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杂谈》PPT课件.ppt
《《电视技术杂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技术杂谈》PPT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视技术杂谈,2023年7月20日,前言,1908年,英国人肯培尔斯文顿,俄国人罗申克夫提出了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电视技术涵盖了数学、光学、色度学、电磁学等多门学科,熔合了数字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时至今日,电视技术更是与计算机技术趋近于一体。时光回到一百年前,两位大师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今日电视技术发展之快和应用之广泛。,时光回到今天,电视技术的数字化浪潮在冲击着传统的电视观念和思维习惯,我们,作为江山广电人,我们有责任去熟悉、掌握数字电视技术,更要勇于驾驭数字电视技术,以期为广播电视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本文将分为模拟电视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高清晰电视等三大部
2、分进行阐述。,一、模拟电视技术,数字与模拟的定义,数字(Digital)在英语中表示的是“数值”或“离散值”等含意,例如:0,1,。模拟(Analog)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相似物或类似物,有连续的数值的含意。,电视是如何实现的(1),如果简单地概括,电视的实现只有八个字,摄像机端的光电转换,电视机端的电光转换。具体的方法,是先把光的图象变成与其对应的电信号,利用电信号可以传得远的特点,实现向远处传送的目的,到接收端把电信号变成与电信号相对应的光信号,这样,在电视机上就显示出图象。复杂一点描述:摄像机端的光电靶是由光敏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的大小与光照的强弱有关。光照强时,电阻率减小;光
3、照弱时,电阻率加大。被摄取的景物通过光学镜头成像在靶面上时,靶面上各占电阻的大小,对应于景物各部分的亮度强弱:景物亮的部位,靶面上对应点的电阻小;暗的部位,对应点的电阻大。,电视是如何实现的(2),这样就通过景物亮度的不同所对应的电阻大小转换成一幅“电的图象”,实现了光电的转换。在电视机端,阴极射线显像管的内层涂有在电子轰击下能发光的荧光粉,发光的强弱正比于电子束所携带的能量。摄像管输出的“电图象”经过有线电视网、卫星、无线、互联网等途径的传输,加到显像管上,电子束的强弱就随图象信号电压的高低而变化,于是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就描绘出一幅与原景物一样的图象。,成像原理图,传输通道,K1,K2,K1、
4、K2同步转动,摄像机端,电视机端,彩色电视的成像原理,彩色电视的成像比黑白成像要复杂许多,不过成像的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彩色电视的成像是基于三基色原理而实现的,即,用红、绿、蓝三种颜色几乎可以混配出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颜色。所以,在彩色摄像机端要把每个象素点分解为红、绿、蓝三种颜色显示在所对应的光电靶上,取出三种颜色所对应的电信号(这也就是分量信号,具有最逼真的信号质量),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接下来的工作就和黑白成像的工作原理相同了。到彩色电视机端,彩色电视机把这三种颜色对应的电信号通过彩色显像管去轰击相对应的红、绿、蓝荧光粉,利用混色原理,映入人眼的就是一幅完整的彩色画面。,什么是模拟电视,自
5、然界的实际景物图象千差万异,无论从亮度层次上,色彩种类上,都是极丰富的。用电信号表示它,一定是一个可以取任意值的连续变化的电量。我们把这些直接与自然界实际图象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模拟信号,就是模拟实际,与实际一样。用这种方式传送的电视信号就定义为模拟电视。我们常说的模拟电视就是由此而来的。,模拟电视的参数宽高比、电视线、场频,电视图象传送而采用的信号加工、处理和传输方式称为电视制式。世界上有三种电视制式,即:PAL制、NTSC制、SECAM制。我国电视制式采用的是PAL制。所谓PAL制有特定的几个参数:1、宽高比4:34:3的宽高比是由人眼的视觉特性而决定的。2、电视线625行,垂直方
6、向625行,水平方向的扫描点数以625行乘以宽高比即可。3、隔行扫描,场频50Hz,帧频25Hz,即:每秒钟25幅图象。或者说:就是一幅图象在0.04秒时间内分两次扫描完成,第一次先扫描奇数行的312.5行,第二次再扫描偶数行的312.5行,各用时0.02秒。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由一个一个的独立的象素点感觉出一幅完整的图像。,模拟电视的参数行频、频带,4、PAL制的行频为15625Hz,除去行逆程时间12微秒,正程时间为52微秒,根据水平方向点数可得出PAL制带宽约为5.5MHz,一般取6MHz。这也是现有模拟电视频道选8MH带宽(加上伴音带宽和残留边带)的理论依据。计算为:理论上垂直扫描行数
