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件心理测量学.ppt
《新课件心理测量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件心理测量学.ppt(2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知识,张春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第五节 项目分析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三个主要的元素:(1)事物;(2)数字;(3)法则。,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所谓“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
2、征。所谓“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区分性1与2序列性(等级性)3 2 1等距性 321、211可加性所谓“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二、测量要素,(一)参照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人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二)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三、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由于制定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1)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无参
3、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形式,如代号、类别,四类量表,(2)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3)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有相等单位,可以进行加减数学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4)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具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大多是物理量表,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心理测验本质属于顺序量表!,第二单元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
4、量的定义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心理测量的相对性,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没有绝对的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验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
5、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心理测量的客观性,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是测验工具的标准化。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环境等,要求标准化。测验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也要经过标准化,使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最后,分数转换和解释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应该是客观的。,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按测验的方式分类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一)智力测验(二)特殊能力测验(三)人格测验EPQ16PFMMPI,二、按测验的性质分类,(一)文字测验(二)操作测验也称非文字测验。,三、按
6、测验材科的严谨程度分类,(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一)个别测验(二)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最高行为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二)典型行为测验(人格测验),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错误的测验观正确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一)测验万能论(二)测验无用论(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二、正确的测验观,(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这几个方面是我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科学心理测
7、验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高尔顿(FGalton)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便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他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卡特尔,卡特尔是对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美国心理学家。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在此文中,卡特尔写到:“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又说:“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
8、,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测量学上的重要概念。,比内(ABinet)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20世纪以后,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4人格测验的发展,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测验本土化.,近代中国的心理测验,1914年,Creighton比较中美儿童智力差异(广州,500人)1916年,樊炳清首先介绍了比 西智力量表1918年,Walcott用S-B施测(清华)1918年,俞子夷编制“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1920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廖世承、陈鹤琴开设心理测量课,1921年,廖世承
9、、陈鹤琴出版书心理测量法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1922年夏,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麦柯尔 1924年,陆志韦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6年代与吴天敏做修订(80年代吴天敏3修),1931年6月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南京1932年,测验创刊1935年,沈有乾用“朋洛德人格问卷”测量中国学生1937年,周先庚使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此时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种,1943年,林传鼎试用“普莱西X-O测验”丁瓒等于46,4752年分别将TAT(主题统觉测验)与韦克
10、斯勒 布勒维测验用于临床。194851年间,刘范使用过RIT(罗夏克墨迹图测验)。至1949年,出版的测验方面的书籍共计20余种,1979年,林传鼎,吴天敏,张厚粲在武汉举办全国测验培训班1979年,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编制“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1980年,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1980年,北师大开设心理测验课,1980年,张厚粲开始对高考试卷做系统分析1981年,刘绍衣修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982年,吴天敏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1982年,宋维真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1983年,龚耀先、陈仲庚修订“艾
11、森克问卷”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1985年,张厚粲主持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986年,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1987年,张明园修订“生活事件量表”1989年,李丹修订“瑞文测验(联合型)”1990年,中国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吴文源修订“症状自评量表(SCL-90)”1992年,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1992年,宋维真编制“心理健康调查表”1992年,沙毓(yu)英等编制“学生性格量表”1993年,宋维真等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1980年代,编制超常、弱智儿童筛查量表、
12、03(6)岁儿童发育、发展量表、CPM领导行为评价量表,真题练习,200705-103、正确的测验观包括()。(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B)做心理测验时态度要正确(C)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完善(D)“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非常重要200705-104、人格测验包括()。(A)EPQ(B)MMPI(C)16PF(D)CRT200711-50、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C)就是用数字描述事物的法则(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AC,ABC,B,真题练习,200806-
