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治疗全面分析不看后悔.ppt
《消化性溃疡治疗全面分析不看后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性溃疡治疗全面分析不看后悔.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消化性溃疡,有多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梅克尔(Meckel)憩室,均可发生溃疡。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是指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而言,不同于糜烂。胃溃疡(gastric ulcer)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DU,流行病学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发病率可相差悬殊。本病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尚无确切资料。根据上海16所大、中型医院的资料分析,经X线钡餐和(或)内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
2、的患病率为58。北京协和医院从19781991年,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占同期内科就诊总病例数的033。据国外资料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均好发于男性。国内资料显示,男女之比在十二指肠溃疡为4.46.8:1,胃溃疡为3.64.7:1。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为1.55.6:1,但在胃癌高发区则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中也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但日本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但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前者的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早10年。自80年代以来,消化性溃疡者中老年人的比率呈增高趋势。这与
3、国外报道相似。,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药物因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一)胃酸分泌过多 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已知壁细胞膜含有3种受体,即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和胃泌素受体,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的激活。当壁细胞表面受体一旦被相应物质结合后,细胞内第二信使便激活,进而影响胃酸分泌。壁细胞的受体兴奋,不管接受哪种刺激,最后均通过第二信使-cAMP和Ca2,影响壁细胞顶端的分泌性膜
4、结构及质子泵-HKATP酶,使H分泌增加或减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主要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1壁细胞数量增多 正常人平均胃粘膜内大约有10亿个壁细胞,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壁细胞数量平均为19亿,比正常人高出约一倍。2壁细胞对刺激物质的敏感性增强 3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发生缺陷 正常人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功能受到胃液pH的负反馈调节,当胃窦部的pH降至25以下时,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功能就受到明显的抑制。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后者兼有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作用。,胃溃疡患者的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排出量多属正常或甚至低于正常,仅发生于幽
5、门前区或伴有十二指肠溃疡者的胃溃疡患者的胃酸排量可高于正常。因此胃酸分泌量的改变在胃溃疡的发生中似乎不很显著。,(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在微氧条件下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找到幽门螺杆菌(Hp)。1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消化性溃疡中的Hp感染率 排除近期服用抗生素、铋剂或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NSAID)者后,Hp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一85,但亦有高达90100的报道。,2Hp的根除降低了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改变了消化性溃疡的自然史。频繁复发曾是消化性溃疡自然史的主要
6、特点,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愈合的溃疡,停药后一年复发率为5090,胃溃疡的复发率稍低于十二指肠溃疡。而根除Hp可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和提高溃疡的愈合率,显著地降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并减少溃疡并发症的发生。根除Hp后溃疡的一年复发率可降至10以下(多数在5以下),如患者无Hp重复感染,在5年或更长的时期中,可继续保持溃疡不复发。,3Hp的致病机制 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形。人的胃粘膜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Hp能在酸性胃液中存活是由于它具有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保护层。现已发现了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尿素酶、致空泡样变细胞毒素、脂多糖内毒素、蛋白酶、脂
7、酶和磷脂酶A2等,这些产物皆可作为炎性介质。,(三)胃粘膜保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各种食物的理化因素和酸性胃液的消化作用均不能损伤胃粘膜而导致溃疡形成,乃是由正常胃粘膜具有保护功能,包括 1.粘液分泌 粘液HCO3屏障位于十二指肠球部,中和肠道弥散来的H,胃窦粘膜分泌粘液的能力远差于十二指肠,DU患者常有胃窦上皮化生使易受胃酸侵袭,同时为HP寄居创造条件。2.胃粘膜屏障完整性、丰富的粘膜血流和上皮细胞的再生等。3.前列腺素E(PGE)DU活动期,PGE缺乏,使十二指肠球部分泌HCO3能力下降,必然使粘膜对胃酸侵袭的易感性增强。(PGE作用:对粘膜有保护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分泌HCO3及DNA
8、合成。),(四)药物因素 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癌药等,如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曾被列为致溃疡因素。有人指出,规律性应用阿司匹林者较之不用阿司匹林者胃溃疡的患病率约高3倍。在心肌梗死病人中随机指定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g,持续3年较指定服用安慰剂者胃溃疡的发病率高6倍。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的增高。阿司匹林至少通过两个主要的机制损害胃粘膜:破坏胃粘膜屏障;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已经证明前列腺素可以保护胃粘膜免遭许多外源性因素的损伤。,(五)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 胃溃疡时多有胃排空延缓,研究表明胃溃疡患者,胃窦和幽门有形态学改变胃窦肌肉显著肥厚,
9、自主神经节细胞损伤或减少,肌纤维变性和纤维化。这些改变也见于十二指肠溃疡,但胃溃疡更为常见,病变也更为显著。胃溃疡患者胃窦和幽门区域的这种退行性变可使胃窦收缩失效,从而影响食糜的向前推进。胃排空延缓可能是胃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因素.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某些成分,如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可以损伤胃上皮。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胃可以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受损的胃粘膜更易遭受酸和胃蛋白酶的破坏。从而推想胆汁反流入胃可能在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六)遗传因素 现已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素质,而且证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系单独遗传,互不相干。胃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倍;而
10、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七)环境因素 本病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如在美、英等国,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但在日本则相反。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国内消化性溃疡的好发季节为秋冬和冬春之交。吸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可增加91.5;食物对胃粘膜可引起理化性质的损害作用。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八)精神因素 心理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如愤怒常使胃液分泌增加,而抑郁常使胃液分泌减少。火灾、水灾、空袭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往往
11、可引起应激性溃疡,或促发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精神创伤如丧偶、离婚、事业失败、恐惧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机体处于高度精神紧张或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学、免疫功能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或(和)减弱胃十二指肠粘膜抵抗力,增加对消化性溃疡的易感性发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并发症。,病理 1部位 胃溃疡多发生于胃小弯,尤其是胃小弯最低处胃角。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见于球部,约5见于球部以下部位,称球后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2数目 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是单个发生,少数可有23个溃疡并存,称多发性溃疡。3大小 十二指肠溃疡的
