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ppt
《《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酸盐岩沉积相》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6章 思考题,1、大规模碳酸盐沉积作用要求具备哪些特定条件?2、什么叫陆缘海?什么叫陆表海?为什么我们现在见到的主要是陆缘海,而没有陆表海?3、概述(绘图)欧文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及其与生油、储油条件的关系。4、列表和绘图对比欧文、杨的和威尔逊等三种不同划分方法的碳酸盐相带模式。5、什么叫礁?礁相是如何划分的?礁在石油地质上有何意义?,第十六章 碳酸盐岩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 of carbonate rocks,教材第2429章,第一节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carbonate rocks,一、概 述,碳酸盐岩
2、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研究是碳酸岩岩石学的核心内容。,只有了解了碳酸盐岩沉积时的环境条件,才可能真正了解它的成因。,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下的浅海环境。不仅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方式形成,也有机械作用形成的。,二、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发育于海洋环境,少量见于非海洋环境。,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特点: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浅水海洋环境是指水深20m(或50m)的各种海洋环境,如潮上、潮间、浅水潮下、泻湖、滩等。,现代浅水碳酸盐主要发育在南纬和北纬30之间,如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地区、波斯湾、洪都拉斯、孟加拉湾、我国的南海等海域。,滨岸碳酸盐沉积,滨岸碳酸盐沉积,台地碳酸盐
3、沉积,台地碳酸盐沉积,非海洋环境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有湖泊碳酸盐沉积、土壤中的钙结核、钙质砂丘、钙质泉华、洞穴碳酸钙沉积等形式。其中湖泊碳酸盐沉积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湖泊碳酸盐岩一般规模很小,局部发育,也有呈区域性的较大规模发育。,三、现代碳酸盐沉积作用,潮坪碳酸盐沉积:缺乏陆源物质输入物、海浪被阻止。这类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海滩碳酸盐沉积:处于开阔浅海,受波浪作用的影响较大。,生物礁碳酸盐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开拓成的。,风暴控制的浅海碳酸盐台地:风暴岩。,大陆坡碳酸盐沉积:远洋软泥+浊流沉积等。,深海碳酸盐沉积:远洋软泥为主。,第二节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models o
4、f carbonate rocks,一、陆表海与陆缘海,Shaw(1964)首先把碳酸盐的主要沉积场所浅海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陆表海和陆缘海。,1、陆表海(epeiric sea),内陆海(epicontinental sea)、陆内海(inland sea)、大陆海(continental sea)。,位于大陆内部和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低坡度:海底坡度1ft/mi(0.030.15m/km)。,范围广阔:延伸可达几百几千英里。,很浅的:水深一般只有几十米,一般不超过200m。,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古生代及早中生代的海洋;华北早古生代的浅海;北美奥陶纪的浅海,东西
5、延展达3200km;宾夕法泥亚纪的陆表海延伸1600km。,2、陆缘海(Pericontinental sea),大陆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坡度较大:海底坡度210ft/mi(0.63m/km)。,范围较小:宽度一般100300mi(160480km)。,深度较大:水深可达200350m(最深)。,如:我国东部沿海的黄海、东海及南海均属于陆缘海。,在地质历史中,沉积碳酸盐岩的浅海大多是陆表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浅海却大都不是陆表海,而是陆缘海。,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海平面很低的地质时代中。,Shaw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陆表海的水能量特征,并且
6、还在能量的基础上,对陆表海沉积物的分布也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二、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及其能量带,欧文(Irwin,1965)继承了Shaw的陆表海的水能量及沉积相的观点,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相带模式。,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Irwin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也划分出三个能量带。,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1、X带(低能带),位于浪底浪基面之下,一般来说海底很少受到扰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海流的干扰。,此带宽约几百英里。,生物: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
7、育;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自游生物、都可以在这里堆积下来。,沉积构造:水平层理发育。,颜色:这一环境安静缺氧,所以多呈暗色。,沉积厚度:这一带沉积物厚度一般不大。,该带岩石是有利的生油岩。,沉积物主要是来自Y带(高能带)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从波浪开始冲击海底的地点开始,向滨岸方向延伸,直到波浪和潮汐的能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为止。,此带宽约几十英里。,沉积特征:这带波浪及潮汐十分活跃,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底栖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向海一侧,从深水上升带来的氧料尤其丰富,因而各种生物大量发育,往往形成生物礁。向滨岸一侧,则可见各种较粗的颗粒堆积,所形成岩石主要为生物屑灰岩、鲕粒
8、灰岩、内碎屑灰岩。分选和磨蚀良好,灰泥含量少,具交错层理。,2、Y带(高能带),此带形成的碳酸盐岩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位于Y带的向岸方向,直到滨岸为止。,水很浅,波浪和潮汐作用都很弱,水循环也很弱。,宽度较大,可达几百英里宽。,3、Z带(低能带),海底坡度很小,或近于平坦。,靠近滨岸的地带,如因气候炎热干燥,水流停滞,可形成白云石以及各类盐类矿物的沉积。,此带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化石少见,但叠层藻席相当发育。,沉积构造:干裂、冲沟、鸟眼、生物钻孔等。,由于陆表海平坦宽阔,水又很浅,因此微弱的地壳升降运动或冰川的消长都会使海平面产生显著变化,这样就产生了大范围的
9、潮坪沉积。,陆表海碳酸盐沉积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旋回性发育。,地质历史中的碳酸盐岩,绝大部分是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产物。,三、潮汐作用相带模式,1、拉波特的模式,Laporate(1967)对美国纽约州下泥盆统曼留斯组的碳酸盐岩进行研究,认为该组是在一个非常接近海平面的环境中形成的。,他根据该组岩性及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出了3个相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位于平均高潮面以上几英寸到几英尺的地带。,岩石类型:主要是泥-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质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等。,沉积构造:纹理、藻纹层、干裂、鸟眼构造。,潮上带,化石少见。,潮间带,位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的地带。
10、,岩石类型:主要为薄层的不含化石的球粒泥晶石灰岩;内碎屑、鲕粒、叠层石及藻灰结核也常见。,沉积构造:冲刷、干裂。,化石种类较单调,数量丰富,多杂乱堆积。,位于平均低潮面以下。,岩石类型:主要是厚层至块状球粒泥晶石灰岩、含各种生物屑的石灰岩及富含层孔虫格架的礁石灰岩。,1969年,Laporate又把他的模式进行了修改,主要把潮下带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潮下带,潮下带上部:位于浪底之上,为高能环境,为礁和滩的发育地带。,潮下带下部:位于浪底之下,为低能环境,为泥晶石灰岩生成环境。,2、杨等的模式,Young et al.(1972)曾对于美国阿肯色的奥陶系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其岩性及
11、古生物特征,也拟定了一个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划分出了四个相带。,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带,开阔潮下带,平均高潮面以上的向岸延伸的广阔平原。,岩石类型: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沉积构造:干裂、鸟眼。,潮上带,化石少见,有藻席。,潮间带,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的地带。,潮间带上部:类似潮上带,藻席发育。,潮间带下部: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有柱状叠层石。,化石较多,虫孔也较常见。,平均低潮面以下,波浪、潮汐作用较强,高能。,岩石类型:内碎屑石灰岩或生物屑石灰岩,亮晶胶结。,沉积构造:可出现低角度斜层理。,开阔潮下带,生物化石丰富。,局限潮下带,水体能量受到限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碳酸盐岩沉积相 碳酸盐 沉积相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6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