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寄生虫》PPT课件.ppt
《《消化道寄生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寄生虫》PPT课件.ppt(2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消化道寄生虫,制作:汪晓静,消化道寄生虫:是指以寄生或共栖方式生活于人体胃肠道中的虫体,其种类最多、感染最常见,分布较广泛,人群感染较普遍。,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粪类圆线虫 吸虫:姜片虫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小膜壳绦虫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隐孢子虫,主要种类:,1.经口感染 误食(饮)了被寄生虫感染阶段污染的食物和水生食或半生食含寄生虫的肉类2.经皮肤感染 感染阶段经皮肤侵入人体,主要感染方式:,多局限于消化道:蛔虫、鞭虫表现主要不在消化道:钩虫同时损害消化道及肠外组织器官:溶组织内阿米巴幼虫为主要致病阶段:猪带绦虫机会致病: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致病性:,第二
2、章 消化道寄生虫,第一节 线虫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第三节 吸虫第四节 绦虫第五节 原虫第六节 消化道寄生虫的检验技术,一、似蚓蛔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第一节 线虫,目录,下页,上页,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分布广,感染率高。我国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72。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成虫 长圆柱形似蚯蚓,头、尾略细,体表有细小横纹;活时呈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色。,【形态】,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雌虫 长2035cm,长者可达49cm,尾端钝圆,生殖器官为双管型。,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
3、)雄虫 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交合刺,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唇瓣和唇齿,唇齿,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虫卵,(1)受精蛔虫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大小为 4575m3550m;蛋白质膜 凹凸不平,卵壳厚;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新鲜虫卵两端有新月形空隙。,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棕黄色,大小为8894m3944m;卵壳及蛋白质膜均比受精卵薄;卵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3)脱蛋白质膜卵,脱蛋白质膜受精卵,脱蛋白质膜未受精卵,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
4、【生活史】,生活史过程模式图,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寄生部位 人的小肠 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肠壁静脉肝右心肺支气管气管会咽 胃小肠,生活史要点:,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蛔蚴性肺炎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虫寄生于肺部,【致病性】,1.幼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等,引起营养不良;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蛔虫钻入胆道,2.成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病原学检查 虫卵的检查:取患者粪便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到虫卵即可确诊。必要时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沉淀法或加藤厚
5、涂片法检查,可提高检出率。,成虫的检查:从呕吐物或粪便中检获成虫。,【诊断】,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适用范围:早期感染、轻度感染、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考核;常用方法:IHA、ELISA检测抗体。,2.免疫学检查,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流行因素主要有: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卫生习惯不良粪便管理不当苍蝇等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卵,【流行与防治】,1.流行,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苍蝇等媒介节肢动物;治疗感染者 甲苯咪唑、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2.防治,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二、钩虫H00kworm,成虫寄生于
6、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曾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dle)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分别简称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成虫(1)两种钩虫共同点:,【形态】,外形 圆柱状、细长略弯曲;体色 肉红色;大小 约1cm长;口囊 有附着器官,两侧有头腺的开口,头腺分泌抗凝素。尾部 雌虫尾端呈圆锥形,雄虫尾端有膜状交合伞。,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两种钩虫的鉴别:,体态,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口囊
7、和齿,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交合伞和交合刺,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为6040m;卵壳薄,卵内含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空隙均匀、明显。,注意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相鉴别。,2.虫卵,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3.幼虫,杆状蚴,丝状蚴,长0.230.4,口腔细长,咽管前段较粗,后段膨大。,长0.5 0.7,口腔封闭 咽管细长,有咽管矛。,与粪类圆线虫与 东方毛圆线虫鉴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杆状蚴,成虫,虫卵,丝状蚴,蜕皮2次、摄食
8、,经皮肤入血经肺、咽、食道至小肠,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适宜土壤中,(3 5年),5 7 周,【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生活史过程模式图,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寄生部位 小肠 感染阶段 丝状蚴 感染方式 经皮肤、口、胎盘或乳汁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损害的主要部位 肺脏,2.生活史要点,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幼虫 钩蚴性皮炎(着土痒)钩蚴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致病性】,钩蚴性皮炎,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成虫,慢性缺铁性贫血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婴幼儿钩虫病,钩虫吸附在宿主小肠壁上,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钩虫引起贫血的原因
9、:虫体吸血量大,边吸血边排除;头腺分泌抗凝素,使血液渗出;频繁更换吸血部位,造成更多伤口渗血 虫体损伤肠黏膜,影响宿主对营养物质 的吸收。,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粪便查见虫卵或培养出钩蚴即可确诊。(1)虫卵的检查直接涂片法 容易漏检饱和盐水浮聚法 首选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高,可以鉴定种类,【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适用范围 早期感染、轻度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多次粪检阴性的疑似患者;常用方法 ID、IFA ELISA等。,2.免疫学检查,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流行 世界性分布,我国南方多于北方,多数地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但北方以十二指肠钩