12、直径一般25cm一4cm的巨大溃疡并非罕见。4形态 典型的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深而壁硬,呈“打洞”或“漏斗”形,溃疡边缘常有增厚或充血水肿。溃疡基底光滑、清洁,表面常覆以纤维素膜或纤维脓性膜而呈灰白或灰黄色(苔膜)。,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少数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次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是以中上腹疼痛起病。疼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食物或制酸药能稀释或中和胃酸,呕吐或抽出胃液能去除胃内酸性胃液的刺激,均可使疼痛缓解,提示疼痛的发生与胃酸有关。,(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 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
13、,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2周期性 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为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3节律性 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
14、述节律。胃溃疡 进食 疼痛 舒适十二指肠溃疡 进食 舒适 疼痛,4疼痛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的解剖位置。5疼痛性质 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6影响因素 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
15、与体征 1其他症状 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畏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2体征 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三)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直径常可超过25cm,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呕血和(或)黑粪、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痛、夜间痛及反酸。易并发大出血,常常难以控制。2幽门管溃疡 较为少见,常伴胃酸分泌过高,其主要表现有:餐后立即出现中上
16、腹疼痛,其程度较为剧烈而无节律性,并可使病人畏食,制酸药物可使腹痛缓解;好发呕吐,呕吐后疼痛随即缓解。腹痛、呕吐和饮食减少可导致体重减轻。此类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效果较差。,3球后溃疡 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球后溃疡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球后溃疡的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更为多见,并发大量出血者亦多见,内科治疗效果较差。4复合性溃疡 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本病病情较顽固,并发症发生率高。5巨大溃疡 巨大胃溃疡指X线胃钡餐检查测量溃疡的直径超过25cm者。疼痛常不典型,往往不能为抗酸药所完全缓解。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
17、并可发生致命性出血。巨大溃疡症状较顽固,治疗效果差,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溃疡进一步发展,穿透浆膜层即引起穿孔。前壁穿孔多引起急性腹膜炎;后壁穿孔往往和邻近器官如肝、胰、横结肠等粘连,而称穿透性溃疡。当溃疡基底的血管特别是动脉受到侵蚀时,会引起大出血。多次复发或破坏过多,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瘢痕收缩可成为溃疡病变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的原因。,并发症(一)上消化道出血 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以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而球后溃疡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其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内,但一次出血后,容易发生再次出血。尚有10一15的患者以大量出血为
18、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如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常可溃穿其毗邻的胰十二指肠动脉而致异常迅猛的大量出血;而其前壁因无粗大的动脉与之毗邻,故较少发生大量出血。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的渗血或溃疡周围粘膜糜烂性出血,一般只致小量而暂时出血。,(二)穿孔 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导致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者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的发生率约占消化性溃疡病例的510。以男性和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由于胃内容物量多大于十二指肠,故一旦胃溃疡穿孔,则更为严重。,急性穿孔时,由于
19、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人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痛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而较快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如漏出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人右下盆腔时,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急性阑尾炎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病人常卧床,两腿卷曲而不愿移动。腹痛时常伴恶心和呕吐病人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X线透视多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但无膈下游离气体并不能排除穿孔存在。严重的穿孔病人或溃疡穿透累及胰腺时,血清淀粉酶亦可增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三)幽门梗阻 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但也可见于幽门及幽门管溃疡。
20、常常是由于溃疡活动期,溃疡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或反射性地引起幽门痉挛。此类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可随溃疡好转而消失,内科治疗有效,故称之功能性或内科性幽门梗阻。反之,由溃疡愈合,瘢痕形成和瘢痕组织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幽门通道所致者,则属持久性,非经外科手术而不能自动缓解,称之器质性和外科性幽门梗阻。呕吐是幽门梗阻的主要症状。呕吐次数不多,约每隔12天一次。内含发酵宿食。病人可感上腹饱胀不适,并常伴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尤以饭后为甚。病人可因长期、多次呕吐和进食减少而致体重明显减轻。空腹时上腹部饱胀和逆蠕动的胃型以及上腹部振水音,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体征,(四)癌变 胃溃疡癌变至
21、今仍是个争论的问题。一般估计,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不过2一3,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不引起癌变。凡中年以上的胃溃疡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均应警惕胃溃疡癌变的可能性:严格内科治疗46周,症状无好转者;无并发症而疼痛的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者;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并出现贫血者;胃镜检查或X线检查不能排除恶变者应定期复查。,实验室检查(一)内镜检查 作为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内镜直视下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与数目,结合活检病理结果,可判断良恶性胃溃疡以及溃疡的生命周期。在内镜直视下,消化性溃疡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边缘锐利,基底光滑,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苔膜所覆盖,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22、略隆起,(二)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X线征象是壁龛或龛影,指钡悬液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在切面观,壁龛突出胃壁轮廓以外,呈半圆形、乳头形或长方形。浅小溃疡或愈合中的溃疡呈漏斗型。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通常比胃的龛影小。龛影是溃疡存在的直接征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X线钡餐检查时可发现局部压痛与激惹现象。,(三)Hp感染的检测 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四类: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Hp,用尿素酶试验、呼吸试验、胃液尿素氮检测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 性溃疡 治疗 全面 分析 不看 后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