7、为625行,但实际上,垂直扫描线只有0.68955625431行,也就是说PLA制垂直方向上只有431条扫描线。水平分解力为4314/3=575点 水平方向575点相当于在一个行周期内信号电平变化575/2=287.5次,则:信号的最高频率为287.5/52=5.5M 在实际使用中频带取6M。,彩色电视重显原理,彩色电视是利用三基色原理而实现彩色图象的重显。接收端、显示端都是基于三基色来摄录和显示。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用Y信号和色差信号(R-Y、B-Y)进行处理。,电视质量的主观测试标准(分制),二、数字电视技术,什么是数字电视(1),先从用离散值代表模拟量谈起。举个例子,在一定尺度内,人的脚和身
8、高其长短高矮分布是无限多个的,数值上是连续的,就是说各种数值都有,这好比模拟量。但实际在工厂生产鞋子和衣服时,并不会有这么多型号,而是仅使用一定数量的号码就适应了整个人群不同尺寸的脚和身高。只要选择靠近的某些号码,就可以穿。这些尺寸不连续的号码,把连续的脚长和身高“离散化”了,就是用离散量表示连续量,这种用离散量表示连续量的做法叫模拟量的数字化。,什么是数字电视(2),数字电视,就是设想用离散的电量表示连续的电量,在电视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各个环节上,都使用离散数字来表示、处理。也就是说,数字电视是摄录、传输、接收三个环节上全面数字化的电视系统。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所谓数字电视是专指具有广播
9、级质量标准的数字电视,是一个狭义的行业术语。从整个社会生产来说,数字电视包含了一切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活动图象信息内容,,什么是数字电视(3),包括电视、流媒体电视、可视电话,网络可视聊天,甚至采用数字技术的可视门铃等都具有数字电视的基本技术特性,主要差别仅在压缩率、稳定性与不同的应用。泛数字电视,从电视行业来说,引入数字电视技术有了向外延伸与拓展业务的机遇,因此数字电视还包含了多功能业务的涵意,如信息服务、数据服务、互动服务等,因此这就是数字电视的泛化,数字电视不仅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系统的广播链,信源编码和压缩复用信道编码和调制信道接收机,一、编码信源编码:就是把原始的模拟电视信号用数字编码
10、来表示,也称为数字化、模/数转换(A/D转换),然后,进行压缩。备注:数字电视信号源有三项:视频数据流、音频数据流和辅助数据流。辅助数据流包括管理数据、有条件接收数据以及与节目有关的数据。,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1),数字电视系统由五个环节组成,二、复用复用就是把上述三项数据流合成一路。采用以“包”为单位的时分复用方式。首先把上面说的三项数据流分割成一定长度的包(也称分组),在“包”的头部加上标识,作为区分是属于哪个流的标志,以便在接收时把它们区别开。然后把它们合流为单一的复用流。一个视频数据流、一个音频数据流、一个辅助数据流合成一套节目流。尔后,多套节目流再合成为传输流。什么是时分和频分?时分
11、是指不同的数据流按时间依次排序发送。与此对应的还有频分,频分是指不同的节目用不同的频率调制区分。,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2),三、调制上述复用的数据流还不适合于在传输通道中传输,为了使信号适配于传输信道,必须进行调制,把时分信号变成频分信号,调制的作用是把基带数据流搬移到高频载波上去,把基带信号变成频带信号。使之可以在频分复用的模拟信道中传送,同时也兼容了模拟电视的并存。主要的信道调制方法有:四相相移键控();正交振幅调制()调制;正交频分复用();分别对应于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道。,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3),四、传输信道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与模拟电视传输系统一样,有卫星、
12、微波、有线、地面无线等媒介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4),五、接收机接收机端就是机顶盒,实现上述四项环节的逆过程,把从信道上接收的数据流还原成原始的模拟电视信号。上述五部分组成了数字电视的整体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5),基本的数字电视系统组成图,抽样量化编码器,HFC,复用器,信号源,信号源,信号源,抽样量化编码器,抽样量化编码器,A/V,A/V,A/V,TS,TS,TS,TS,机顶盒,调制器,编码模拟转数字的过程,要实现数字信号处理,首先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转换。这个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抽样,量化,编码。抽样就是把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转换成在时间上离散的模拟脉冲信
