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个体行为》PPT课件.ppt
《《知觉与个体行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与个体行为》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教学目标:了解人的行为模式,理解个体行为规律,掌握知觉的相关内容重点:社会知觉的主要形式、影响知觉的因素、归因理论、个体决策的模型难点:归因理论基本概念:知觉、社会知觉、归因、决策,本章内容与结构,第一节 个体行为规律 第二节 知觉与管理 第三节 个人决策,第一节 个体行为规律,一、学习与行为理论 二、人的行为模式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一、学习与行为理论(阅读),(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以桑代克的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代表,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学界中占有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强调事物及其意义独立于人而存在
2、,学习是把外在、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二)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从德国传入美国,以柯勒的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为代表。认知主义强调已有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则强调知识是主体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知识就失去了意义。,(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创立,该理论认为学习分为直接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榜样的影响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榜样对个体的影响包括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动力复制、强化。该理论对组织员工的行为塑造有重要意义。,二、人的行为模式,(一)华生的行为主义(1913),S刺激,R反应,该学说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
3、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但它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二)新行为主义,S刺激,O思维加工系统,R行为,输入,输出,(二)新行为主义,1、托尔曼提出“目的性的行为主义”,试图引进中间变量(认识、期望、目的等)是客观的,起决定行为的作用。,2、斯金纳倾向于实证主义,坚持不要中间变量,认为强化行为、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3、赫尔抛弃“观察归纳”法、采用“假设演绎”发法,以期把心理学改造成近似几何学的演绎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人
4、的行为看成是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函数:,B=f(PE),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三)勒温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的行为模式,刺激,个体心理特征,对刺激的个人解释,行为反应,刺激反应机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刺激,知觉,评价与奖惩,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由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提出,学习,个性,动机,行为,绩效,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个体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作出反应个体行为过程:需要动机行为个体心理包括知觉(第二章)、动机(第六章)、价值观、态度、情绪(第四章)、个性、气质(第三章)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
5、出版社,个体行为特征,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要特征包括:,1)目的性。2)社会性。3)自主性。4)连续性。5)持久性。6)可塑性。,引导案例:什么在动?,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有一次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正值暮夜,风吹幡扬。一僧说这是风动,另一僧说这是幡动,议论不已。这时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听者骇然。,第二节 知觉与管理P59、101,一、感觉与知觉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三、知觉的过程,一、感觉与知觉P59,(一)感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二)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
6、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的有机结合。,可能的知觉:A者“医院、红十字会”B者-“教堂、十字架”C者-“方向、交叉路口”D者-“瑞士国旗标志”E者-“艺术的形象”,(三)社会知觉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其含义是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的主要形式,(1)对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2)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主要以人的交
7、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四)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五)知觉的特点,1、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筛选出知觉对象2、知觉的理解性在认识事物时,赋予事物以意义3、知觉的整体性具有从部分推断整体的能力4、知觉的恒常性 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当它的环境发生改变时,仍能认识它是不变的,二、影响知觉的因素,(一)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新奇、运动、声音
8、、大小、色彩等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知觉对象的组合方式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a)接近律(b)相似律(c)闭锁律(d)连接律,(二)主观因素,1、兴趣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2、需要与动机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3、个性特征 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生影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二)主观因素,4、经验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5、环境与文化 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事物,
9、也会有不同的评价。6、思想方法的偏差,6、思想方法的偏差,(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指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最初的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先入为主)(2)近期印象与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对自己所熟悉的人,最近或者说最后所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难忘,往往会改变人的看法。,(3)夸大印象与晕轮效应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错觉。(以点概面、以偏概全)(4)定型印象与刻板效应 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知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定型作用,往往使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形成脸谱化,妨碍人们对
10、事物特殊性的理解,而导致偏见。,(5)期望印象与投射效应 又称假定相似性效应。观察者把自己的特性或感觉视为被观察者的特性的倾向。(6)选择性知觉与知觉防御人们常常更可能注意到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阻挠那些不一致的信息,故意视而不见、不加理睬或加以歪曲。,(7)对比效应 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8)加重印象与价值效应(9)制约印象与情绪效应,智子疑邻,古时候有一个富人,大雨把他家的围墙淋坏了。富人的儿子说“快修墙,不然的话会引来盗贼。”邻居老者也提出同样的意见。富人家后来果然遭盗,失了大量钱财。富人夸奖自己的儿子聪明、有远见,却
11、疑心邻居就是盗贼。韩非子说难,三、知觉的过程,预习案例:上司怎么了?P100 知觉在决定组织中个人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组织通过种种方式将组织期望其成员作什么、怎样做等信息传递给成员,无论组织如何努力将这些期望的信息清晰明确的传递,成员在感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仍容易歪曲地理解这些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1、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知觉并不能准确无误的反映客观事实,而且对于同一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当这两种差异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多而增多时,产生误会和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增多。通过加强对于知觉和判断过程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处理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 个体 行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