10、虫为主,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流行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粪便管理不当、生活尤其是劳作方式。,【流行与防治】,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粪便管理;加强劳动防护;治疗药物 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贫血严重者必须先纠正贫血再驱虫。,2.防治,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三、毛首鞭形线虫(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鞭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导致肠壁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引起鞭虫病。,在盲肠寄生的鞭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成虫 形似马鞭,前细长,后粗短。活时暗红色,死后灰白色;雌虫长3550mm,雄虫
11、长3545mm。,【形态】,食管细长,两性生殖系统均为单管。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向腹面呈弯曲,有交合刺1根。,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鞭虫雄虫,鞭虫雌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虫卵,纺锤形,大小5054m22 23m;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具透明盖塞;卵内含一个卵细胞。,鞭虫卵,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感染性卵,成虫,虫卵,幼虫,经口食入小肠孵出,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适宜土壤中,钻入肠粘膜发育,再移行至回盲部,(35年),1 3 个月,【生活史】,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生活史过程模式图,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寄生部位 回盲部 感染阶段 感染性
12、卵 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 无,2.生活史要点,寄生方式 半组织型寄生,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轻度感染者 无明显症状 重度感染者 消化道症状 腹痛、慢性腹泻、食欲减退 慢性失血 大便隐血或带有鲜血、贫血,【致病性】,肛门脱垂 见于儿童重度感染者,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鞭虫感染造成的儿童直肠脱垂,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诊断】粪便查找虫卵为主要的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反复,检查,提高检出率。,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流行分布 多与蛔虫感染同时存在,但感染率低于蛔虫,南方高于北方,儿童高于成人。2.流行因素 与蛔虫相似
13、,【流行与防治】,3.防治 防治措施同“蛔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蛲虫寄生于人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蛲虫病在儿童尤其是儿童集聚场所感染率较高。,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1.成虫,【形态】,细小似线头,乳白色,雌虫 813mm0.30.5mm,雄虫25mm0.10.2mm;雌虫尾端直而尖细;雄虫尾端钝且向腹面弯曲,交合刺1根。,咽管球,头翼(附着器官),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虫卵,外形似柿核,无色透明,卵壳厚。大小5060m2030m;内含1条胚蚴。,目录
14、,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感染性卵,虫卵,幼虫,经口食入小肠孵出,2 4 周,成虫,移至结肠蜕皮三次达回盲部,雌虫移至肛门外产卵,(小肠内),(肛周皮肤),约6h,【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生活史过程模式图,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人体回盲部,还可异位寄生。感染阶段 感染性卵感染方式:经口、空气或自体外感染(肛门手口)雌虫在宿主熟睡后爬出肛门,在肛周皮肤上产卵,虫卵经6h发育为感染期卵。,2.生活史要点,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雌虫产卵所致肛门、会阴部刺激症状;肠黏膜损伤所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 主要累及泌尿生
15、殖道和盆腔、腹腔;其他症状 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神经精神症状。,【致病性】,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肛周查找虫卵或成虫即可确诊。1.虫卵的检查 透明胶纸肛门擦拭法(首选)棉签拭子肛门擦拭法,2.成虫的检查(雌虫),查找成虫与虫卵一定注意取材时间。,【诊断】,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流行与防治】1.流行分布 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有聚集性,幼儿园、学校、家庭群体发病。,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流行因素,虫卵抵抗力强 生活史简单卫生习惯不良感染方式多样:经口感染(肛门手口为主要方式)、吸入感染、逆行感染,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2
16、.预防 本病具有易治难防的特点,预防要做到:三卫:公共、家庭、个人卫生;三勤: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被褥、饭前便 后勤洗手、清洗玩具。一不:不吸吮手指。,3.治疗 口服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局部涂擦用蛲虫 膏、2%白降汞膏。,目录,下页,上页,第一节 线虫,猪巨吻棘头虫 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猪巨吻棘头虫成虫寄生于猪小肠内,偶尔寄生于人体,引起猪巨吻棘头虫病。,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1.成虫外形 活体时背腹略扁平,固定 后为圆柱形;体色 乳白色或淡红色大小 雌虫长2065cm、雄虫 长510cm,【形态】,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
17、吻棘头虫,结构 吻突:类球形,可伸缩,有56排吻钩;颈部:短小;躯干: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端有钟形交合伞。,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2.虫卵,外形 橄榄形 大小 67110m4065m 颜色 深褐色 卵壳 厚 内含物 有小钩的棘头蚴,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感染性棘头体,成虫,虫卵,终宿主等经口感染小肠内发育,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中间宿主鞘翅目昆虫,1.生活史过程,【生活史】,3 5个月,1 3个月,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过程模式图,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寄生部位 猪与人的小肠;感染阶段 感染性棘头体;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18、;中间宿主 鞘翅目昆虫如天牛、金龟子等。,2.生活史要点,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致病性】1.病理改变 肠黏膜组织充血、出血、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棘头虫结节;虫体结节与大网膜组织或邻近肠管粘连形成包块。2.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神经精神症状 恶心、失眠、夜惊等;并发症 肠穿孔最为常见。,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诊断】询问病史 流行病地方性和季节性,生食或半生食甲虫史。虫体检查 自然或服驱虫药后排出的虫体或手术时发现虫体。免疫学检查 皮内实验等。,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1.流行分布 16省(市、区)报道约360余例2.