13、号编码就是将量化后的标称信号用一组二进制码串来表示,编码模拟转数字示意图,101,100,011,010,001,000,111,110,000,001,010,011,100,100,101,110,量化比特数,量化级数,抽样频率,数码率,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编码,量化电平,编码模拟转数字(1),抽样频率:获取离散脉冲幅度的间隔时间,至少两倍的最高信号频率什么叫抽样?打个比方:气温是逐渐变化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而它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但观测气温不必每分每秒都测量,隔一定时间测一点画在坐标图上,连一条线,就表示了气温的变化。如果时间间隔足够小,这条线的形状与连续不间断测量的曲线形状会
14、基本吻合,即,用离散量可以表示连续的模拟量。这种间隔测量的方式,叫做在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上的抽样。这是把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编码模拟转数字(2),抽样间隔取多大合适呢?首先的原则是能基本如实的代表原来的连续模拟量。间隔太远了要漏去重要的信息,比如测气温,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天的14:00,抽样间隔太大,偏偏漏掉了14:00,就会发生大错。因而,抽样间隔与信号性质有关,要符合奈奎斯特定理:即抽样频率要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这样抽取的样值就包含了原来模拟信号的全部信息而不遗漏。例如电视亮度信号,最高频率是6Mhz,抽样频率就应该大于26=12Mhz。抽样的实现也简单,让信号经过一个电子开关,开关
15、每秒钟接通12M次(当然每次接通时间都很短),就实现了在模拟信号中每秒取12M个离散了的样值,每秒12M是什么概念,换种说法,就是小于0.08微秒就测一次信号,这些样值,不再是连续的了。实际使用中抽样频率是13.5Mhz。,编码模拟转数字(3),量化级数:区分取样后量化离散脉冲幅度值的总级数(一般用二进制码表示,表现为二进制码的数量,如级)。如量化比特数为,就表示有级的量化级数。抽样的结果,仅是把模拟信号进行时间上的离散。样值的幅度,仍然是模拟取值的,具有连续的数值。必须在幅度值上也进行离散处理,才能实现不仅时间上离散,幅度值上也离散。对幅度值的离散,就是把幅度值分成若干等级,对不在等级线上的
16、进行舍零取整处理,归到相邻的等级上去。这与我们买鞋是一个道理。这样,连续的幅度值就用离散化的有限个等级取代了,这个过程叫做量化。,编码模拟转数字(4),量化取多少个等级合适?等级多了当然好,但要付出的代价大码流会非常大。理论和实际都证明,对电视图象信号,用256个等级就可以了,即用8位二进制数字位表达。取样、量化只是在时间和幅度上把信号的表示做到了离散化,还不是数字化。数字化的目的是用“0”和“1”两个数字码表示一切等级、量值。为什么要用“0”和“1”,不用09,就是因为“0”和“1”最容易用电量来表示。如,有电压是“1”,无电压是0“;开关接通是“1”,开关断开是“0。但“0”和“1”只能表
17、示两个等级,256个等级怎么办?使用“0”“1”的排列组成码就解决了。这有如条形码,条形码也只有黑、白两种条,但它们不同的组合可以编出无数的码,可以分别代表多种商品。用数字编码表示量化的信号,模拟信号才算是真正数字化了。,编码模拟转数字(5),数字信号的数码率:抽样率和量化比特数的乘积就是数码率如:抽样频率13.5Mhz 8位二进制量化。则:数码率为:13.58=107Mbit/s。就是说每秒钟有1亿零7百万个数值(0或1)。实际使用中,亮度抽样频率取13.5Mhz,色度信号取6.75Mhz,用10位二进制量化。所需要的码率为(13.5+26.75)10=207Mbit/s。传送这么高的速率,
18、对我们现在一个频道8Mhz的带宽,实在是大得受不了,所以,要想使数字化节目真正能付之使用,必须对码率进行压缩。这就是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的必要性。,压缩模拟转数字(1),数字电视信号之所以要压缩,是因为抽样、编码以后码率非常大(具体码率后面另行计算)。之所以可以压缩,是因为电视信号中存在着冗余信息,一幅图象中很多信息多余的,或者说不重要的。传送与否,不影响图象的质量。首先是空间冗余。就是一幅画面内,各象素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蓝天,不必全部蓝天的每一个象素都传送一次,只传送一个象素就行,其余的,到接收点全部按第一个复制。这样一来就节约了大量信息,去除了冗余。其次是时间冗余。相邻两帧图象的内容也
19、大体相似。我们可以不必每一帧图象都传,例如只传送第一帧、在接收端,第三帧用第一帧预测产生,第二帧用第一、三两帧取平均产生,这又可以压缩码率。再次,是人的视觉冗余。利用人眼对图象高频细节、色度信号灵敏度低的特点进行压缩,把人眼本来看不到的信号取消,以节省码率。这就是信号压缩的可能性。,压缩模拟转数字(2),压缩的方法,采用MPEG-2标准。它针对图象上述几种冗余的特点,运用运动估值、离散余弦变换(DCT)、自适应量化和熵编码等技术(实际是一种算法),实现对信号码率的压缩。把数字化后144Mbit/s的码率压缩到6Mbit/s,仍然可以保持SDTV的水平。而且压缩比可变,由VCD到HDTV等级都可
