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革热ppt课件.ppt
《新登革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登革热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革热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龙辉,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五、临床表现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治疗,一 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一 概述,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近年本地区流行情况:1978年 石湾 1993年 禅城区:城南、同华东、文沙 199
2、8年 南海,二病原学,病原体:登革披盖病毒,为组虫媒病毒,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核心为单股RNA分DEN-1,DEN-2 DEN-3 DEN-4四个血清型;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二病原学,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三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病毒携带者;患者在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
3、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隐性感染者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三 流行病学,传播媒介:伊蚊海南、东南亚诸国-埃及伊蚊.广东、太平洋岛屿-白纹伊蚊在32 时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分布到蚊体全身:唾液腺、肌肉和细胞),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有学者在捕获的伊蚊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可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意见不一),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三 流行病学,易感性与免疫力: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4、;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三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地理:伊蚊孳生的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 岛屿和加勒比海。我国海南、广东和广 西等。季节:雨季,海南为3-11月,广东为5-10月,本 地8-11月。其他: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地方性 流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三 流行病学,流行学的其他特征突然性: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5、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病死率0.016%0.13%。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带登革病毒伊蚊 叮咬 人(增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组织(增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皮疹,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Ab+V(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 骨髓 WBC PLT 出血Ab可促进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病理:肝、肾
6、、心、脑退行性,浆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CNS不同程度出血。,四、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二次感染学说:第二次感染型病毒后,机体大量产IgG,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大量补体,使血通透性增高而出血、休克;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再激活PLT导致DIC。病毒变异学说:病毒变异使毒力改变。免疫调节缺陷学说:登革病毒与寄生物双重感染,使抑制性T细胞减少,IgG和IgE大量产生,导致免疫复合物反应和速发超敏反应同时出现,血管活性介质释放和休克综合征的形成。全身微血管功能损害,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及出血。消化道、心内膜下胃肠粘膜、心包、心内膜、胸膜、腹膜、充血或瘀斑状出血。,五、临床表现,潜伏
7、期:3-14天,通常5-8天。分型:WHO: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无休克)登革休克综合征我国分型: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五、临床表现,(一)典型登革热1、发热:成人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持续2-7天,体温下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 双峰热或马鞍热;面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2、疼痛:头、眼球后、腰背部,周身骨、肌肉、关节 疼痛;3、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疹。4、出血:5-8天,牙龈、鼻、皮下、消化道、沁尿系、浆膜等。5、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登革热病例体温曲线,皮 疹,五、临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革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