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痛风诊疗指南与进展.ppt
《最新痛风诊疗指南与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痛风诊疗指南与进展.ppt(1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痛风临床诊疗指南与进展,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当今尤其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反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路结石、高尿酸性肾病等导致许多合并症;高尿酸血症还可结缘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痛风的定义,持续、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过饱和状态的单水尿酸钠(MSU)微小结晶析出,沉积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肾脏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痛风的属性 代谢性疾病 Metabolic disease 风湿性疾病 Rheumatic disease,痛风(gout)是体内慢性
2、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主要由于尿酸生成增加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体内沉积,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病,常伴尿路结石 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仅有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血症合并尿酸性肾石病,尚不属于“痛风”的范畴。,当尿酸持续高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血尿酸就会结晶沉积在组织中,雌激素降低、尿酸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局部温度和PH降低,也可促使尿酸盐析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生化基础,然而,高血尿酸者仅10%左右发生痛风;而有少部分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却在正常范围,这说明痛风的发病原因还很复杂,痛风
3、和高尿酸血症是应该区别的两个概念。,无高尿酸血症-无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显著正相关,高尿酸血症痛风,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1/3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 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 高尿酸血症生化类型 痛风临床疾病,嘌呤代谢紊乱使 尿酸排泄减少尿酸产生过多 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晶体沉积 痛风,痛风的发病机制,痛风异质性的(heterogenous)疾病,痛风性急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 痛风石形成及慢性关节炎 肾脏病变:慢性尿酸盐肾病 急性尿酸性肾病 泌尿系统尿酸性结石,高尿酸血症的定义,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
4、mia,HUA):是指370C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6mol/L(7.0mg/dl);女性超过357mol/L(6.0mg/dl)。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o,c,c,c,c,o,o,c,HN,HN,HN,HN,1,2,3,4,5,6,7,8,9,2、6、8三氧嘌呤,根据西南医院药学部国家临床药理基地购药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六城市(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市、武汉市、重庆市、成都市)138家医院使用抗痛风药物,重庆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尚未普及,药物使用在六城市中是最低的,见下表(表1),一、流行病学,近年来,随着饮食结
5、构的变化,摄入动物蛋白及脂肪的增多痛风英国患病人数已达总人口的1%,美国为0.28%,加拿大男(30),女(50)发病率2%,80岁为9%.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一般为2%18%,新西兰的毛利人为总人口10.4%,美国成人为10.1%。印尼的爪哇人为1.7%,。,我国痛风患病率:目前在一般人群达0.84%,约有1200万人;其中95%为男性患者;男女之比约为201。由0.34%(1998年上海)1.33%(2004年南京)高尿酸血症:我国约有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男性为5059岁,女性于绝经期后(雌激素有促尿酸排泄)有11.5的男性和3的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原发性痛
6、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 高尿酸血症患病男女之比为21 高发年龄组男性5059岁,女性绝经期后(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有关)。10%-20%有阳性家族史,双亲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比单亲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患者病情重,且可见儿童期发病,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即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1%查明先天性酶缺陷,大多原因不明。有以下两种类型:多基因遗传缺陷,引起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酶及代谢缺陷,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1-焦磷酸-5-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活性增强,次黄嘌呤-鸟嘌呤
7、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症,均可使嘌呤合成增加,导致尿酸生成增加。痛风患者中 由尿酸生成增多所致者仅占10%左右 大多数均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5-磷酸核糖+ATP,PRPS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XOR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APRT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尿酸的产生,PRPP合成酶活性增强,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参与尿酸代谢的3 种嘌呤核苷酸:IMP(次黄嘌呤核苷酸)AMP(腺嘌呤核苷酸)GMP(鸟嘌呤核苷酸)。嘌呤代谢速度受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和谷氨酰胺的量以及GMP、AMP 和IMP 对酶的负反馈抑制的调
8、节。人类尿酸生成的速度主要决定于细胞内PRPP 浓度,而PRPP 合成酶、HGPRT、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为其中重要的酶,而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为限速反应酶,黄嘌呤氧化酶 氧化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酸,A、嘌呤核苷酸代谢,黄嘌呤氧化酶鸟嘌呤黄嘌呤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别嘌呤醇(药)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类似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别嘌呤醇与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反应生成别嘌呤核苷酸,消耗(PRPP)使其减少;别嘌呤核苷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结构相似,可反馈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酶,使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减少,尿酸
