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docx
《《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言与文化考试大纲第一章语言、文化与思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本教材的单眼,主要讲述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各章的内容奠定理论基础。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定义,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进而理解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外语学些这学习外国文化的重要性,为培养文化意识与文化敏感性奠定基础,并初步了解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跨文化交际学。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语言的特性第二节文化的定义与特性(一)文化的定义(二)文化的特性(三)文化分析模式第三节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二)思维(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四)语言、思
2、维与文化的关系系四节跨文化交际学第四节跨文化交际学三、考核点(一)语言的特性1.语言的系统性2 .语言的任意性3 .语言的符号性4 .语言是有声的5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8 .语言是文化传递的工具(二)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广义的文化:人类的一切特征2 .狭义的未还: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3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4 .文化的社会性5 .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共同性6 .文化的历史继承性7 .文化含有若干层次的亚文化8 .文化分析模式1)关键问题模式2)主题模式3)七方面模式(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3 .语言
3、受文化制约4 .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5 .语言作为任意的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语言与文化的共同性,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四)思维1.思维是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功能和产物2 .思维是社会集团的观念模式3 .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 .语言反映思维3 .语言影响思维4 .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六)语言、思维与文化语言、文化、思维相互作用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语言的特性1)语言的系统性2)语言的任意性3)语言的符号性4)语言是有声的5)语言是人类独有的6)语言是交际的工具7)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8)语言是文化传递的工具2 .文化分析模式1)关键问模式2)主题模
4、式3)七方面模式3 .思维1)思维是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功能和产物2)思维是社会集团的观念模式3)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4 .跨文化交际学(二)领会1.文化的定义1)广义的文化:人类的一切特征2)狭义的文化: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2 .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类独有的2)文化的社会性3)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共同性4)文化的历史继承性5)文化含有若干层次的亚文化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3)语言受文化制约4)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5)语言作为任意的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6)语言与文化的共同性、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4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
5、言反映思维3)语言影响思维4)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5 .语言、文化、思维相互作用(三)重点章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三、四部分第二章词汇与意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词汇是反映语言与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最明显的语言层次之一,因此词汇与文化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词汇意义的种类,这是了解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论基础。要求自学应考者掌握英语中专指英语国家文化中独有十五的词汇,掌握英、汗语中虽词汇对应,但所指示物有差异的词汇,掌握英、汉语词汇对应不均衡的现象,掌握英、汉语中虽概念意义对应,但伴随意义有差异的词汇,从而提高认识英语词汇文化含义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词
6、汇和意义(一)词汇(二)意义第二节词汇与概念意义(一)专指英语国家文化意义的词汇(二)与汉语中词汇在概念意义上部分对应的英语词汇(三)英语中易被误认为与汉语词汇对应的词汇(四)词汇、概念意义与构词法第三节词汇与伴随意义(一)词汇与内涵意义(二)词汇与社会意义(三)词汇与情感意义(四)词语与反映意义(五)词汇与搭配意义三、考核点(一)词汇的定义(二)意义的种类1.概念意义2 .内涵意义3 .社会意义4 .情感意义5 ,反映意义6 .搭配意义7 .主题意义(三)专指英语国家文化意义的词汇1 .反映英语国家地理的词汇2 .反映英语国家历史的词汇3 .反映英语国家政治的词汇4 ,反映英语国家宗教的词汇
7、5 .反映英语国家生活习俗的词汇6 .反映英语国家体育运动的词汇(四)与汉语中词汇在概念意义上部分对应的英语词汇(五)英语中易被误认为与汉语词汇对应的词汇(六)词汇、概念意义与构词法(七)词汇与内涵意义(八)词汇与社会意义(九)词汇与情感意义(十)词汇与反映意义(十一)词汇与搭配意义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意义的种类1)概念意义2)内涵意义3)社会意义4)情感意义5)反映意义6)搭配意义(二)领会、翻译、运用1.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地理的词汇2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历史的词汇3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政治的词汇4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宗教的词汇5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
