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激励理论》PPT课件.ppt
《《激励与激励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励与激励理论》PPT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激励与激励理论,1,2,激励的含义、构成要素及人性假设,1,激励理论,2,激励的方式,3,第十四章 激励与激励理论,3,教学重点:1.激励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管理学意义。3.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4.激励的方式。,沃尔玛的员工激励 山姆沃尔顿创立的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员工的正常薪水并不高,主要是通过给员工股权来激励他们。比如,一名员工在1970年公司股票上市时,用1650美元买了100股,到1993年时,他拥有股票的价值就是350万美元。公司通过利润分享计划建立了养老基金,基金中大部分的钱投资于购买公司的股票。养老基金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而
2、上涨,员工对公司非常忠诚。,4,5,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2015-08-24 企业家思维宝典 华为和海尔,是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6,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之中。华为虽然是私营企业,但任正非仅仅持有华为1.4%的股份,更多的股份给予了华为的每一个奋斗者,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华为造就一大批奋斗者的根本。
3、,7,第一节 激励的含义构成要素及人性假设,激励是指组织根据成员的需要,通过科学地设计某种外部诱因,激发成员的动机,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及其成员所期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心理过程。,一、激励的含义1.激励的概念,8,9,2.激励的含义(1)激励具有目的性。(2)激励的基础是激发和强化成员的需要。产生行业的需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缺乏,二是期望。(3)激励的关键是引导和改变成员的行为。(4)激励产生的直接效果往往是改变成员的精神状态。(5)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研究发现:在正常状态下,人的潜能只有20%左右的能力在起作用,而另外80%左右的能力被储存起来。当人们遇到激励
4、和挑战时,潜在的能力就能逐渐爆发出来。,10,能力提升了,绩效可以提升一倍;态度提升了,绩效可以提升十倍。,10,3.激励的对象 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的对象,以及对自我的激励。,11,4.激励的作用,12,组织在激励成员时,首先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然后科学设定适当的外部诱因,以激发成员积极工作的动机,从而使成员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二.激励的构成要素,组织目标,三、人性假设1.“工具人”假设 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像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工具人”假设盛行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在工厂制度中,资本家将工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所使用的主要是强制手段。
5、管理的任务: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械一样工作。,14,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起源于享乐主义。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并为此可不择手段。,15,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梅奥)。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
6、”的假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16,4.“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家马斯洛提出的。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们除了上述的社会需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己自身潜力的欲望。,17,5.“复杂人”假设“复杂人”是20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提出的假设。复杂人的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就个体而言,其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二是,就群体的人而言,人与人是有差异的。
7、因此,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18,12.2 激励的需要理论,6.X 理论与 Y 理论 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一对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19,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愿被领导批评;多数人必须采用强制办法及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激励只
8、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因此,人是“实利人”。,20,12.2 激励的需要理论,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相像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21,持X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设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减低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性。持Y理论的管理者主张用人性激发管理,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趋向于对员工授予更大的权力,让员工有更大的发挥机会,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
9、实际有效,因此麦格雷戈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2,7.Z理论 Z理论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23,Z理论强调“争取既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取得行动上的统一。”其主要观点是:终身雇佣制、缓慢的评价和晋升、分散与集中决策、含蓄的控制,但检测手段明确正规、融洽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以
10、及让职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等。,24,8.超Y理论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该理论主要见于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和1974年出版的组织及其他成员:权变法一书中。,25,26,超Y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X
11、理论和Y理论,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第二节 激励理论,27,激励理论是关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指导思想、原理和方法的概括总结,对管理有很强的指导作用。,28,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9,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自我实现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理,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内在源泉。,30,31,(一)五个层次需要的基
