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心理学讲义.ppt
《新发展心理学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展心理学讲义.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广州医学院 刘大川临床心理学硕士 应用心理学副教授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目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的简史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的研究方式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
2、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出生到幼儿是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期为第二发展加速期。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提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遗传与环境、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连续性与阶段性、是否有关键期,练习,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B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发展C.个体从出生到
3、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D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变化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6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A幼儿期B童年期 C青春发育期青年期,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文艺复兴以前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年普莱尔 儿童心理学三、儿童心理学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心理学年鉴,练习,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冯特 B奥尔波特C普莱尔
4、 D弗洛伊德12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A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B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C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 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使用较多二、纵向研究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练习,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A横断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因果研究14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A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 C个案研
5、究 D组群研究,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高尔顿、华生2、二因素论:施太伦、吴伟士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二、各主要学派心理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观:主体对客体的适应(2)心理发展构建说:图式、同化、顺应(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4)心理发展阶段说感知动作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6、)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不能进行道德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岁),受他自身以外的标准所支配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道德相对论,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皮亚杰:道德认知的发展,(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1、婴儿前期(0-2)信任怀疑2、婴儿后期(2-4)自主羞耻3、幼儿期(4-7)主动内疚4、童年期(7-12)勤奋自卑5、青少年期(12-18)同一性同一性混乱,6、成年早期(18-25)亲密孤独7、成年中期(25-50)繁殖停滞8、成年后期(50以后)完善失望,(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人
7、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2、观察学习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个的心理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过程。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最近发展区,(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惩罚的道德定向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的社会秩序定向,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练习,1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 21动作或活动的
8、结构或组织叫()。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26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C获得了守恒概念 思维具有可逆性 31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注重行为的后果C注重行为的动机 D以父母的标准进行判断,34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A力比多 B心理社会危机C 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39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岁-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55
9、“最近发展区”是指()。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2)近远原则(3)大小原则二、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抓
10、握动作 2、独立行走,练习,67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A0岁-1岁 B0岁3岁 C1岁-2岁 1岁3岁*6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训练决定机体成熟C训练是机体成熟的前提条件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1、习惯化范示和优先注视范示习惯化范示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优先注视范示也称刺激偏爱程度,婴儿偏爱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
11、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同心圆,2、视觉的发展3、听觉的发展4、味觉、嗅觉的发展5、空间知觉的发展视崖实验、2、3个月二、记忆的发展612个月出生“认生”,三、思维的发展1、直观性和行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四、言语的发展1、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论:强化说、社会学习说(2)先天成熟论:乔姆斯基认为人具有先天的语言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作用下,通过大脑的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理论2、婴儿言语的发展简单发音:0-4个月 多音节:49个月有意义语音:912个
12、月3岁左右,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练习,69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A动作 B感觉 C知觉 D条件反射*75婴儿偏爱注视()。A灰色 D正常的人脸 C静止不动的物体 D扭曲的人脸76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的装置。A形状知觉 B颜色知觉 C动作发展 D深度知觉,80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A直觉行动思维 B表象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动作形象思维*83强化说运用()来解释言语的获得。A无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模仿学习 D语言获得装置88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A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 B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 C同化、顺应
13、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的发展,一、情绪的发展1、笑的发展0-5周自发性微笑5周-4个月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2、哭的发展婴儿啼哭的原因有: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感到无聊,2、恐惧的发展(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6-8个月(4)预测性恐惧:由想像引起的恐惧,二、气质托马斯和切斯1、容易型 2、困难型 3、迟缓型艾斯活斯: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三、社会依恋的发展无差别有差别特殊情感联结,四、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威廉.詹姆斯1、主体我的发展(5月-15月)
14、自已与他人分开,2、客体我的发展(15月-24月)将自己做为一个客体来认知,我很笨我令人厌烦我懒惰我没用我没礼貌我总是犯错误我该受惩罚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大家都喜欢我我聪明我有礼貌我勤劳我喜欢学习我总是正确的我只要努力就能做好我能管好自己,练习,94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等阶段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B无条件反射性的笑、条件反射性的笑C对声音的笑、对陌生人的笑、对熟悉人的笑D无笑、无条件反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106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A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B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C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15、100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A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B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C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兴奋型、抑制型103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一、保证婴儿充分的营养和睡眠二、关注婴儿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四、促进婴儿认知活动,练习,107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A需要父母具有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B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
16、和特点去适应环境C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烦躁采用奖惩相结合的办法,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第二单元 幼儿期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一、关于游戏的理论1、精力过剩论2、精神分析论3、练习论4、重演论5、娱乐论6、认知论,二、儿童游戏的特点(一)儿童游戏的特点1、婴儿期:实物、与成人的主动游戏2、幼儿期:象征、角色扮演3、童年期:规则游戏(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初)联合游戏(中)合作游戏(未)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认知、社会生活、自我价值、健全人格、体质,练习,*110精力过剩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17、。A因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B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D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8体现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游戏主要是()。A互动游戏、实物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B身体游戏、角色游戏、计算机游戏C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D互动游戏、实物游戏、网络游戏,*111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A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 B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6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117童年儿童
18、游戏属于()。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一、言语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词汇量、词汇内容、词义(二)语法结构的发展从单词句到多词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的句子到有修饰的句子(三)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句向连贯语句发展。,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识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1、无意识与有意识记忆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三)能运用记忆策略:1、记忆策略的发展5岁前无策略、5-7岁不主动运用策略,经诱导可以主动采取策略,10岁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
19、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三、思维的发展1、具体形象性 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3、具有符号功能 4、有一定的计划性5、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练习,119()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A婴儿期 B婴儿早期 C幼儿期 D童年期 12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抽象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开始独立、内在、具体、客观二、道德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2、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 敌意型攻击,三、性别角色的发展开始认知性别,及其人格特征。社会生物学的观点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四、同伴关系的发展主动寻求同伴,
20、有偏好五、第一反抗期3、4岁,练习,125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A从独立的评价发展到依从成人的评价B从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向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转化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D从初步客观性评价向主观情绪性评价发展 13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A性激素起决定作用的结果B观察学习的结果C模仿学习的结果 D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127亲社会行为是指()。A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B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C侵犯行为D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128攻击行为是指()。A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
21、向B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C利他行为D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培养其独立性,练习,134同伴关系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之间的人际关系。A人与人 B儿童C儿童与父母 D儿童与老师135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A2岁 B3岁-4岁C7岁-8岁 D13岁-14岁,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 童年期的心理卫生,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22、,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二、学习兴趣的发展外部内容 不分化分化游戏非游戏,练习,136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A3岁-6岁 B7岁12岁C13岁-15岁 D16岁-18岁137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 B学习C劳动 D运动*138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B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C具有主动性 具有自由性,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广度)增加(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识记、意义、词的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复述、组织(归类、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发展 心理学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