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PPT课件.ppt
《《社会保障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法》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保障法,韩桂君,本章概要:,本章首先界定社会保障的概念,分析社会保障与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概念和内容;社会保障产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章的重点是界定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概述,一、社会保障及其相关概念“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 of 1935)。1938年新西兰也在其相关法案中沿用了该名称。后英美两国于1941年8月签署的大西洋宪章、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以及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
2、中也先后使用了该词。1952年国际劳工第35届大会专门通过了社会保障公约,规定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准则。从此,“社会保障”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一)英国的福利国家概念,英国是福利国家的代表,其关于社会保障的概念同福利制度联系在一起。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该计划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持收入计划。英国的社会保障强调社会责任,奉行普遍性原则。在英国社会保障的简明定义就是确保最低生活的安全。,“英国社会保障计划主要特征是,
3、它是一个抵御因谋生中断或丧失而造成的风险,或覆盖因出生、婚嫁、死亡而产生特殊支出的社会保险方案。这个计划包含六条基本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水平统一;保障广泛;分门别类。”“社会保障计划提出,其目标是要确保英国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二)德国的社会保障,德国的社会保障是从社会保险发展而来的,最初多认为社会保障应当与工作有关,只有劳动者才是参与者和享受者。德国学者路德维希 艾哈德认为,社会保障即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残疾、老年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目
4、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该理论将社会保障纳入市场经济体系来考察。德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三)美国的社会保障,美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法推行者罗斯福总统认为,美国国民同意不惜一切保护自由民主,但保护自由民主的第一线就是经济安全保障,也就是社会安全制度之推行。美国社会福利辞典将社会保障定义为:社会保障是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危险如疾病、年老、失业等加以防护的社会安全网。,(四)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障概念,国际劳工组织认为,社会保障思想的渊源,乃由于人民渴望免于匮乏的恐惧。为求实现这种理想,必须尽力设法解除生活不安定的因素,对于个人无法应付的人生灾害
5、,政府应予以保障。1989年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对社会保障一词作了如下概括:它基本上可以解释为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五)我国的社会保障定义,一般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是指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对其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社会保障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六)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社会保障
6、法是调整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以及解决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困难而发生的经济扶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言之,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强制性通过立法手段强制实施。(2)社会性保障对象,组织管理机构,基金来源都具有社会性。(3)福利性非商业化。(4)互助性取之于我,部分用之于人;部分取之于人,用之于己。(5)差别性非“大锅饭”。,三、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外国社会的社会保障形式早期的原始社会,人类为求生存共同劳动、互助互济、相依为命的群体生活,就是最初的社会保障下的社会生活。进入文明社
7、会后,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保障方式:如:古埃及、古希腊城邦、古罗马等的各种互助性组织;中世纪时期,各种宗教慈善组织和城市商业工会和手工业行会成了社会保障的主要组织。,“农民一般是三代,不少是四代同堂,共营生计。在农民大家庭中,每一成员按其能力,为维持生活作贡献,老弱病残也各得其所,直至瞑目为止。农村是由毗邻居住的村舍和亲属纽带结成的集体,这决定着农村居民的生活。”鲁道夫吕贝尔特:工业化史,(二)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追朔到数千年前。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设立的各级后备仓储制度,西汉文帝时建立的“常平仓”制度,均以备灾备荒为目标。隋文帝时普遍设立的“义仓”制度带有强制
8、的性质,规定每年秋后按贫富状况逐户征粮,作为救灾之用。近代中国建有各种各样的会馆、缮堂、人寿会、老人会等组织,实际上都具有互助基金会性质。,“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礼记 礼运 大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季氏“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 腾文公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 梁晦王上,仓廪实
9、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三)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规章制度,它明确将管理济贫的责任委托给教区。17世纪到18世纪,美洲大陆大体上也仿效英国的做法,实施济贫法式的社会保障。18世纪到19世纪,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主导人们的思想意识,表现为将个人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而国家 基本上不关心济贫等社会保障问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自由主义为特征的个人主义开始让位于社会本位主义,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其中以德国为最早。,(四)古近代社会保障的特点,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决定了社会保障的不发
10、达。(1)社会保障制度只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临时性的措施;(2)把社会保障当作一种恩赐,而不是人民的基本权利;(3)以宗教性或民间性慈善事业为主要表现形式。(4)社会保障主要以社会救济和军人抚恤为主。,四、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社会率先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过程中,城市化浪潮削弱了农业社会中家庭保障和民间慈善保障的功能,呼唤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与市场经济伴生的一项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达成社会公平所采取的途径和做法。,简要历程
11、:,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应当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935年罗斯福当政时美国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以及据此确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跨了一大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则可以看成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步入成熟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一些西方国家基于以往社会保障政策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始思考改革的办法从而促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与完善时期。,1、德国社会保险三法的产生,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1883年颁布的疾病保险法188
12、4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法1889年颁布的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尽管这三法的适用范围仅涉及到当时德国就业人口的的1/5或总人口的1/10。但它却确立了社会保险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开创了社会保障立法之先河。,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至少有三点理由,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2、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该法主要
13、内容包括1)联邦政府设立社会保障署,负责全联邦的社会保障计划的实施;2)实行全联邦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3)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实施失业保险计划;4)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由州政府实施老人和儿童福利、社会救济和公共卫生措施。,美国社会保障法在社会保障立法史上具有 重要意义,该法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的概念;第一次在一部法律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内容。确立了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和社会性原则,从此,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基本法律制度被许多国家确立并实施。不过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被当作社会政策来实施,但却主要是作为反经济危机和需求管理的工具来利用。因此,很难说美国是一个福利国家,相反美
