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docx
《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可产生臭氧污染,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我国VOCS排放量正逐年增加,引发的光化学烟雾、城市灰霾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VoCS概念定义、主要分类、污染来源与环境危害,阐述了大气、水体、土壤中VOCS监测方法,综述了三类VOCS治理技术,指出VoCS成分极其复杂,不同类型化合物性质各异,大多数行业VoCS又以混合物形式排放,采用单一治理技术难以达到治理效果,经济上不划算,选用组合技术能实现达标排放,降低治理费用。并达到较好治理效果。挥发性有机物
2、(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总称,在美国EPA优先控制187种污染物中有33种属于VoCs,在我国VoCS已作为污染物开始系统控制和防治。2015年6月18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规定从2015年10月1日起,对石油化工和包装印刷两个行业开始征收VOCs排污费。VOCS具多方面危害性,具体体现在:绝大部分VOCS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浓度过高时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咳嗽、恶心,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部分易燃易爆VoCS还会引起火灾和爆
3、炸。由此可见,VoCS对人体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危害巨大,VOCs监测分析与控制治理是现代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之一。1挥发性有机物概述1.l概念定义VOC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组合,不同组织对其有不同定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VoCS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常压下沸点范围在50C26(2之间,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一类有机化合物总称;IS04618/11998中VOCs指原则上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美国ASTMD396098中VOCs指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德国DIN556492000将VOCS定义为在常温常
4、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或初镭点低于或等于250。C任何有机化合物;美国EPA将VOCS定义为除CO、CO2、H2C0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铁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我国北京地方标准DB11/4472007中将VOCs定义在20。C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等于0.OlkPa,或者特定适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定义VOCs指特定条件下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J,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烧(烷烧、烯烧、块烧、芳香烧)、含氧有机化合物(醛、酮、醇、醒等)、卤代烧、含氮化合物、
5、含硫化合物等。1.2主要分类按化学结构不同,VOCS可分为五大类: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烷泾、烯泾、焕烧、芳香烧)、卤烧类、含氧有机化合物(醇、醛、酮、酚、醒、酸、酯等)、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氟类、揩类等)、含硫有机化合物(硫醇、硫酸)等。1.3污染来源1.3.1大气污染来源大气中VOCS主要来源包括室外和室内,室外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石油化工、表面涂装、制药工业、包装印刷、电子产业等)H、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产生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等;室内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吸烟、采暖和烹调等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家用电器、清洁剂和人体本身排放等。1.3.2水体污染来源水体中VOCS目
6、前已检验出2000多种,其中对人体有害的达到200余种。水中VOCs一般来自于企业排放废水和废气(称人为源),同时水中腐殖酸、富里酸及藻类代谢产物经加氯消毒后也会产生部分卤代煌(称天然源)。1.3.3土壤污染来源土壤中VoCS来源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主要来自于绿色植被,是不可控排放源;人为源来源复杂,包括交通、燃烧、工业和居民生活等,其中又以工业源为主要人为源,主要来自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VOCS类物质(如油品、有机化工原料、燃气)储运、燃料不完全燃烧、合成材料生产、交通运输、有机溶剂散逸等行业和领域。1.4环境危害1.4.1大气环境危害VOCs中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
7、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生成臭氧,可导致大气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危害人类健康和植物生长。臭氧是光化学烟雾代表性污染物,VOCS是造成大气臭氧浓度上升,形成区域性光化学烟雾、酸雨和雾霾复合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VOCS参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形成,形成的二次气溶胶多为细颗粒,不易沉降,能较长时间滞留于大气中,对光线散射力较强,从而显著降低大气能见度。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大气环境已呈现区域性霾污染、臭氧及酸雨等三大复合型污染特点,而VOCs是极重要助推剂之一。大多数VOCs具特殊气味能导致人体呈现种种不适应,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肤过敏,产生头痛、咽痛与乏力,并具毒性、刺激性、致畸和致癌作用,特别是苯、甲苯及甲
8、醛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伤害。1.4.2水体环境危害VOCS熔点低于室温,沸点较低,并且某些VOCS即使在很低浓度下,也能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是我国水质监测优先控制污染物。水体中VOCS浓度一般不高,其中有50%的VoCS浓度在0.011.0pgL之间,部分低于检测限,虽然化合物浓度不高,但许多是具有三致效应或具有难闻气味、难降解性有机物,危害性很大。1.4.3土壤环境危害VOCs造成土壤污染不像大气与水体污染那样易为人们所发觉。因为土壤是复杂三相共存体系,各种有害物质总是与土壤相结合。VOCS在土里也存在气、液、固三相吸附平衡,隐匿于土壤环境中。土壤污染主要是通过其产品一植物来表
