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PPT课件.ppt
《《生态与环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与环境》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生 态 与 环 境,城 市 规 划 原 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4th Edition),第1节 人与环境,第2节 城市生态系统,第3节 城市环境,第4节 绿色建筑,第5节 案例分析,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第一节 人与环境,1、自然与人类文明 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过程。原始社会: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人口资源 资源:一般是指自然界存
2、在的天然物质财富,或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地球上和宇宙间一切自然物质都可称为资源。包括矿藏、地热、土壤、岩石、风雨和阳光。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和湿地资源,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资源与环境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生产阶级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4、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3、 Environment,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 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第三节 城市环境,1、城市环境的概念与组成 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地或者是人工的外部条件。,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
4、d Environment,2、城市环境的特征与效应 2.1城市环境特征(1)界限相对明确(2)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3)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4)影响制约因素众多。(5)具有脆弱性,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城市环境的容量与质量,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绿 色 建 筑 规 划,绿色建筑相关的建筑技术,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主要内容,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相关标准案例,第五章 生态与环
5、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一、规划的意义与作用,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需要,城市群出现 挑战和问题:城市群内土地资源、水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共享、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利用、城际交通配置和城乡协调发展克服盲目开发和无序开发利用造成能源效率低和环境破坏,区域规划编制、统筹考虑和安排城市群对资源需求和利用,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一、规划的意义与作用,绿色建筑规划着眼于:,城市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的严肃性 增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强调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鼓励以公共交
6、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模式、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不能把规划看作是城市的重新装修,而是指导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应积极发展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家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单元建筑内,而应扩大环境控制的外延,从城市设计领域着手实施环境控制和节能战略,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二、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原则,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保障建筑微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关注:对全球、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影响考虑:建
7、筑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拆除),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1、节约生态环境资源,在全寿命周期内,对地球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减至最小;在规划设计中,适度开发土地,节约建设用地;在全寿命周期内,应具有适应性、可维护性;减少建筑密度,少占土地,城区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选用节水用具,节约水资源;收集生产、生活废水,加以净化利用;收集雨水加以有效利用;建筑物资材料选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使用耐久性材料和产品;使用地方材料。,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提高
8、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节约照明系统;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能源系统,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对设备系统能耗进行计量和控制;使用再生能源,尽量利用外窗、中庭、天窗进行自然采光;利用太阳能集热、供暖、供热水;利用太阳能发电;建筑开窗位置适当,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力发电;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采暖空调;利用河水、湖水、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暖空调。,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3、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在全寿命周期内,使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保护水体、土壤和空气,减少对它们的污染;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9、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尽可能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交通废气排放;废弃物排放减量,废弃物处理不对环境产生再污染。,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4、保障建筑微环境质量,选用绿色建材,减少材料中的易挥发有机物;减少微生物滋长机会;加强自然通风,提供足量新鲜空气;恰当的温湿度控制;防止噪声污染,创造优良的声环境;充足的自然采光,创造优良的光环境;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外部景观环境;提高建筑的适应性、灵活性。,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5、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
10、保护建筑的地方多样性;保护拥有历史风貌的城市景观环境;对传统街区、绿色空间的保存和再利用;注重社区文化和历史;重视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利用,继承发展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尊重公众参与设计;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居住出行交通。,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具体建筑如何实现?,绿色建筑不可能包含资源和环境所有问题;因地制宜强调和侧重(地区资源条件、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经济技术水平);排列优先顺序(设计中各阶段、各专业);调整或排除较难实现的标准和项目;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外环境。,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
11、nd Environment,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谋求社会环境支持 建筑规划设计中各子系统的任务分解,涉及面宽、涉及单位多、涉及渠道交错纵横,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1、谋求社会环境支持,劣势:建设直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出台政策、法规营造社会环境,建设投资与长期效益分析和测算,需要支持,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单位,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建筑规划设计中各子系统的任务分解,节地节能的单体建筑设计;优美舒适的绿化环境;污水资源化;安全的智能化管理;垃圾减量与无害化处理;洁净的空气;噪声控制。,第
12、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1、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住
