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中间体》PPT课件.ppt
《《活泼中间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泼中间体》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和产生及其相关反应。2、了解卡宾、氮宾的结构特征、稳定性、产生及其相关反应。3、了解苯炔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的反应。,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和产生及其相关反应。难点:卡宾、氮宾的结构特征、稳定性、产生及其相关反应。,三、教学时数 3课时,5-1 碳正离子,一、碳正离子的结构经典碳正离子:配位数为3的碳正离子。结构:SP2杂化,但碳正离子的平面性并不意味着整个离子的平面,如三苯基碳正离子为螺旋浆结构,三个苯环互相倾斜54,下列正离子很难形成:,乙烯
2、基碳正离子正电荷处在SP2轨道,乙炔碳正离子正电荷处在SP轨道,这些空的杂化轨道与键垂直,正电荷得不到分散。,一、碳正离子的结构,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实验测定: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水反应,如:R+H2O ROH+H+平衡常数(常用PKR+表示)可用来比较碳正离子稳定型大小。PKR+:负值,碳正离子稳定型差 eg.C6H5CH2+P-(CH3)2NC6H43C+PKR+-22+9.4 正值,碳正离子稳定型好。碳正离子稳定性:结构;溶剂,(一)电子效应给电子取代基使碳正离子稳定性增加;吸电子取代基使碳正离子稳定性降低。Eg.(CH3)3C+(CH3)2CH+CH3CH2+CH3+(
3、CF3)3C+C+(CH3)3(给电子超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当正离子中心连有不饱和基团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时,稳定性增加。(32)(76)由PKR+定序:CH3+C6H5CH2+(C6H5)2CH+(C6H5)3C+-44-22-13.3-6.6,对于苯基正离子,苯环对位上的取代基对碳正离子的稳定化作用:,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例如:三苯基碳正离子非常稳定,能以盐的形式稳定存在,有些还是有用的染料或指示剂:,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环丙基(C3H5)取代的甲基正离子的稳定性:(C3H5)3C+(C3H5)2CH+(C3H5)CH2+原因:环丙基的弯曲键具有键的性质,可
4、与碳正离子中心碳原子的空p轨道共轭,使正电荷得以分散。,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二)芳香性的影响,有芳香性,特别稳定,反芳香性,很不稳定,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三)空间效应,碳正离子中心碳原子必须SP2杂化,才较稳定。原因:平面构型有利于电荷离域;空p轨道的两瓣在平面两侧均可溶剂化。若空间因素使之不能具有平面构型时,则稳定性降低。,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Eg.叔丁基氯很快与EtOH-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但下列反应难以进行:1-氯双环2,2,1庚烷 烯丙基型正离子通常是稳定的,但下列碳正离子则因非平面结构不能使电荷离域很不稳定:,但在形成的桥环足够大时,桥头C可取平面构型,如1-金
5、刚烷碳正离子:,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叔碳正离子易于形成且较稳定,是因为四面体反应物离解成平面构型的碳正离子时,与中心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之间的键角,由原来的109.50变成1200,三个基团的拥挤程度减小,从而降低了张力(后张力)。,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四)溶剂效应 碳正离子的空p轨道可与某些有偶极特性的溶剂相作用,这类溶剂具有稳定碳正离子的能力,所以,碳正离子一般存在于溶剂中,难以在气相中单独存在。如叔丁基溴在水溶液中解离需82KJ/mol,而气相中需820KJ/mol。三、碳正离子的生成(一)直接异裂.强极性溶剂中异裂产生(CH3)3C-Cl(CH3)3C+Cl-CH3OCH2Cl