9、现其危害。但和其他大多数土壤污染物不同的是,VoCS具有强挥发性。因而,VOCS不像其他污染物那样,经由植物吸收进人生物链传递,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合适温度、气压及土层受到扰动等),直接从土壤中解吸附,挥发出来被人体吸人或危害环境。研究发现,VoCS污染土壤中一些难降解有机物(通常是五、六环化合物),至今仍大量存在。由于土壤对化学物质吸附作用,VoCS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从土壤环境中挥发出的VOCS浓度并不一定很高,但经长期低剂量释放,也可以在人体内逐日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终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2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1.1.1 监测方法大气中VOCS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居住区大气中苯、甲
10、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II7371989)、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GB184682001)附录A对二氯苯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一质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采样罐采样气相色谱一质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附录G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空气质量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一气相色谱法(HJ583-2010),空气质量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一气相色谱法(HJ5842010).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一热脱附/气相色谱一质
11、谱法(HJ6442013).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姓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一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452013)o1.1.2 监测方法水体中VOCs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吹脱捕集一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吹脱捕集一气相色谱质谱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GB/T5750.82006)附录A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水质挥发性卤代煌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HJ6202011).水质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6212011).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HJ639-2012),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
12、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HJ6862014)o1.1.3 3土壤监测方法土壤中VOCS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附录C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测定吹扫捕集一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HJ6052011)和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一质谱法(HJ6422013)o3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VOCS治理有三类技术,第一类是回收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温度、压力或采用选择性吸附剂和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富集分离有机污染物,再资源化循环利用,主要包括吸收技术、吸附技术、
13、冷凝技术、膜分离技术、膜基吸收技术等,回收的VOCS可直接或经简单纯化后返回工艺过程再利用,或用于有机溶剂质量要求较低的生产工艺,或集中进行分离提纯,以减少原料消耗;第二类是销毁技术,通过化学或生化反应,用热、光、催化剂或微生物等将VOCS转变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毒害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方法,主要包括催化燃烧、高温焚烧、生物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和光催化氧化技术等;第三类是组合技术,将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进行组合使用,能实现采用单一治理技术难以达到的治理效果,经济上划算并能实现达标排放,降低治理费用并达到较好治理效果。3. 1回收技术对于高浓度、较贵重、具回收价值的VOCs,宜采用回收技术加以循环利用。
14、常用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吸附、冷凝、膜分离、膜基吸收技术等。3. 1.1液体吸收技术3. 液体吸收技术是依据有机物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有机溶剂作为吸收剂,利用VOCS在吸收剂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特性差异,使VoCS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然后对吸收液进行解吸处理,回收其中的VOCs,同时使溶剂得以再生。该技术不仅能消除气态污染物,还能回收一些有用物质,去除率可达到95%98沆液体吸收技术优点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工艺流程简单、吸收剂价格便宜、适用于废气流量较大、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情况下的VoCS处理;缺点是过程复杂、费用较高、设备易受腐蚀、存在二次污染、对设备要求较高、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挥发性 有机物 VOCs 监测 方法 治理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