13、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人。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100m绿地面积。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
14、以下规定: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度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外行走舒适和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15、Environment,充分掌握基础资料,五、优化建筑规划设计,城市气候特征季节分布和特点、太阳辐射、地热资源、城市风流改变、当地人生活习惯、热舒适习俗小气候保护因素由于城市建筑排列、道路走向而形成的小气候改变、城市热岛现象,城市用地环境控制评价等级城市地形与地表特征地形、地貌、植被、地表特征,挖掘自然资源城市空间现状城市所处位置,城市环境指标,关系到建筑能耗,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五、优化建筑规划设计,建筑布局设计阶段,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光环境最佳的通风换气效果建筑选址、朝向、间距、绿化配置优化建筑热环境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体形系数建筑物与
16、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每增加0.01 能耗指标增加2.5%,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绿色建筑的环境绿化,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主要内容,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绿化设计原则绿化配置的主要形式与技术方案,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1、改善人居环境,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建筑环境绿化是指对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进行乔、灌、草、藤木等植物配置,美化和改善建筑环境质量。,人
17、的一生中90%以上的活动都与建筑有关,改善建筑环境质量无疑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实施全方位立体绿化,从室内清新空气到外部建筑绿化外衣,好似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安装了一台植物过滤器,氧气和负离子浓度提高了,病菌、粉尘含量减少了,噪音被隔离降低,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形成了对人更为有利的生活环境。,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沙漠里,绿地尤如沙漠中的绿洲,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及其它形式绿化,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扩大绿量,从而成为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建筑生态环境。日本东京有明文规
18、定,新建筑占地面积只要超过1000m2,屋顶的1/5 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2、为提高城市绿地率提供发展空间,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夏季,通过植物冠盖、叶片的遮阳作用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通过蒸腾作用吸收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量 冬季,绿化主要起屏蔽作用,减小风压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减小冷风渗透和外表面对流换热损失,降低供热负荷,达到节能目的。,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3、节约能源消耗,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4、调节小气候,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并遮
19、挡太阳辐射能,起到降温作用。1)绿色植物借助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2)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消耗部分太阳能,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能量。正足由于这两方面的作用,引起环境温度下降,从而改善热环境。,绿化能使局地气温降低3 5,最大可降低12;增加相对湿度312,最大可增加33。若城市绿化覆盖率能达到50,就可基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绿色植物是天然的湿度调节器,起到调湿作用。1)植物根系是天然的蓄水库,叶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绿色植物可以调节风场和风速。1)根据植物配置,引导夏季主导风、阻挡冬季寒风。,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
20、onment,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5、吸附灰尘及有害气体,植物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植物的叶片对灰尘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叶片越粗糙、表面绒毛越多,对灰尘吸附能力越强 许多植物具有杀菌、杀虫和吸收有害气体功能 夜来香、九里香具有驱蚊作用 白桦树、白皮松分泌物可杀死空气中的结核杆菌、流动病毒 柳树、女贞树可吸收三氧化硫 夹竹桃能吸收硫、汞蒸气 米兰能吸收一氧化碳,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6、降低噪声,植物叶片具有吸声作用,密集种植地点绿化带可作为隔声屏障 用绿化防止和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时,应注意噪声的衰减随植物配置方式、树种
21、及噪声频率范围的变化而变化 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树木吸声能力强 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 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林带,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一、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7、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每公顷绿化面积在阳光下每小时的产氧量除供植物本身呼吸外,还可提供50KG氧,同时吸收75KG二氧化碳。,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人活到80岁排放的CO2要289棵80年松树抵消!,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内涵,(1)依靠科学配置,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建筑环境
22、绿化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2)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特有改善环境的能力,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与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量挥发有益气体,降低噪音,杀菌滞尘,维护建筑良好环境。(3)选用耐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的绿化植物材料进行生态建筑环境绿化,减少水资源浪费及肥料和农药的施用,达到节水和环保的目的。(4)大力发展节地型的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以及复合结构的室外绿化技术,减少绿化对土地的占用,提高绿化率与叶面积指数,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5)汲取园林艺术精华,注重与建筑的整体协调性,提升建筑环境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园林观赏性,提高建筑品位,为人们的工
23、作、休憩、文娱生活创造理想的空间。,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二、绿化设计的原则,绿化简单的种树 不同种类、形态、大小的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有机组合,原则一: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费用;原则二: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对乔木、灌木和攀援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隔声和降低能耗作用;原则三: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声的目的。,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4、三、绿化配置的主要形式和技术方案,根据绿化与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建筑周围的绿化 建筑本体绿化,沿街绿化 楼旁绿化 集中绿化,屋顶绿化 墙体绿化 阳台、窗体绿化 室内绿化,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临街绿化降噪设计,1、沿街绿化,指在临街建筑与城市道路之间营造绿地。起到分隔建筑和道路的作用,1、改善城市面貌2、保障临街建筑室内外环境(降低噪声、吸附灰尘、改善局部气候),1、绿地设计与风向、声源方位的关系2、噪声特性:噪声声波顺风时,声波受气流影响,趋向地面,沿近地层气流前进;逆风时,趋向高空3、如果声源位于上风方向,绿地配置由低到高;下方向,相反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与环境 生态 环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