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半知菌》PPT课件.ppt
《《真菌半知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菌半知菌》PPT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内容,一、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特征二、半知菌亚门的分类三、丝孢纲(HyPhomycetes)四、腔孢纲(Coelomycetes),一、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特征,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形成子座、菌核,分生孢子梗;无性繁殖发达,产生各种分生孢子;没有或不常见其有性生殖;若存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多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担子菌亚门的真菌;目前这类真菌也称之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Kendrick,1989),(一)分生孢子,1.分生孢子的产生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它们形成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着生的方式也不同,有散生的,有聚生并形成特殊结构-载孢体。载
2、孢体:由菌丝特化形成的用于承载分生孢子的结构称为载孢体。分生孢子的形态变化很大,可分为单胞、双胞、多胞,砖隔状、线状、螺旋状和星状等7种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2.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按照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的基本形式,其形成方式可分为:体生式(thallic)分生孢子芽生式(blastic)分生孢子,(1)体生式分生孢子,体生式分生孢子(又称节孢子):它是由营养菌丝的细胞以断裂的方式形成的。这类分生孢子的产孢细胞就是原来就已存在的营养菌丝细胞。根据节孢子细胞壁的来源及形成方式,又可分为全壁体生式和内壁体生式。,全壁体生式节孢子,全壁体生式节孢子:是由菌丝细胞整个地转化而来的,产孢菌丝的完整细胞壁
3、形成了节孢子的壁。有的是同时形成的,有的是从产孢菌丝顶端向下依次先后形成串生的节孢子,这种节孢子又称为粉孢子,如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白粉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示意图,内壁体生式节孢子,内壁体生式节孢子在形成过程中,产孢菌丝外壁不转化为孢子的壁,因此这类节孢子是在菌丝细胞内形成的。,全壁体生式示意图,内壁体生式示意图,(2)芽生式分生孢子,芽生式分生孢子是产孢细胞以芽殖的方式产生的分生孢子。产孢细胞产生分生孢子时,产孢细胞的某个部位向外突起并生长膨大,形成分生孢子。芽生式分生孢子可分为外壁芽生式(holoblastic)和内壁芽生式(enteroblastic)两种类型。划分依据与体生式相同。
4、,外壁芽生式、内壁芽生式的形成,外壁芽生式的分生孢子是产孢细胞在芽殖的过程中,细胞壁随着芽孢的生长同时延伸,形成分生孢子的细胞壁。内壁芽生式的分生孢子是从产孢细胞的孔道内长出的,产孢细胞的外壁不随孢子的发育而延伸,因而不参与孢子细胞壁的形成。,(二)载孢体的类型,分生孢子梗:由菌丝特化成的、其上着生分生孢子的一种丝状结构。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梗基部紧密联结而顶端分散的一束孢子梗,顶生或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座:是由许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形成,顶端产生分生孢子。以上几种载孢体形成后肉眼观察为粉状或霉层。,分生孢子盘:垫状或浅盘状,上面有成排较短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寄生性
5、真菌的分生孢子盘多产生在寄主的角质层或表皮下,成熟后露出表面。(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分生孢子器:一般有固定的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器壁。在内壁上形成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着生在基质的表面或者部分或整个埋在基质或子座内。(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二、半知菌亚门的分类,传统分类是采用萨卡度(Saccardo,1899)的分类系统(1)从梗孢目(Moniliales)(2)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3)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4)无孢菌类(Mycellia sterilia),(1)芽孢纲(Blastomycetes)(2)丝孢纲(HyPhomyce
6、tes)(3)腔孢纲(Coelomycetes),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芽孢纲(Blastomycetes):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体或假菌丝,产生芽孢子繁殖。丝孢纲(HyPhomycetes):营养体是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腔孢纲(Coelomycetes):营养体是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半知菌亚门除芽孢纲外,许多丝孢纲和腔孢纲的真菌可以寄生植物,其中有些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芽孢纲包括酵母菌和类似酵母的真菌。本纲包含的种类不多,仅200多种,可分为2个目:隐球酵母目和掷孢酵母目。芽孢纲的真菌大都
7、是腐生的,有些寄生在人和动物体上,与植物病害无关。,命名的交叉问题,由于半知菌中包括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无性阶段,这些真菌的有性阶段分布在子囊菌或担子菌中,它们的无性阶段又分布在半知菌中,因此,同一个种就交叉分布在不同的分类单元中,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同一个种就有两个学名。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和分生孢子阶段的学名是禾本科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但均承认,且后者应用更普遍。,三、丝孢纲(HyPhomycetes),特征:营养体是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梗散生、束生或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梗上着生分生孢子。但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8、。此外,有些种类除产生厚垣孢子外,不产生分生孢子。,(一)丝孢纲真菌的分类,丝孢纲已知有11 000种左右,分为4个目。1无孢目(Agonomycetales):除产生厚垣孢子外,不产生其他分生孢子。2丝孢目(Moniliales):分生孢子梗散生。3束梗孢目(Stilbellales):分生孢子梗聚生形成孢子梗束。4瘤座菌目(Tuberculariales):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与植物病害关系较大的主要是无孢目、丝孢目和瘤座菌目的真菌。,(二)无孢目(Agonomycetales),菌丝体发达,有的可以形成厚垣孢子或菌核;但无性繁殖不产生分生孢子。有些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如丝核菌属
9、(Rhizoctonia)、小核菌属(Sclerotium)等。,(1)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丝在分枝处缢缩,褐色;菌核表面粗糙,褐色至黑色,表里颜色相同,菌核之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丝组织疏松。常见种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引起作物立枯病和纹枯病,丝核菌属示意图,丝核菌属显微照片,水稻纹枯病,茄基腐病,(2)小核菌属(Sclerotium),菌核不规则形,外表黑色,内面色浅。菌丝组织紧密。不产生无性孢子。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绢病。,小核菌属示意图,马铃薯白绢病,水稻小球菌核病,(三)丝孢目,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上产生或从散生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丝孢目的分科:淡色孢科:分生孢子和
10、分生孢子梗色淡。暗色孢科: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色暗。,1.淡色孢科的重要属,梨孢属(Pyricularia)青霉属(Penicillium)粉孢属(Oid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m)葡萄孢属(Botrytis)柱隔孢属(Ramularia),(1)梨孢属(Pyricularia),特征:分生孢子梗细长,淡褐色,膝状弯曲;分生孢子梨形,无色至淡橄榄色,大多3个细胞,少数2个或4个细胞。为害水稻引起稻瘟病。,梨孢属示意图,梨孢属显微照片,稻瘟病,(2)青霉属(Penicillium),特征:分生孢子梗无色,顶部有多次分枝,排列成扫帚状;最上层分枝(产孢细胞)瓶状,顶端形成串生的分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真菌半知菌 真菌 半知菌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