13、105、心理测验具有()。(A)外显性(B)间接性(C)相对性(D)客观性200806-106按测验的功能,可将测验分为()。(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投射测验200806-109错误的测验观包括()。(A)心理测验即人格测验(B)心理测验尚不完善(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D)测验万能论200811-106、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将测验分为()。(A)操作测验(B)文字测(C)个别测验(D)团体测验,BCD,ABC,ACD,CD,真题练习,200811-107、心理测验具有()。(A)外显性(B)间接性(C)相对性(D)客观性200811-108、测量的主要元素包括()
14、。(A)事物(B)数字(C)法则(D)描述200905-91、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A)区分性(B)等级性(C)等距性(D)可加性200905-118、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运算。(A)加(B)减(C)乘(D)除,BCD,ABC,ABCD,AB,真题练习,200911-34、人格测验不包括()。(A)EPQ(B)16PF(C)CRT(D)MMPI2200911-5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A)相等单位(B)绝对零点(C)等级(D)可以做四则运算 200911-75、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学者是()。(A)高尔登(B)比内(C)卡特尔(D)奥蒂斯20091
15、1-91、按测验的功能,可将测验分为()。(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投射测验200911-118、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C)智力测验(D)操作测验,C,C,B,ABC,AD,真题练习,201011-107、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B)智力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操作测验201105-53、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A)相等单位(B)等级(C)绝对零点(D)可以做四则运算,AD,小结: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四单元 纠正错
16、误的测验观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心理测量学,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第五节 项目分析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常模团体
17、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常模的选择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使用测验需要特别注意常模团体。,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在实际工作中,应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在选择合适常模时,要注意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三、取样的方法,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方法有下列几种:,(一)简单随机抽样按照随机表顺序选择被试
18、构成样本,(二)系统抽样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三)分组抽样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四)分层抽样先将目标总体按某种变量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即抽取若干被试,最后把各层的被试组合成常模样本。,四、常模分数与常模,(一)常模分数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它实际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有意义、等单位、带参照点),(二)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norm),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
19、基础。常模有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之分。,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智商及其意义,一、发展常模,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一)发展顺序量表(二)智力年龄(三)年级当量,(一)发展顺序量表,最早的一个范例是格塞尔发展程序表皮亚杰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由美国耶鲁大学的A.格塞尔及其同事制定的婴幼儿发展测量工具。最初发表于1925年,后对它作了几次修订,先后发表于1937、1940、1947和1974年。1974年修订版的测试对象为从出生至5岁、重
20、点是3岁以下的幼儿,测试时间约30分钟。格塞尔早期用电影记录并分析了幼儿的日常行为反应,发现了幼儿发展程序的规律。他认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是有次序地逐步成熟和由简易分化到精细分化。幼儿的行为在抵达某一阶段时会显示出特殊的飞跃式进展,幼儿的新行为在成熟程序上具有代表性,并反映其在生长发育上已抵达新的阶段。格塞尔称这些年龄阶段为枢纽年龄,并把测定枢纽年龄列为量表的重点检查项目和诊断标准。格塞尔量表确定,1岁内以每4周为一个阶段,而以4周、16周、28周、40周、52周作为枢纽年龄,13岁间则以36月为一个阶段,以18月、24月、36月为枢纽年龄。,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
21、ntal Schedules其检查内容分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言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结果以发展商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格塞尔认为,所观察到的发展现象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序。这一理论受到各方面的肯定。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临床上试用格塞尔量表。,(一)发展顺序量表,皮亚杰对守恒概念的研究。,儿童不是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5岁能理解质量
22、守恒概念6岁掌握重量守恒概念7岁掌握容量守恒概念,(二)智力年龄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做智力年龄,简称智龄。直接的计算年龄常模转换,(三)年级当量年级当量实际上就是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二、百分位常模,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和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一)百分等级,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二)百分点(百分位数),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四分位数是将
23、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对应的三个点分成的四段。十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序后,用9个点将全部数据分为10等份,与9个分割点上相对应的数据称为十分位数。,三、标准分常模,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等。标准分数可以通过线性转换,也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得到,(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公式5-2)其中X为任一原始分数,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Z=A+Bz(公式5-3)加上一个常数(A)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B)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当以50为平均数(即加上
24、一个常数50),以10为标准差(乘以一个常数10)来表示时,通常叫做T分数,即:T50+10(公式5-4)最早使用T分数者是麦柯尔。,标准九分、十分、二十分,标准九分:量表是个9级的分数量表。它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标准十分: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常态化标准分数则是离差智商。,(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就是非线性的。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步骤如下:1对
25、每个原始分数值计算累积百分比;2在常态曲线面积表中,求出对应于该百分比的z分数。所得的z分数可将分布分成几部分,称z/分数,以区别由线性转换所求得的z分数。,四、智商及其意义,若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使用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一)比率智商,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公式5-5)由于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并不同步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二)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心理测量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