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PPT课件.ppt
《《物化实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实验》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化学实验理论课,主讲:田英,绪 论1.课程目的,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化学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1)学习和了解物理化学的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实验的设计、仪器的选用和操作能力。(2)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掌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规范列表、作图等数据处理方法。,(3)提高运用误差理论进行误差分析和实验讨论能力。,2.课程要求,(1)预习实验原理、相关实验技术和 仪器使用方法,领会操作要点,并在实验记录本上设计好原始数据记录表格。(2)实验课准时签到,认真听取教师指导,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忠实原始记录,培养良好的记录习惯和整洁有序、安全操作、勤于思考的实验作风。,(3)认真书写实
2、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简要原理、装置简图及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误差分析及实验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是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和解释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对实验方法、仪器和操作方面的改进意见。实验报告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3.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1)实验技术讲座 绪论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热化学测量技术与仪器 真空与测压技术及仪器 电学测量技术与仪器 光学测量技术与仪器,(2)实验操作 学生共需完成 16-20个实验,分两学期完成,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结构化学、表面和胶体化学等知识点。(3)考核 平时成绩(50)。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卫生纪律,实验报告等几方面。期末笔试
3、成绩(50)。笔试内容:实验原理,仪器操作,误差计算,思考题讨论等几方面。,4.实验题目(上)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燃烧热的测定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偏摩尔体积测定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常数 络合物磁化率测定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偶极矩,实验题目(下),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离子迁移数的测定镍极化曲线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电导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样品比表面,第一部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在测量时,由于所用仪器、实验方法、条件控制和试验者观察局限等限制,任何实验都不可
4、能测得一个准确的数值,测量值和真值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根据误差的种类、性质及产生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种。过失误差是指实验过程中犯了某种不应有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是可以避免的。,一、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变;在改变测量条件时,它又按照某一确定规律而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不同,它的特点是:不具有抵偿性,即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系统误差无法抵消。产生系统误差的各种因素是可以被发现和加以克服的。,1、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1)仪器构造不完善。(2)测量方法本身的影响。(3)
5、环境方面的影响。(4)化学试剂纯度不够的影响。(5)测量者个人操作习惯的影响。,2、系统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大致可分为不可变系统误差和可变系统误差。,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符号和大小固定不变的误差称为不变的系统误差。,可变性的系统误差是随测量值或时间的变化,误差值和符号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不同,前者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被发现和克服;而后者则相反,变化是无规律的,是无法克服的随机误差。可变系统误差在实验中是经常存在的。,3、系统误差的判断,(1)实验对比法。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进行对比测量发现系统误差。这种方法用于发现不变的系统误差。,(2)数据统计比较
6、法。对同一物理量进行二组(或多组)独立测量,分别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判断是否满足偶然误差的条件来发现系统误差。设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误差为:,;,若不存在系统误差,有下列关系:,例1:雷莱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氮气,发现有不同的结果,采用化学法(热分解氮的氧化物)制备氮气,其平均值及标准误差为:,由空气液化制氮气所得的平均密度及标准误差为:,由于,可以确定,两组结果之间必存在着系统误差。且由于操作技术引起系统误差的可能极小。当时雷莱并没有企图使两者之差变小,相反他强调两种方法的差别,从而导致了雷莱等人后来发现了惰性气体的存在。,4、系统误差的计算,在有些实验中,可估算由于改变某一因素而引入
7、的系统误差,对于分析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参考价值。,例2:在蔗糖转化试验中,估算由温度偏高1度对反应速度常数K所引起的系统误差。,由阿累尼乌斯公式:,实验时温度由298K偏高1度,活化能Ea11000卡/mol,常数R1.987卡/molK,即温度偏高1度,将引起K值6的系统误差。,5、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1)消除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从产生误差的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是最根本的方法。它要求实验者对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各种环节作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在测量前加以排除。,(2)采用修正法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是预先将仪器的系统误差检定出来或计算出来,作出误差表或误差曲线,然后取与误差值大
8、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值作为修正值,进行误差修正。即:X真X测X修,(3)对消法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要求进行两次测量,两次读数时出现的系统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两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消除系统误差。,二、偶然误差,由于实验者的感官灵敏度有限或技巧不够熟练,仪器的准确度限制以及许多不能预料的其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1、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偶然误差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多次测量可发现,偶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这种规律可用图表示,此曲线称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此曲线的函数形式为:,由曲
9、线可以看出:,(1)误差小的比误差大的出现机会多,故误差的几率与误差大小有关。个别特别大的误差出现几率极小。,(2)由于正态分布曲线与 y 轴对称,因此数值大小相同、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近乎相等。,2、偶然误差的表达,(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测得值和真值之间的偏差称为绝对误差。,绝对误差和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由误差理论可知,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的情况下,由于误差分布的对称性,进行无限次测量所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真值。,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作有限次的测量。故只能把有限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可靠值。,并把各次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差作为各次测量的绝对误差:,又因各次测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化实验 物化 实验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5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