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介绍》PPT课件.ppt
《《沉降观测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介绍》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沉降观测介绍2009年10月29日,一、客运专线的工程技术要求,为保障高速行车的平稳、安全和舒适,必须严格控制轨道的平顺性。为了保证高速轨道具有持续的高平顺性,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比一般铁路高得多。轨道、路基和桥梁结构由受强度控制,转化为受列车平稳性、乘座舒适性控制。,二、高平顺性的轨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路基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路基的工后沉降小、不均匀沉降小,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高等要求。2、桥梁的动挠度等变形必须满足高平顺性的要求 3、道床必须选用硬质、耐磨的道碴,并在铺枕前整平压实。我国目前基本采用无砟轨道道床。4、严格控制轨道的初始不平顺,三、客运专
2、线沉降观测要求,零沉降控制工后沉降是一个允许出现的误差值零沉降的概念工后沉降实际上是零沉降控制基础上的允许偏差,四、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依据的规范、标准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监测网观测 数据处理路基沉降观测设计桥梁线下工程沉降观测设计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设计过渡段沉降观测设计,五、依据的规范、标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郑西客运专线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六、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沉降监测网由基准网
3、和变形点测量网组成。基准网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变形点测量网由工作基点和变形点组成。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是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七、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埋设规格如下图(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工作基点标石埋设图,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图1(
4、单位:mm),沉降监测网观测,宜使用电子水准仪测量仪器检验、检验记录观测路线、观测方法、仪器和设备、观测人员、环境和观测条件首次观测和、定期复测,八、开展平行观测的要求,铁道部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要求组织不少于其变形监测工作总量30%的平行检测工作,以确保线下工程变形监测工作质量满足无碴轨道评估技术要求。,九、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标准。(2)每个标段,仅引入一个线路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采用严密平差方法推算基准点、工作基点的高程成果,作为正式成果。(3)每期观测以工作基点为起算点,对每条变形点测量路线按附合路线的形式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变形点的高程成果,
5、并与首期高程成果比较,得出各变形点的沉降量,提供给各专业,进行沉降变形分析。,十、路基沉降观测设计,沉降观测组合沉降板路基沉降常用预测方法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修正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一)一般规定,观测的目的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二)
6、观测的内容,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以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桩板结构沉降观测断面不大于100m设置一处。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
7、少于2个观测断面。,2、观测点布置原则,在较松软土路堤两侧坡脚外2m处设圆木观测桩,在路基两侧路肩设置钢筋混凝土观测桩,在路基横断面中心设置组合沉降板。路堤观测断面 路堤观测断面见下图有(无)预压土路堑地段路堑观测断面 路堑观测断面见下图,图2-路堤沉降观测断面观测标志布置示意图,图3-路堑沉降观测断面观测标志布置示意图,(四)沉降观测的频度,沉降观测分为四阶段和观测频度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第二阶段: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沉落期的沉降观测第三阶段:预压土方卸载、铺设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层)、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及正式运营前的观测第四阶段:试运营期间的观测(对于需进行运营期
8、进行沉降观测的路基),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五)路基观测精度要求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 mm,读数取位至0.1 mm。,(六)沉降观测要求,沉降观测应考虑如下要求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沉降标志的埋设要求在沉降板埋设要求选取部分有代表性路基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沉降观测,以期得到最终沉降量。,(七)分析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1、观测资料整理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及时完成有关图表的绘制 对沉降观测资料及时分析,2、路基沉降分析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包括不同阶段的设计沉降值与时
9、间的关系曲线)等相关设计资料。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3、评估分析方法 路基沉降预测常用方法有: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修正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泊松曲线法等曲线拟合方法推算工后沉降路基沉降预测曲线回归法应满足以下要求: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3)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 mm;(5)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 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注:沉降和时间以路
10、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6)设计沉降量与实测总沉降量之差值原则上不宜大于10mm。(7)根据6个月以上的监测数据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初步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8)在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预测,根据3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数据初步预测6月的沉降量及剩余沉降量,以决定运架梁的时间。(9)当推算的工后沉降值满足评估标准时,才能铺设无碴轨道。当沉降分析结果表明无碴轨道不能在计划的工期铺设时,则要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还是采取调整预压土高度、调整预压土卸荷时间、增加地基加固等工程措施。,4、评估标准,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路基工后沉降量不超过扣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降观测介绍 沉降 观测 介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