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PPT课件.ppt
《《环境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大气环境规划,酸雨危害,“UFO是污染下的大气透镜现象”,全球每年释放二氧化碳达220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的一半(约9亿)呼吸着不洁、不健康的空气。大气中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1)通过人直接呼吸进入人体;(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随饮食侵入人体;(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进入人体。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主要途径,危害也最大.,如果大气污染继续发展,以后只能这样出门,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一、概念大气环境规划平衡和协调某区域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以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
2、分的功能。,二、内容 1、弄清问题环境问题的发生 人口100-200万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最重,并呈复合型污染;,煤烟型,汽车尾气型,南方地区酸雨污染现象严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城市出现酸雨)北方地区城市颗粒物污染总体高于南方城市。(70%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SO2 颗粒物尘 因此,我国最重要空气污染物为:SO2、粉尘,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煤烟型污染,(1)翻卷型:出现于大气不稳定状态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烟云在上下左右方向上摆动很大,扩散速度较快,烟云呈剧烈翻卷。由于扩散速度较快,靠近污染源地区污染物落地浓度较高,在较远的下风处污染较轻,该种烟云多发生在晴朗的中午。,
3、(2)锥形烟流:外形类似一个椭圆锥,当烟流离开排放口一定距离后,云轴基本保持水平。烟流比翻卷形规则,大气处于中性或弱稳定,扩散速度及落地浓度均比翻卷形低,污染物运输较远。多出现在阴天或多云天以及冬季夜晚。,(3)扇形烟流:其扩散在垂直方向受到抑制,在水平方向扩散成扇形。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出现逆温层。污染物可以传送到很远的下风向。,(4)屋脊型烟流:其下侧边缘清晰,呈平直状,上部出现湍流扩散,烟囱出口上方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下方大气则处于稳定状态。烟气中污染物不向下方扩散 而只向上方扩散,对地面污染较小。该种烟型多出现在日落前后。,(5)熏烟型:烟流的上侧边缘清晰,呈平直状,下部有较强的湍流扩散
4、,烟上方有逆温层。烟气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受到逆温层的控制。烟囱出口上方大气稳定下方不稳定。这种情况下烟云就好象被盖子盖住一样,只能向下部,象烟熏一样直扑地面。在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地面污染严重。,2、确定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的基础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预测。规划区划定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以网格点作控制点。注意 网格边长1km;人口密集区域加密为0.5km;规划区应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区及影响大的全部污染源;主导风的下风方位,控制区边界应在烟源最大落地浓度以远处,该方位控制区应长于非主导风向方向。,3、建立源与目标的关系4、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我国主要针对SO2和TSP(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5、来建立。5、确定优选方案 重点考虑能源利用等方面问题。6、方案实施,三、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1、大气环境系统,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大气污染排放子系统,大气环境质量,城市生态子系统,点源、面源、线源,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决定污染物输送能力,以人为主,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规定大气污染 物限值浓度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提出污染排放 总量控制方案,3、能流过程分析能流输入能源总量、结构、污染物含量能流集中转换转换类型、总量、效益投资能流分配各行业分配合理性终端用能用能部门对环境的危害,污染排放量和治理量间平衡关系能流过程优化分析,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一、大气环
6、境评价和预测 1、评价 区域污染源调查污染源特征及气象特征对环境产生影响 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根据污染现状进行大气污染趋势分析 2、预测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二、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1、目标(质量目标、污染控制目标)2、指标体系(1)气象气候指标: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风频、大气稳定度等。(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总悬浮颗粒物、飘尘、二气化硫、氮氧化物等(3)大气污染控制指标:废气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回收率、烟尘及粉尘去除率,(4)城市环境建设指标:城市气化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城市型煤普及率、城市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5)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
7、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各行业能耗、人口密度等,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1、目的: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大气环境容量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满足生活生产各方面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2、原则:(1)功能和规划相匹配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比如:,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3)根据开发潜力划分如:新经济
8、开发区等,(4)根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划分如:工业区、居民区、开发区、教育文化区等。,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5)根据行政区划分,(6)根据环保重点和特点划分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3、分区类型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的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原则上说,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最大风频上风向,最大风频下风向,4、分区步骤 评价因
9、子确定:选取标准:符合该功能区特征 二类功能区:人口密度、商业密度、科教医疗单位密度、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风向(污染系数)、单位面积工业产值、污染程度。三类功能区:还需考虑气流通畅程度。,单因子权重的确定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确定各评价级的综合评分值的上下限 二类功能区可取7个评价因子均是很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为很适合的上限;取4个评价因子为很适合,另3个评价因子为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当作很适合的下限、适合的上限。同样可得所有等级的上下限。,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很适合上限:7个评价因子均为很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很适合下限:4个很适合,3个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4)综合分级
10、评分标准的确定,适合上限:7个评价因子均为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适合下限:4个适合,3个基本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基本适合上限:7个评价因子均为基本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基本适合下限:4个基本适合,3个不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4)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不适合上限:7个评价因子均为不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不适合下限:4个不适合,3个很不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很不适合上限:7个评价因子均为很不适合时的平均评分值,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基本适合-AB二类功能区;AB三类功能区,A=(X2max-X2)/(X2max-X2min)B=(X3max-X3)/(X3max-X3min)X2max、
11、X2min、X2-二类功能区基本适合的上下限和该子区的综合评分值。X3max、X3min、X3-三类功能区基本适合的上下限和该子区的综合评分值。,例: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5.1 分析区域或城市发展规划,确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并准备工作底图。5.2 根据调查和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的定义、划分原则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每一单元的功能类别。5.3 把区域类型相同的单元连成片,并绘制在底图上;同时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例行监测的污染物和特殊污染物的日平均值等值线绘制在底图上。5.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被保护对象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兼顾自然条
12、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将已建成区与规划中的开发区等所划区域最终边界的区域功能类型进行反复审核,最后确定该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的方案。5.5 对有明显人为氟化物排放源的区域,其功能区应严格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划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要求一、二类功能区不得小于4平方公里。三类区中的生活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从三类区迁出。三类区不应设在一、二类功能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一类区与三类区之间,一类区与二类区之间,二类区与三类区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带。缓冲带的宽度根据区划面积,污染源分布、大气扩散能力确定,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规划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