14、国是一个相当强调个人对自己负责任的国家。,3、福利国家的建立,这一时期是以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在1945年竞选宣言中所表述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责任。1945年英国工党当选为执政党,将福利国家的理论变为执政的纲领和现实的政策。以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法律。,“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1942年由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爵士提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提出要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社会病害为目标,制定了一个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计划。该报告的提出
15、,被称为“贝弗里奇革命”其主要特点是:把社会保险作为一项国家责任确定下来;把救济贫困的概念由原来的救济贫民变为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主要内容有:,采取社会保障“普遍性”原则。凡有收入的英国国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参加者按全国统一的标准缴纳保险费,按统一标准享受有关福利,而不问其收入多少。将分散的管理制度改为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发放的标准使领取人能维持正常生活,享受时间以本人需要为准,不受其他限制。社会保险不但应包括全体有收入的公民,而且其内容应包括他们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因没有收入、不能缴纳国民保险费而无权享受国民待遇的人,由国家制定国民补助法,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并达到国民最低生活标准
16、。,这些法律主要包括:,家庭补助法,规定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儿童的家庭给予补助。国民保险法。该法强制16岁以上,退休年龄以下的所有公民参加国民保险并缴费,该保险则为因失业、疾病、伤残及各种意外事故等风险的发生而失去生活来源的人提供津贴或救济。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该法的核心内容是将全国医院实现国有化,并由国家对全民提供免费医疗。住房法该法规定国家为低收入者提供低价住房。国民救济法,作为对国民保险法的补充,为最低标准以下的低收入者提供救济。由此,英国就建立起了一套为其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面保障的制度。,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发达国家的经
17、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曾使其骄傲的“福利国家”制度,显得过于昂贵,已成为其沉重的负担。福利国家的改革是开源节流的改革。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私有化)这种改革只是对现有的体制的一次修正,而非要“拆毁福利国家”。,“在社会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社会保险更能急剧地改变普通人们的生活了。这种社会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沦为赤贫。”国际劳工组织(ILO),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改革开放前以传统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改革开放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保障制度1、19781992年:社会保障改革起
18、步阶段(为国企改革服务);2、1993-2003年:社会保障制度重构(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3、2004年至今:社会保障全面深化(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居民),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六、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 社会福利(Soc
19、ial welfare)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社会优抚(Social special care)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方式,对劳动者在遭遇到生、老、病、伤、残、死、失业等困难,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和疾病保险。就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而言,养老保险最重要,医疗保险次之。,2、社会福利,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概念与西方国家使用的大社会福利概念有很大区别。实际上我国传统上使用的社会福利是一种狭义的概念,主要指由国家出资,旨在为社会全体成
20、员谋利益的各种福利事业,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的总称。包括一般的社会福利、职工的社会福利和特殊的社会福利。,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指国家对于那些因自身、自然和社会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者提供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由社会救助、救灾救助和扶贫救助三部分制度构成。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种保障形式。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扶危济困,其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主要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保障水平低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对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属在物质上给予优待和抚恤的制度。包括社会优待、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它是针对社
21、会部分成员而设立的。由来已久,其优抚范围从军人开始后来扩大到非军人。,5、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区别,实施对象不同(劳动者与全体社会成员)资金来源不同(国家企业个人)实施条件不同(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实施的方式不同,第二节 养老保险,社会调查,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严重问题。到203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比今天翻一番,从目前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到超过百分之十六。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到2050年将达到4亿以上。,社会调查,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
22、界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世界的1/5。我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特别引人注意的还有高龄化问题,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可能超过1亿,是现在的10倍左右。,资料:我国未来人口预测(1990-2050)本表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资料:明朝的养老政策,明朝养老政策颇有特色,当朝委任户部和工部全权统筹经管对孤贫老人的供养、照料等社会救济工作,礼部则负责80岁以上老人的赡养工作。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的养老待遇也有所不同,如6070岁的老年人可免除赋役和退休,但官府不负责供养;
23、7080岁的老年人由官府统一供养,官府按月定量供应口粮,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养老院,对无儿无女的孤贫老人进行集中管理;8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养老待遇更高,官府不仅定期供给贫民百姓口粮,而且还经常赐给他们布帛酒肉,还赐与富家老年人爵位,每逢佳节派人慰问。明朝的养老政策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性,对于隶卒等出身低贱的老年人,不论其年纪有多高,都不能享受各种养老待遇。,一、养老社会保险的概念,1、定义 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或年金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退出劳动岗位后,由国家和社会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养老保险在
24、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具有普遍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2、养老社会保险的法律特征:,劳动者达到法定老年年龄。此外各国还要求劳动者从事某种劳动达到法定年限,还有些国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一定年限。劳动者被依法解除法定的劳动义务是享受养老保险的事实前提。国家和社会依法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老年生活是养老保险的宗旨。养老保险具有普遍性和年金保险的特点。,3、养老社会保险的意义,养老保险的首要作用就是使劳动者老有所养。有利于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有利于保证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养老保险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安定。养老保险具有调节收入分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5、。,二、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主要有三中: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一)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国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后被美、日等国采纳。该模式主要是通过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参保,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负担。在筹资方式上实行“现收现付”,以支定收,事先确定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二)国家统筹型养老模式,国家统筹型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福利国家所采取的,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所创。其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