8、家生活习俗的词汇6 .教材中出现的有关英语国家体育运动的词汇7 .教材中出现的与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上部分对应的英语词汇8 .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中易被误认为与汉语词汇对应的词汇9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构词方式不同,但表达同一概念意义的对应词10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内涵意义的词汇IL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社会意义的词汇12 .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中表达情感意义的词汇机器与汉语中表达情感意义的词汇的文化差别13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反映意义的词汇14 .教材中出现的英汉语中表达相同概念意义、不同搭配意义的词汇(三)重点章节:第二节、第三
9、节第三章语言规则与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语法与文化的关系比较隐晦,学术界对此争议较大。要求自考应考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英汉语语法的一些主要差异,加强英语语法意识,提高英语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法上的正确性;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了解一些有关英汉语语法差异与英中文化差异的关系论述。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阴郁的显性语法和汉语的隐形语法(一)语法词素(二)主语与宾语(三)形和与意合关系(四)受事语与修饰语第二节分枝与线性句型第三节语序第四节对否定问句的应答第五节拟声和语法三、考核点(一)语法词素1.数的标志2 .格的标志3 .时体的标志4 ,被动语态的标志5 .虚拟语气的标志(二)主语和宾语(三)形合关系与意合关系
10、(四)受事语与修饰语(五)分枝与线性句型(六)语序1.地址、日期的语序2.疑问句的语序(七)对否定问句的应答(八)拟声和语法四、考核要求(一)了解1 .英语的显性语法与英语国家的传统、分析思维的英语的发展阶段2 .汉语的隐形语法与中国的传统、综合思维和汉语的发展阶段3 .分枝与线性句型、分枝与线性思维或直接性与间接性4 .语序、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思维模式或直接性与间接性5 .对否定问句的应答与个人和环境主义文化(二)领会与运用1.英语的显性语法与汉语的隐形语法1)语法词素:数、格、时体、语态、语气的标志2)英汉语语法词素的差异与三种不同文化解释:司法传统、思维模式、语言发展阶段3)主语和宾语
11、的省略4)形合关系与意合关系5)受事语与修饰语2 .英语的分枝句型与汉语的线性句型3 ,英汉语语序的差异1)地址、日期的语序2)疑问句的语序4 .英汉语中队否定问句的应答5 .拟声和英汉语语法(三)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节第四章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日常谈话中有丰富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国文化的重点之一。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本族人和汉语本族人日常谈话的文化习俗差异。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称呼语、问候语和辞别语、介绍用语、赞语与应答语,致谢语与应答语、电话用语,及其它一些社交常用语。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称呼语与文化(一)姓名(二)标准称谓第二节问候语与
12、辞别语(一)问候语(二)辞别语第三节介绍第四节赞语与应答第五节打电话第六节致谢语应答第七节道歉与应答第八节邀请与应答第九节其它社交常用语(一)Please”(二)送礼与应答(三)就餐时的谈话三、考核点(一)姓名1 .英语中常见的地雷任命2 .英语姓名前的头衔(二)标准称谓1.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3 .称呼陌生人用语(三)问候语(四)辞别语(五)介绍语(六)赞语与应答(七)打电话(八)致谢与应答(九)道歉与应答(十)邀请与应答(H-一)PIeaSe的用法(十二)送礼与应答(十三)就餐时的谈话四、考核要求(一)领会1 .英汉人名与文化2 .称呼语中的头衔与英中文化3 .称呼亲属的词语与英中文化4 .
13、称呼陌生人用语与英中文化5 .问候语与辞别语与英中文化6 .介绍用语与英中文化7 .赞语与应答和英中文化8 .致谢语应答和英中文化9 .Please与“请”和英中文化10 .送礼与应答11 .就餐时的谈话(二)领会与运用1 .材料中出现的姓名与头衔2 .材料中出现的成语亲属的词语3 .材料中出现的称呼陌生人用语4 .材料中出现的问候语5 .材料中出现的辞别语6 .材料中出现的介绍语7 .材料中出现的赞语与应答语8 .材料中出现的打电话用语9 .材料中出现的致谢语与应答语10 .材料中出现的道歉语与应答语IL材料中出现的邀请语与应答语12 .Please的用法13 .材料中出现的送礼与应答用语1
14、4 .就餐时的谈话用语(三)重点章节: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第五章成语、谚语和典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任何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和典故。这些语言单位,特别是谚语和典故有很深的文化渊源。要求自学应考者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英语中的常和成语,主要是英语中独有的和英汉语中对应的,而又存在差异的短语和成语。了解英语常见谚语的文化内涵,能互译英汉语中的常见谚语。理解英语中来自文学、历史、体育运动、娱乐等方面的常见典故的来源及含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成语(一)短语动词(二)短语动词以外的成语第二节谚语(一)与基督教有关的英语谚语(二)来自“圣经”或英语文学作品的英语谚语(三)与希腊罗马文明有关的英语
15、谚语(四)与地理有关的英语谚语(五)与航海有关的英语谚语(六)与饮酒有关的英语谚语(七)与性别歧视有关的英语谚语(八)与个人主义有关的英语谚语(九)与英语书写系统有关的英语谚语(十)与英国历史有关的英语谚语(十一)与节俭有关的英语谚语第三节典故(一)文学典故(二)神话典故(三)宗教典故(四)历史典故(五)体育运动典故三、考核点(一)短语动词(二)短语动词以外的成语1.有关言谈举止的成语2 .有关人生哲学的成语3 .有关爱情婚姻的成语4 .其它成语(三)谚语1.与基督教有关的英语谚语2 .来自“圣经”或英语文学作品的英语谚语3 .与希腊罗马文明有关的英语谚语4 ,与地理有关的英语谚语5 .与航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与文化 语言 文化 考试 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