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PPT课件.ppt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演变》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的演变,一、字体(笔势)的演变,(一)商代文字(甲骨文)1、定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有比较成熟的文字。2、名称及命名依据:甲骨文、契文、殷契、骨刻文字。占卜文字、卜辞、贞卜文字。殷墟甲骨文、殷墟卜辞、殷墟书契。,3、甲骨文的特点:(1)以象形为基础:例:,(日),(月),(人)象侧身而立的人形,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jn)之形。”本义即人。金文诘林引张曰升说:“人之形态,别于禽兽,其显著者,即在于不必手足并用爬行,故字作侧立形。”,(2)结构上六书具备:黄德宽统计,甲骨文中象形占28.51,指事占4.32,会意占37
2、.81,形声占29.34,转注字已萌芽,假借字已普遍。,(3)处于不定型文字阶段:,A、写法不定,B、繁简不一,C、偏旁替代,D、正反侧倒写,E、偏旁位置不定,(4)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王懿荣“甲骨文之父”刘 鹗 铁云藏龟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孙诒让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罗振玉 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甲骨文研究,(二)西周春秋文字(铜器铭文),1、性质及名称:金文指先秦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古人称铜为金,故名
3、“金文”,实为铜器铭文的省称。铜器中以钟鼎为重,又叫钟鼎文、吉金文字。,2、种类:商代金文、西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金文。其中,西周金文最具代表性。,3、特点:A、新出现的象形字少而形声字大量增加。黄德宽统计,甲骨文中象形字占29.34%,金文中形声字占45.76%。,B、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异体字相对减少;偏旁逐渐趋于平直化;合文大大减少。所謂合文是指將幾個字合寫成一體,形似一個字,但認讀時仍當作幾個字對待。甲骨文中的合文多數出現在數目字中或殷商先公先王的廟號中。例如:五十 六十 二百 五千 大甲,C、行款基本固定。由甲骨文的多种书写款式到金文已基本确定为“下行而左”。D、笔道粗肥,
4、曲笔较多。,商代早期铜器铭文,商代晚期铜器铭文,(商代著名文物 司母戊鼎),(钟鼎铭文),毛公鼎器形及銘文,毛公鼎铭文,西周小克鼎銘文,鸟虫书铜器铭文,释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三)战国六国文字,1、六国文字,又称东方六国文字,是我国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主要有:简帛文、金文、货币文、古玺文、陶文、玉石文。说文解字叙:“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2、六国古文的特点:俗体的流行。韩赵魏文字纤巧细腻 楚文字疏阔遒劲 燕文字笔画硬直 齐文字喜用修饰,(四)、秦系文字(小篆),秦系文字,指秦国自春秋至战国及秦统一中国以后秦王朝的文字。1、大篆:指春秋、战国
5、时期的秦文字。,秦石鼓文(籀文),大篆的代表作,一般认为是“石鼓文”。所谓石鼓,是10块鼓形石,故称石鼓;又因四周刻有歌颂狩猎之事的四言诗,故又称猎碣(碣,特立之石,方为碑,圆为碣)。石鼓发现于唐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石上共有600余字,经磨损和风化,已经残缺不全,它是东周时代的秦国石刻文字。,六国古文與秦系文字相比较,A、概念:与大篆相对而言,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而颁行的标准字体,又称秦篆。B、产生:说文解字叙:“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C、特点:较
6、全面地保留了汉字的构形理据。文字形体定形化。字形进一步符号化。结构上更多使用“形声相益”的方式。,2、小篆:,李斯小篆秦峄山刻石(现在西安碑林),李斯小篆秦泰山刻石(上书“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小篆与大篆一脉相承,继承了汉字的构形理据,保存了汉字寓义于形的特点,而不象六国文字那样为了简化而任意破坏汉字的结构。小篆能够取代六国文字通行于全国,正是由于它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而不仅仅是政治上推行的结果。小篆的特点有下面四个方面:甲、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被加强。小篆已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构形系统,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的归纳就体现了这种系统性。参与构形的大部分象形字已符号化,系统化,而不像甲骨文阶段强
7、调物象特征,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形声字表义部件的类化过程也已基本完成,代表同类事物的形声字多采用了同一表义部件。,乙、比较全面地保存了汉字的构形理据。尽管小篆对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形体作了系统的整理,但这种整理继承了汉字的传统、原则和方法,大部分字形具有可解释性。丙、形声字大量增加。除了新造形声字外,原来的不少象形、会意字通过添加形符或声符也变成了形声字。甲骨文中,形声字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在说文解字中,已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丁、结构固定。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已基本定型,不得随意改变或增减笔划。线条多圆转弯曲,凡转折之处一律呈弧形,不论横竖曲直,粗细均等。字形规整匀称,大小一致。小篆是汉字历史上
8、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它结束了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局面,不仅为为汉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五)隶书,1、定义:隶书是战国以后汉字演变过程中以点画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2、产生:民间说:卫恒四体书势:“隶书者篆之捷也。”徒隶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声易,施之于徒隶也。”许慎说文解字叙:秦“大发隶卒兴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简易。”,程邈说:卫恒四体书势:“下杜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有幽于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
9、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3、分类:A、秦隶(古隶):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B、汉隶(今隶):汉代。今隶又称“八分书”,唐张怀瓘(gun)书断“渐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王愔(yn)文字志:“字方八分,言有楷模。”,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字体演变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是汉字由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5、隶变的表现,A、解散篆体,改曲为直。,B、省并(包括笔画合并和部件合并).,C、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D、偏旁分化。隶书偏旁的写法往往随位置而异,随字而异。如“火”字:,火:炙炙灬:然然,E、偏旁混同。如,“肉”(肢(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的演变 汉字 演变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