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退化》PPT课件.ppt
《《生态系统退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退化》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系统退化,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无机及有机营养分、气候状况。,生态系统组成的结构框图,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生态系统的类型,按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分:(a)陆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城市、工矿区等);(b)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c)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岸、河口、浅海、大洋、海底等。,一个简化了的陆地生态系统,一个简化了的池塘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
2、结构,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内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主要有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a)形态结构:生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种的时间变化。(b)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起来的营养关系。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5食物链及营养级,(a)食物链和食物网 所谓食物链,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往往很复杂,各种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食物网。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和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3、一个简化了的陆地食物网,水生生物的生态系统及其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示意图,(b)营养级营养级: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依次是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七级。低位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水生系统)被上一个营养级利用。在数量上,第一营养级就必须大大超过第二营养级,逐渐递减,就造成了生物数目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产率金字塔。注意:营养级 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10,只是针对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经验性法则;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差别很大;森林约为5、草地是 25左右,浮游生物占优势的群落可达50。,(c)生物富集作用,DDT在某水生食物链中的富集,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照
4、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量(a)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情况,(b)太阳辐射及地球吸收太阳能的情况,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a)通过各级食物链,组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并且服从热力学定律。(b)能量流动的实现途径:光合作用和有机成分的输入;呼吸的热消耗和有机物的输出。,(d)能量流动的特点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2;能量只朝单一方向流动;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起来约为10;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必
5、须的元素约24种:,碳、氮、氧、氢、钙、硫、磷、钠、钾、氯、镁、铁、碘、铜、锰、锌、钴、铬、锡、钼、氟、硅、硒、钒,99%以上,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水循环,2碳循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氮循环,大气氮进入生物有机体的主要途径:,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细菌、藻类等)工业固氮(合成氨)岩浆固氮(火山活动)大气固氮(闪电、宇宙线作用),4磷循环,四、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含义(1)概念 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
6、稳定。(2)生态平衡的原因 生态平衡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也越强。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限度,调节就不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兔数量减少,兔吃少量植物,兔因饥饿死亡,兔的食物增加,植物减少,植物增加,兔数量增加,兔吃大量植物,狼数量下降,狼数量增加,狼因饥饿死亡,狼的食物增多,狼吃少量的兔,狼吃较多的兔,狼、兔、植物种群之间的双重负反馈环,生态系统总稳定性(抵抗力与恢复力)关系示意图,生态系统功能,时 间,干扰,恢复力的量度:当一次干扰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一定时,此区域的面积越大(轨迹回复到正
7、常范围越早),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越强,功能轨迹曲线,正常作用范围,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1)自然原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 的有害因素。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台风、流行病等自然灾害。(2)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主要有:物种变化引起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平衡破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1、自然因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2、人为因素,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成因,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
8、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人为干扰叠加在自然干扰之上,共同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第二节 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自然干扰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状态。但火山爆发、洪水等剧变或突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彻底毁坏。人为干扰可直接或间接地加速、减缓和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方向与过程。,某些干扰对生态系统或环境会形成静态或动态压力。可直接破坏或毁灭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组分,造成系统资源短缺和某些生态学过程或生态链的断裂,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干
9、扰的类型、强度和频度决定着生态系统退化的方向与程度。,(三)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1 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2污染,3采集,4采樵,5狩猎和捕捞,二、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裸地或称为光板地,其成因通常是极端的环境条件。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1裸地,森林采伐迹地是人为干扰形成的退化类型,其退化状态随采伐强度和频度而异。,2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是人类原始农耕方式而造成的一种退化类型。,3弃耕地,沙漠是指一些干旱地区,由于人为干扰所出现的沙漠化或原沙漠化区向非沙漠区的推进。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
10、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4沙漠及荒漠化,采矿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被破坏、不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5采矿废弃地,垃圾堆放场或堆埋场,主要是家庭、城市、工业等垃圾或遗弃废物堆积的地方。,6垃圾堆放场,主要是来自未经处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域中的人为干扰。,7污染的水域,三、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较强因子干扰常使原有植物群落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种类组成变化,2结构变化,3生物生产力的变化,退化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组成常有很大变化。这种变化贯穿于群落演替的全过程。,受损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导致能流与物流的改变。生物生产力下降。,5生物之间生态关系的变化,4土壤和小环境的变化
11、,最本质和最深刻的变化是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生态关系的变动,包括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植物与植物以及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植被的变化影响是多方面的,而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就是对土壤和小环境的作用和改变。,四、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我国退化生态系统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大。,中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跨纬度49度,东西跨经度62度,地形多样,气候复杂,从农业生产和资源的角度看,表现为东部适农西部宜牧,南方水丰北方干旱,山地平川农林互补。,中国各类资源的人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13,森林资源为16,草地资源为13,耕地资源为13。我国是全世界人均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2005年中国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系统 退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