6、CH3OCH2+Cl-,2AgNO3鉴别卤代烷(Ag+起亲电催化作用)R-X+Ag+R+AgCl3有机物C-O键的异裂:在强酸作用下,醇、醚中氧原子质子化,使C-O键异裂。R-OH+H+R-OH2+R+H2O R-O-R+H+R-OH-R+R+ROH4酰基正离子的生成:R-CO-F+BF3 RCO+BF4-Lewis酸,三、碳正离子的生成,5伯胺与HNO2作用,先生成重氮离子,然后失去N2形成碳正离子。R-NH2 R-N2+R+N2(二)亲电试剂与重键加成1烯烃酸催化水合2羧基化合物的氧质子化:,三、碳正离子的生成,3环状溴翁离子的生成(非经典碳正离子)若与苯基相连,则生成经典碳正离子。(三)
7、其它方法,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四、碳正离子的反应(一)同亲核试剂相结合eg.CH3CH2CH2+H2O CH3CH2CH2OH2+CH3CH2CH2OH(二)消除-质子 eg.CH3CH2-CH2+CH3CH=CH2,(三)重排反应重排生成能量更低、更稳定的碳正离子。,解释下列结果:,四、碳正离子的反应,(四)加成反应,碳正离子为亲电物种,与烯烃加成,生成新的碳正离子。,如:苯乙烯在酸催化下形成二聚体(写出反应机理),四、碳正离子的反应,5-2 碳负离子,一、碳负离子结构中心碳配位数为3,外层电子为8个,其中一对电子是未共用的。空间构型:SP2杂化,平面构型(A)SP3杂化,三角锥体构型(B
8、)(A)SP2杂化(B)SP3杂化,碳负离子采取何种构型,与中心碳原子所连基团有关。1简单的烷基负离子和环烷基负离子,均采取SP3杂化构型,这种构型使负离子能量较低。原因:中SP3杂化轨道中含部分S成分,电子云相对地靠近原子核;处于SP3轨道中未共用电子对和三对成键电子间(夹角为109.50)的排斥作用较小。三角锥体构型的证据之一是,碳负离子的反应非常容易在桥头碳原子上发生。,一、碳负离子结构,而该类化合物相应的碳正离子的反应难以进行(平面构型难形成)。2若碳负离子中心碳连结着可与之发生共轭作用的不饱和基团,则中心碳构型必须为SP2杂化平面构型。因为这样能通过共轭使负电荷分散。,一、碳负离子结
9、构,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碳负离子可视为一种碱,因具有未共用电子对。负离子的稳定性与其共轭酸的强度直接有关:共轭酸越弱,碱强度越大,碳负离子的稳定性就越低。碳负离子稳定性顺序常通过对其相应共轭酸强度顺序(即碳氢酸 Carbon acids 的PKa)来确定。PKa值越大,相应的碳负离子越不稳定,越难存在。从结构上看,碳负离子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代基对电荷的分散能力。空间效应和溶剂效应也有作用。,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几个因素:(一)S特性效应(杂化效应)S轨道比相应的P轨道离原子核较近,故原子核对S轨道中的电子吸引力比相应P轨道的大。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杂化轨道中。轨道吸电子能力:SP SP
10、2 SP3碳负离子稳定性:CHC-CH=CH2-CH2-CH3 这种影响是由于碳原子杂化轨道中S成分不同造成的,称S特性效应,又叫杂化效应。,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二)诱导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碳负离子的负电荷分散而增加稳定性。eg.CH3 RCH2-R2CH-R3C-季铵基连到一个碳负离子上,可使稳定性增加。如丙翁盐即叶立德分子中含有碳负离子,中心碳连接着带正电荷的杂原子,由于它的强吸电子效应而使碳负离子稳定性增加。,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三)共轭效应 共轭使负电荷分散导致碳负离子稳定性增加。1P共轭 碳负离子中心碳连接有不饱和基团时,采用SP2杂化,未共用电子对由于P共轭,使负电荷分散
11、而稳定。-CH2-CH=O CH2=CH-O-CH2-CN CH2=C=N-,硝基甲烷:无色透明液体,水溶液呈酸性,比重(20/20)1.139,沸点:101.2,凝固点:-29,用于有机合成和火箭推进剂。,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P-d共轭 相对速度:前者快 2.4106 磷(P)原子有空3d轨道,可与带负电荷的C的2p轨道重叠,形成p-d共轭,共振式表示:磷叶立德另:(三甲基硫正离子,硫也有空的3d轨道),硫叶立德,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四)空间效应 饱和键与碳负离子的电子对共轭,则碳负离子必然成为平面构型,以利于P轨道的最大重叠;若结构上或空间上因受阻碍达不到最大重叠,则相应碳负离子的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泼中间体 活泼 中间体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