19、主要流行因素 传染源 猪饮食习惯 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鞘翅目昆虫,【流行与防治】,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3.防治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不要生食或烧吃甲虫;加强对猪饲养的管理;查治感染者,治疗药物:尚无特效药,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等有一定疗效;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治疗为主。,目录,下页,上页,第二节 猪巨吻棘头虫,一、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以及猪的小肠,引起姜片虫病。,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1.成虫 肌肉肥厚,姜片状;,【形态】,活时肉红色,死后灰白色。,大小 27.5cm0.82cm,目录,
20、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 140m 8085m;卵壳较薄,卵盖不明显;内含一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是人体最大蠕虫卵。,姜片虫卵,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毛蚴,成虫,尾蚴,水生植物,虫卵随粪便排出入水,扁卷螺,猪、人的小肠内发育,【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雷蚴,胞蚴,3 7 周,水红菱、荸荠等,囊蚴,误食,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寄生部位 小肠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2.生活史要点,终宿主 人 保虫宿主 猪 第一中间宿主 扁卷螺,媒介水生植物 菱角、荸荠、水草等,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21、吸虫,扁卷螺,荸荠,菱角,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中度感染者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量多,稀薄而臭)重度感染者 消瘦、贫血、浮肿、儿 童发育障碍等。,【致病性】,轻度感染者 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直接涂片法 水洗沉淀法 改良加藤法,【诊断】,1.虫卵的检查 为主要的检查方法,2.成虫的检查 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检获,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1.流行(1)分布:国内除东北西北外的其他省区均有分布,多呈小面积点状分布。(2)流行因素:传染源的存在;中间宿主和媒介水生植物的广泛分布;粪便管理不当;人们饮食与饮水习惯。,【流行与防治】,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
22、虫,2.防治,加强粪便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改变猪的喂养方式;杀灭扁卷螺;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二、异形吸虫 Heterophyids,成虫主要寄生于鸟类、哺乳类等动物的小肠,偶尔也可以寄生于人体,引起异形吸虫病。,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主要种类:异形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钩棘单睾吸虫、多棘单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1.成虫 长梨形,前半略扁,后半较肥 大;,【形态】,主要结构:吸盘、食管、肠支;睾丸、储 精囊、卵巢、受精囊。,异形异形吸虫,体长为0.30.5,体表具皮棘。,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2
23、.虫卵,形似芝麻粒,棕黄色,各种异形吸虫卵形态相似;虫卵外形、大小及结构似华支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的卵壳表面有格子状花纹。,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华支睾吸虫卵,异形异形吸虫卵,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虫卵,成虫,毛蚴,淡水螺,虫卵随粪便排出入水,淡水螺,人等小肠内发育,【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雷蚴,胞蚴,囊蚴,误食,尾蚴,淡水鱼或蛙,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寄生部位 小肠感染阶段 囊蚴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2.生活史要点,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鸟类、哺乳类动物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媒介水生植物 淡水鱼或蛙,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重度感染者 消化道症状、消瘦等。
24、,【致病性】,成虫有钻入肠壁的倾向,其虫卵可随血液到达心、脑、肝等组织器官沉积,导致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轻、中度感染者 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方法:直接涂片法(检查率低)、醛醚离心沉淀法、改良加藤法2.成虫的检查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检获,方法:成虫检查为确诊的依据,虫卵检查只能进行初步诊断。,【实验诊断】,1.虫卵的检查,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1.流行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山东、海南等东部和南部省份。流行主要因素:饮食习惯即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和蛙肉。2.防治,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和蛙肉 吡喹酮有一定疗效,【流行与防治】,目录,下页,上页,第三节 吸虫,(
25、一)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lium,链状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目录,下页,上页,第四节 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引起猪肉绦虫病;囊尾蚴寄生于人或猪的组织内,引起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它的中间宿主。,目录,下页,上页,第四节 绦虫,外形扁长如带,乳白色;,【形态】,体长24m,有7001000节片;,虫体分头节、颈节和链体。,1.成虫,目录,下页,上页,第四节 绦虫,(1)头节 球形,直径约1 mm,具四个吸盘、顶突、内外两圈小钩。,(2)颈节 纤细,510mm,直径约头节的一半,有生发作用。,目录,下页,上页,第四节 绦虫,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道寄生虫 消化道 寄生虫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