9、生成降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排出减少合成增加混合,成年人的高尿酸血症,排出减少占90,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本症为性联染色体遗传,但外显不全。编码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的基因HPRT、编码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合成酶的PRS 基因的移码、错位、缺失等突变造成酶活性降低或升高,使血尿酸升高,产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 突变、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 突变也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对此病基因水平的诊断与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B、尿酸代谢与尿酸的清除1.尿酸代谢人体的尿酸有两个来源:A.内源性:
10、由体内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尿酸,或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尿酸,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B.外源性:从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总尿酸20%。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较外源性因素更重要。,2.尿酸的排泄与分解 正常人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200 mg,每天产生750 mg,排出5001000 mg。70%的尿酸经肾脏排泄 30%经胆道和肠道排泄 嘌呤合成代谢增强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是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增高的原发机制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平衡,3.尿酸清除过低 24 h 尿酸排泄少于600 mg为尿酸排泄不良,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
11、肾小管排泌尿酸功能障碍,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排泌减少与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负相关由高水平VLDL和载脂蛋白E2 等位基因介导,4.尿酸生成过多24 h 尿尿酸排泄超过1000mg 为尿酸产生过多。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占10%(1)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合成酶(phosphoribosylpyrophosphatesynthetase,PRPS)活性增加,引起PRPP 合成过多,嘌呤合成增加,尿酸产生过多,(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失,5.尿酸盐的损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皮下成为结节状硬结称为痛风
12、石;沉积于肾脏可产生间质性肾炎,沉积在肾脏的尿酸钙结石体积逐渐增大可产生肾绞痛及肾梗阻,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6.老年人易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特点60 岁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1.25%-16.9%422 例痛风患者中,60 岁以上患者占32.7老年人肾动脉的硬化,肾小管排泌功能降低,老年人易患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高血脂、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中毒、甲亢或甲减、甲旁亢、酒精性酮症等也都可损害肾,而影响尿酸排泄。老年人患病多,必然要使用多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小剂量阿斯匹林(小于300 mg/d 的剂量)、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旋多巴、烟酸、部分
13、泻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环孢酶素等均可使肾小管的排泌功能降低,7.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它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加重2 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糖尿病也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两者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原发性高血压中高尿酸血症约占30%,它被认为是高血压性肾硬化、肾小管功能受损、肾排出障碍所致。另据报道: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在297410mol/L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并呈量效依赖关系,血尿酸 416mol/L 较尿酸 238mol/L 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4.8 倍
14、。,8.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为:(1)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能刺激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2)高血压、老龄化、肾动脉硬化引起肾功能减退,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3)某些药物影响尿酸排泄:小剂量阿斯匹林(300 mg/d)、利尿剂、抗痨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某些降压药等。(4)现已知在肾近曲小管葡萄糖与尿酸竞争性被回吸收,尿糖排泄增多将会竞争性地抑制尿酸回吸收,所以控制不良的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尿糖增多时血尿酸水平下降,而血糖控制良好时尿糖减少、尿酸回吸收增多、血尿酸增高。,2 型糖尿病发生高尿酸血症常见于:糖尿病早期、高胰岛素血症血糖增高不明显时或糖尿病
15、病情控制较好时肾排尿酸能力减退或严重肾功能减退 2002 年上海市调查2 型糖尿病患者432 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占25.2%有5%-12%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成为痛风。,9.新近发现尿酸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尿酸具有以下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和其他活性自由基,能比抗坏血酸更显著地增强红细胞膜脂质抗氧化能力,防止细胞溶解凋亡能保护肝、肺、血管内皮细胞DNA,防止细胞过氧化,延长其生存期,延缓自由基所引起的器官退行性病变延缓T、B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凋亡,维护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现在认为:人和猿类失去了编码尿酸酶的功能基因,缺乏尿酸酶,人类血尿酸水平远远高于其他携带尿酸酶的物种;这是一种进化
16、飞跃,尿酸是人体内特有的天然水溶性抗氧化剂,可能是人类较牲畜长寿,患增龄相关肿瘤较少的原因。低尿酸血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伴有眼畸形和肌痉挛;获得性低尿酸血症者,短期无症状,长期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10.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1.某些遗传性疾病Lesch-Nyhan综合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完全缺乏,尿酸生成增多;2.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及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后,细胞核溶解、破坏,核酸分解过多而使尿酸生成增加;,3.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因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而使尿酸增高;4.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甲亢、甲旁亢等;5.