20、以。目前数字有线电视使用的压缩等级是主级主类:MPML,相当于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720*576象素)水平。运动估值是为了消除相邻帧间的空间冗余。因为相邻的帧间,图象大量的数据是相同的,不必都全部传输,仅传递相邻帧的变化部分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压缩了传输的数据量。离散余弦变换DCT,是将信号由空间域变换到频域,使信号能量集中到低频率。,压缩模拟转数字(3),自适应量化是针对DCT而言,因为人眼的视觉对图象细节不敏感,故表示图象细节的高频部分可以压缩。自适应量化就是对DCT变换后的高频系数采用粗量化,对低频系数细量化。实际上是基于视觉冗余。熵编码,就是可变字长编码。给使用概率大的事件分配短字
21、码,给使用概率小的事件分配长字码,最大限度的提高编码效率。,码流复用数字信号的混合,模拟电视信号经过A/D转换、压缩后,变成了由二进制脉冲组成的脉冲序列,叫做码流。每一套节目有视频码流、音频码流,这些与模拟信号一一对应的码流称为基本流ES。为便于传输,实现时分复用,基本流ES必须“打包”,就是将顺序、连续传输的数据流按一定的时间长度进行分割,分割的小段叫做“包”,因而打包也称为分组。在每个包前加上包头,就构成了打包的基本流PES。传送一套节目有三种基本码流:视频、音频和相应的数据流,需要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叫做复用。复用的方法是时分复用。上述把同一节目的三种基本流复用到一起叫节目复用。复用后,根
22、据需要可以形成节目流PS和传输流TS。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传输环境。PS包的长度较长,且可变,适用于在良好的媒质里传输。TS包长是固定的,188个字节,适用于容易出错的传输介质中传输。在有线电视系统中传输的是传输流TS。TS包的包头,长4个字节,包头里最重要的要素是包识别符PID,它标识该包是属于哪套节目的什么流。接着的是可变长度的适配域,后面是净荷,净荷携带实际内容。,多个数字电视节目复用成一个传输流,调制器,复用器,节目编码,节目复用,抽样量化编码,视频 1,音频 1,抽样量化编码,抽样量化编码,抽样量化编码,抽样量化编码,视频 2,音频 2,视频 3,音频 3,视频 4,音频 4,视频
23、5,音频 5,节目传输流,节目1,节目2,节目3,节目4,节目5,调制数字信号的兼容传输(1),模拟电视连续的电信号数字化后,变成了完全由“0”、“1”组成的脉冲串(经过MPEG-2编码形成由MPEG-2包组成的传输流)。直接把数字串在网络上传送,叫做基带传输(未经某种处理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它要占用从0开始的无限带宽。但是我们现在的HFC网络,传输模拟电视信号是采用AM-VSB(残留边带调幅)频分复用方式传输的。就是说,每套电视节目先调制到一个指定的高频率载波上(采用残留边带调幅方式),每一个高频率载运一套节目,占用不同频率的载频,混合送到HFC网络上传输。节目是以频率不同而区分的,这
24、就是频分复用。每套节目占用的频带宽度都是8Mhz。这就是我们目前HFC的规矩体制。,调制数字信号的兼容传输(2),数字化后的基带信号,不符合目前HFC的传输体制,没有办法让数字电视信号以基带的形式上网与现有的模拟电视信号兼容传输。数字电视信号要服从原来的规矩,这叫做兼容。为了使数字基带信号适应HFC网络的要求,与模拟的频带信号在HFC中兼容传输,就需要对数字基带信号做适当处理,我们称这种做法叫信道编码。就是说,信道编码,是使数字基带信号适配进HFC网络的过程。信道编码是在前端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码流的随机化;R-S编码;卷积交织;字节到字符的映射;差分编码;基带成型滤波和QAM调制。,传
25、输基带传输与载波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分为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所谓基带传输就是把数字信号直接送入线路进行传输而载波传输则是用原信号去改变载波的某一参数实现频谱的搬移中国数字电视传输采用QAM64调制。8兆频带中传输4至6套节目,每秒传输信息速率38Mbit,完整的数字电视系统,上述五个部分只是简化后的数字电视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数字电视系统还要加入用户管理系统(SMS)、条件接收系统(CA)、电子节目指南(EPG)等。下面我们深入地介绍这些部分的原理和功能。先看一张完整的数字电视系统组成图:,完整的数字电视系统组成图,前端播控系统,复用传输系统,用户接收端,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回传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技术杂谈 电视 技术 杂谈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