地聆听,并尽力创造一种保护、包容的气氛,使群体发展一种可信赖的关系,协助成员减少恐惧和不安,增强成员参与群体的信心。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巧妙地指出群体的目标,为成员确定方向,(二)群体形成在这一阶段,群体成员
20、开始确立角色体系和行为模式,他们对群体的依赖和期待开始形成。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充分鼓励成员参与群体活动,协助成员产生对群体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建立群体目标,并发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为获得群体成员的信任和充分合作,社会工作者应主动证明自己具有协助群体实现目标的意愿和能力。他们应当态度和蔼,言语亲切,平易近人,而不能盛气凌人或居高临下。社会工作者还要避免接受来自成员的服务,避免追求舒适的位置,避免成为群体讨论的中心,避免成为惟一的问题解答者。他们应积极主动地引导群体过程,而不仅限于被动地接受咨询。面对来自群体成员的冲突、挑战、排斥和依赖,社会工作者应当不间断地加以处理。,(三)沟通协调这一阶段也可
21、称为协调整合期。在这一时期,群体发生整合、分化和再整合。群体形成后,随即进入整合阶段,但整合之后还有可能再度发生分化,如此,再整合便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群体都会经历分化现象,有些群体的发展可能比较顺利、平静。针对群体成员间所发生的冲突,社会工作者应当客观地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冷静地面对,而不应指责、威胁、挑衅及惩罚。关于社会工作者对待冲突的态度与行为反应这一点,学者的看法存在分歧。有人认为社会工作者应当加以干预,以保证群体结构不至于被破坏,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后者认为冲突有益于成员自我再认知,他们可以从别人的反馈中了解冲突的本质。在群体过程中冲突一般是有意义的。冲突的解决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群体工作 社会群体 工作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