17、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甘露醇、小剂量阿斯匹林(300 mg)、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旋多巴、烟酸、部分泻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急性期治疗药物)、环孢酶素等均可使肾小管的排泌功能降低。,三、临床表现,原发性痛风发病年龄大部分在45岁以上,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占95%,女性多发于绝经期后,青少年患病人数不到1%,常有家族遗传病史疾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期-高尿酸血症 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仅有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终生不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二)急性痛
18、风性关节炎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病急骤,初发时大约75%为单关节,后来变为多关节。以60-70%足拇趾的跖趾关节为好发部位,其次为足底、踝、足跟、膝、腕、指和肘。大关节如肩、髋、脊椎极少累及。第一次发作通常在夜间,睡至半夜因足痛而惊醒,疼痛剧烈“刀割样”,轻压便可有剧烈痛,24-48h达到高峰。受累关节局部即出现红肿、热及明显压痛,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与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作的季节多以春、秋季较多,常见诱发因素为受寒、劳累、高蛋白饮食、酗酒(啤酒)、进富含嘌呤食物、感染、创伤和穿过紧的鞋等。,痛风临床表现,跖趾关节(第一)膝足背 腕踝 指足跟 肘,42,痛风性关节炎受
19、累关节,急、快、重、单一(戏剧性)、非对称 第一跖趾关节多见,数日可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间期正常,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最终造成关节畸形,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三)间歇期少数患者终生仅只发作一次,也有间隔5-10年再发作者;一般6个月至2年内第二次发作为多。通常病程越长,发作越多,病情也越重,并出现骨关节X线改变。,痛风发作间歇期:仅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增高,无明显临床症状。此期如能有效控制血尿酸浓度,可减少和预防急性痛风发作。痛风石形成:最常见关节内及其附近,如软骨、粘液囊及皮下组织处。典型部位是耳轮,也常见拇跖、指腕、膝肘等处。,痛风发作间歇期
20、与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尿酸盐微结晶可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如IL-1等)和水解酶导致细胞坏死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四)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则的患者。其病理基础是痛风石在骨关节不断沉积,侵蚀骨质,使周围组织纤维化,致关节僵硬、畸形。痛风石是尿酸盐沉积在跟腱、软骨、滑膜、肌腱和软组织所形成的芝麻大到鸡蛋大黄白色痛风结节,为特征性表现。痛风结节以耳廓及跖趾、指间、掌指、肘等关节较为常见,亦可见于尺骨鹰嘴、滑车和跟腱内。因痛风石形成过多和关节功能毁坏而造成手、足畸形。痛风石表面的皮肤变得菲薄,磨损处流出白色粉样液并可形成
21、瘘管,病变已至后期、关节炎发作较频,间歇期缩短,疼痛日渐加剧,甚至发作之后不能完全缓解。,其他特点,非典型部位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老年女性甚至出现多关节炎。高尿酸血症患者,若未治疗5年后12%可出现痛风石,20年后出现痛风石的比例为55%。骨关节炎患者,存在Heberdens结节部位出现痛风石的时间明显缩短,该结果提示对于骨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应关注短期内出现痛风关节炎的风险。,(五)尿酸性肾脏病变 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约1/3有肾脏损害,表现为三种形式:1.尿酸性肾病 为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积所致。早期可仅有间歇性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随着病变进展,蛋白尿逐渐转为持续性,肾脏浓缩
22、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渗尿等。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部分患者以尿酸性肾病为首发临床表现,而关节炎症状不明显,易与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变混淆。,2.尿酸性肾石病 原发性痛风中大约1/4出现尿石症。尿PH较低,尿酸盐大多转化为尿酸,尿酸比尿酸盐溶解度更低,易形成纯尿酸结石。细小泥沙样结石可随尿液排出而无症状,较大结石则常引起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尿石症为部分患者首发表现。继发性痛风中肿瘤播散或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尿石症的发生率更高,突发急性肾衰,应考虑急性尿酸性肾病。,痛风性肾病: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早期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逐渐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最终由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
23、急性高尿酸肾病: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尿中有结晶、血尿、白细胞尿,最终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死亡。尿酸性肾结石: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患者可有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痛风性肾病,3.急性肾衰竭 由于大量尿酸盐结晶阻塞尿路(肾小管、肾盂及输尿管)急性高尿酸肾病。患者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急性肾衰竭表现。,(六)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近年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除部分与遗传有关外,也与饮酒、肥胖、高血压相关联痛风患者经常同时存在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存在着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这些都是代谢综合征密切
24、相关的组成部分,未来可能把高尿酸血症也作为诊断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四、实验室和特殊检查,(一)血清尿酸测定尿酸酶法,男性210-416 mol/L(3.5-7.0mg/dl);女性150-357mol/L(2.5-6.0mg/dl),绝经后接近男性。血尿酸1mg/dl=59.45mol/L。不分性别、年龄,血清中MSU的最大饱和量约为6.8mg/dl,,血中98%的尿酸以钠盐形式存在,在37C,PH7.4时,尿酸盐的溶解度约为6.4mg/dl,加之尿酸盐与血浆蛋白结合约为0.4mg/dl,尿酸盐饱和度约为6.8-7.0mg/dl;血尿酸416 mol/L(7.0mg/dl)为高尿酸血症。由
25、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反复测定。,辅助检查,血 尿 酸,119-416umol/L(女性368)急性发作时也可正常 降至正常可减少关节炎发作,辅助检查,(二)尿尿酸测定 尿酸酶法,正常人24h尿尿酸排出量1200-2400 moL(200-400mg).在限制嘌呤饮食5d后,尿尿酸仍超过3570 mol(600mg),提示尿酸生成增多,此型仅占少数。3570 mol(600mg),为尿酸排泄减少型。实际不少患者同时存在生成增多和排泄减少两种缺陷。,(三)尿酸清除率根据尿酸清除率的分析有助于分析病因,并对治疗时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肾尿酸清除率尿尿酸/血尿酸100%尿肌酐/血肌酐 正常人肾尿酸清除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痛风 诊疗 指南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