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之初探》PPT课件.ppt
《《社会学之初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之初探》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社会学之初探,社会学想象力,“自如地跳出个人情境的即时性,同时又能够将事情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上来加以考虑。”C.Wright Mills,问题;喝杯咖啡,能发现什么?,1.象征价值和社会仪式2.对待喝咖啡、喝酒、吸毒的态度3.卷入遍及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社会与经济联系4.咖啡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政治 5.对以往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的推定,一定的社会作为整体,其结构是什么?它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成分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一结构与其他种种社会秩序有什么不同?在此结构中,使其维持和变化的方面又何特定涵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该社会处于什么位置?它发生变化的动力是什么?那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
2、其他时代有什么不同?它用什么独特的方式来构建历史?在这一社会这一时期,占主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什么类型的人又将逐渐占主流?我们考察的社会各个方面对“人性”有何意义?,见树又见林:必须了解树与树的关系,才能明白森林之所以为森林的原因,社会学的核心,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之初探,关于四个数字的实验目的: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思路调查内容:全班来自农村和城镇学生的分性别比例具体操作:把课堂的座位划分为四行,两行为一组。来自农村的男生坐成一行,女生紧随其左,坐成另一行,由此构成一组;来自城镇的同学也依此,坐成两行。这样,就得到四个基本数据:来自农村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来自城镇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表1-
3、1 某课堂学生户籍类型和性别调查分组表,这组数据能够说明什么社会现象?1.中国城镇的基础教育状况好于农村;2.中国男性接受基础教育的状况好于女性;3.在城镇,女性与男性接受教育的状况相似;4.在农村,女性接受教育的状况不仅比农村的男性差,而且比城镇的女性差。,错误的分析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查设计有问题,没有穷尽想要了解的社会现象;资料有问题,搜集到的资料不能代表想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分析有问题,没有正确了解手中资料的真实意义;结论有问题,所做的结论并不是资料所能够证明的结论。,调查设计:全班城镇和农村学生分性别比例。1、户籍制度:农村户口 城镇户口2、性别:或男或女,结论:仅就户口和性
4、别而言,调查设计没有任何问题。,资料是否有问题?通过进一步调查:这个班共有43人,其中2名为留学生,由于不存在户籍问题,不属于调查范围。就是说,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遗漏了应该列入调查的6为同学。如果考虑6位没有到场同学的户籍和性别状况,表1-1的结构就发生根本的变化,见表1-2。,表1-2 某班全体同学户籍类型和性别分组表,表1-1,从分析上看:两点疑问:第一,从表1-2来看,女生的总人数已经多于男生中国男性接受基础教育的状况好于女性?第二,来自农村的男生和女生的数量相等在农村,女性接受基础教育的状况比男性差?,从分析上看1、全班41个人所携带的两个变量(户籍和性别)与中国基础教育?,2、“基
5、础教育状况”和“接受基础教育的状况”前者: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体教育状况后者:从受教育的角度来评价基础教育状况,在社会学中,至少可以把这个案例的错误归纳为三点 概念不清 总体不明 推论错误 四个数字的故事告诉我们:常识并不总是对的数字并不总是有意义的,社会学与常识依赖常识所建立的知识往往不可靠 社会学家必须检验及分析每一份他们所使用的资料,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家经常发现一些与人们常识不符的知识,社会学家花很多的钱去发现一些尽人皆知的东西,社会学家并不接受人云亦云的常识,为了了解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学采用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就算有些结论看起来就是常识,但是它们跟常识的本质差异就是,结论经过
6、了检验。,下面几个观点正确吗?,1.因为妇女具有依赖性,受压抑、性因素影响,所以她们比男人自杀率高。2.年轻人比老年人自杀率高。一个人年轻时,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最强。3.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种族歧视,非洲裔美国人比白种人自杀率高。4.很多人在节日自杀,因为这时候一些人最感寂寞、最感沮丧。5.当传媒中不断地谈到其他人自杀时,受其影响,人们更易于自杀。,社会学研究有效地揭示了这些论断的真伪,1.男性自杀率始终是高于女性的(尽管女性中企图自杀者比男性多);2.老年人自杀率明显高于年轻人,部分是由于健康原因;3.非洲裔美国人自杀率相对低于白种人;4.新近的研究并不支持那种认为节假日是引发自杀风险之因
7、素的流行观点;5.其他一些研究也证明,虽然那些已有自杀风险的人有可能受到大众传媒中大量的关于自杀报道的影响,但是那些没有自杀风险的人并不会因传媒的影响而选择自杀。,关于“社会”,“社会”:齐美尔认为,社会并非是像有机体那样的存在物,而是存在于人们交往与互动之中,当人们之间的互动与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或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社会学的定义:从变动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之初探 社会学 初探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