12、本含义,作业3.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二)需要层次理论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很多需要影响行为。(3)当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需要,如此逐级上升。(4)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32,(三)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1)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进式地发展。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
13、定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会有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因此,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对人的激励作用更大,也更持久。,33,3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激励策略,35,讨论:西游记的五人
14、团队各自的需求分别是什么?,37,(四)需要层次理论评价(管理学意义)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启发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优势需要。该理论为管理者搞好对员工的激励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企业员工需求什么?,较高的报酬职业保障:职业发展:多梯通道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受尊重(被信任、被关怀、被指导)期望胜任的管理人员:公平、公正、公开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成就感)被认可(考核与表扬奖励),38,根据需要而激励激励某人,就要了解
15、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着重满足员工的优势需要。,40,讨论: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人员、操作工星期日下午在一起加班。总经理说,每人可以发500元加班费,或者总经理与大家一起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大家自由选择。部门经理、技术人员、操作工分别会如何选择?,41,讨论: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人员、操作工星期日下午在一起加班。总经理说,每人可以发500元加班费,或者大家一起到大酒店吃一顿饭。总经理不参加,大家自由选择。部门经理、技术人员、操作工分别会如何选择?,42,讨论:如果你是总经理,能否换一种安排方式?,43,补充:麦克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兰认为:人们的高级需要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生活
16、经验学习得来的。这些需要包括: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高权力需要者喜欢“承担责任”,喜欢竞争性和地位取向的工作环境。归属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高归属需要者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成就需要: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有强烈成就感需要的人:是倾向于成为企业家的人。他们喜欢比竞争者把事情做得更好,并且喜欢冒商业风险。有强烈的权力需要的人:更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晋升。晋升到某种具有高于他人的权力层次才能得到满足。有强烈的成就感需要但没有强烈的权力需要的人,容易登上职业生涯的顶峰,但其职位或
17、组织层次相对较低。成就感需要的人通过任务的本身而获得满足。有强烈的归属感需要的人:是成功的“整合者”。他们能协调几个部门的工作。整合者包括品牌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他们必须具有过人的人际关系技能,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喜欢合作而非竞争,希望沟通与理解。,44,45,马云博士也想做领导从收入丰厚的民企辞职考公务员,权力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讨论:管理人员把“谁不想干可以走人”挂在嘴边的危害是什么?,讨论:他们在追求什么?,为满足员工的成就需要提供支持在管理中,应该积极地为有志员工提供发挥才干所需的权力或权限,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为员工提供创造工作成就的机会和条件。,47,二、双因素
18、理论(自学)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的推动力、工作与人性中提出的。主要研究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问题思考,员工对薪酬不满意,加薪就能激励他吗?员工对工作条件有怨言,改善工作条件就能提高他的热情吗?与同事关系不好,处好关系就能提高积极性吗?,问题思考,48,49,(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12.2 激励的需要理论,1.保健因素:引起人们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
19、与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如公司政策、管理与监督方式、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具备时 消除不满意,但不能引起工作积极性。不具备时 引起员工不满意。,50,12.2 激励的需要理论,2.激励因素:给人们带来满意的因素,通常都是工作内在的,由工作本身所决定的。如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认可、职务上的责任感等。,51,保健因素: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 作条件、薪制、同事关系、个人生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 激励因素:成就、承认、工作本身(价值、挑战 性)、责任心、晋升成长,52,12.2 激励的需要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53,54,案例分析,小张是某
20、一公司的员工,工作认真,业绩突出。但最近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降低了,还时不时对同事发火。公司为了挽留他,老板主动提出来给他加薪,一个月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老板专门找小张谈话后才得知,他在这个职位工作了五年,能轻松地处理一切相关的工作,所以觉得工作没什么意思了。后来老板提升他做了部门经理,虽然小张的压力变大了,但是反而在工作中更加生龙活虎起来。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薪资已经不能激励小张,他需要的是一些挑战和发展机会,才能增加他的工作动力。“维持因素”不够,“激励因素”才是问题的根本。,54,消除不满情绪,激发员工热情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更重要的
21、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倡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岗制 科学管理提倡劳动分工,促进了专业化,但长期重复的工作导致员工厌烦,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为使员工满意,提倡工作扩大化(工作范围的扩大或工作多样性)、工作丰富化(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自主权和控制权再设计)、工作轮岗制(轮换一项新工作)。,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和休斯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激励与激励理论 激励 理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