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工艺学》PPT课件.ppt
《《氨基酸工艺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基酸工艺学》PPT课件.ppt(2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氨基酸工艺学,生命科学系,课程内容,绪论谷氨酸发酵其他氨基酸发酵,参考书,氨基酸工艺学 陈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氨基酸发酵工艺学 张克旭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味精工业手册(第二版)于信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学习目的,以探讨氨基酸发酵工厂的生产技术为主要目的。氨基酸发酵生产以发酵为主,发酵的好坏是整个生产的关键,但后处理提纯操作和提纯设备选用当否,也会大大影响总的得率。氨基酸发酵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从投入原料到最终产品获得的整个过程,其中有微生物生化问题、生化工程问题,也有分析与设备问题。,绪论,第一节 概述氨基酸的种类(自学)氨基酸的性质(自学)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1.水解法 2.合成法 3.酶转
2、化法 4.微生物发酵法,氨基酸发酵的特点氨基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由发酵所生成的产物氨基酸,都是微生物的中间代谢产物,它的积累是建立于对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抑制。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代谢控制发酵(又称新型发酵)氨基酸发酵为好气性发酵 菌种:细菌,绪论,第二节 氨基酸发酵的历史与发展1820年有人在实验室水解蛋白制取氨基酸。1866年里豪森利用H2SO4从小麦面筋制取Glu。1908年从海带中提取了Glu,并制取了味之素。1910年日本人开始利用小麦面筋工业化制取味精。1923 年吴蕴初先生创办了上海天厨味精厂。1936年美国人
3、开始从甜菜废液制取味精。1957年日本发酵法生产味精。,绪论,氨基酸发酵的现状 1.谷氨酸1964年发酵法生产味精才获得成功并在上海工业化生产。2006年我国味精总产量130多万吨,居世界首位。,绪论,绪论,绪论,绪论,2006年我国味精行业经济技术指标1)味精精制成本:山东齐鲁味精集团公司 5223.00元/t2)糖化收率:山东齐鲁味精集团公司 99.99%3)平均产酸:河南莲花味精集团 15.10%4)发酵转化率:山东齐鲁味精集团公司 65.70%5)提取收率:江苏菊花味精集团公司 99.90%6)精制收率:山东铃兰味精工业公司 99.10%,绪论,其他氨基酸,绪论,2.赖氨酸L-赖氨酸是
4、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是世界上仅次于味精的第2大氨基酸品种。,绪论,绪论,3.苏氨酸截至2006年,全球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每年约为11万t,中国的需求量约为2万t。目前,在苏氨酸领域研究开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是日本味之素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苏氨酸生产公司,总产能每年达到6.6万t,大约占全球市场份额60%。我国最大生产企业吉林大成集团,年产近万吨。,绪论,4.蛋氨酸到2010年,全世界蛋氨酸需求将达到90万t,中国的需求量也将超过10万t。近年中国对蛋氨酸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但一定时期内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中国是世界第2大饲料生产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7%8%,蛋氨酸基本依靠进口。,绪论,5
5、.色氨酸色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之一,L-色氨酸为蛋氨酸、赖氨酸之后的第3饲用氨基酸,目前世界色氨酸年产约3000多t。我国尚不能大规模生产。,绪论,第三节 氨基酸的应用医药 Glu治疗肝昏迷。氨基酸大输液。食品 调味品 味精,稀释3000倍,鲜味,阈值0.03%。Gly:蔗糖的0.8倍。Asp-phe甲酯(阿斯巴甜),蔗糖的200倍。,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强化食品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看食物中蛋白质的量(含量)和质(氨基酸之间的构成比例)。农业 饲料用Lys,添加0.2%,鸡每年生蛋250个,猪120天长只至180斤,鸡56天长3.5斤。工业 聚Glu,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材料。,绪论,采用
6、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手段选育出从遗传角度解除了反馈调节和遗传性稳定的更理想菌种,提高产酸;采用过程控制,进行最优化控制,连续化、自动化,稳产、高产;探求新工艺、新设备,以提高产率和收得率;研究发酵机制等问题,以便能更好地控制氨基酸这样微生物中间代谢产物的发酵。,什么是味精?L-谷氨酸一钠一水化合物 HOOCCH2CH2CHCOONaH2O|NH2性状:无色柱状结晶或粉末。纯度:99%或80%,味精的安全性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就作出“食用安全,无须限量的规定”的科学论断。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曾于1993年组织“味精营养与安全研讨会”,多位专家在研讨会作了精
7、彩的发言,肯定了味精的安全性。,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一节 淀粉的组成及其特性一、淀粉的性状及组成性状 白色无定形结晶粉末。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组成直链淀粉,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支链淀粉,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淀粉与碘的颜色反应,淀粉蓝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葡萄糖蓝色紫 色红 色无 色酒精反应,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淀粉的糊化 1.定义 淀粉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最后淀粉粒破裂,淀粉分子溶解于水中形成带有粘性的淀粉糊。,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2.过程第一阶段:淀粉缓慢地可逆地吸收
8、水分,淀粉颗粒已有些微膨胀。第二阶段:当温度升到大约65 时,淀粉颗粒经过不可逆地突然很快地吸收大量水分后,膨胀粘度增加很大。第三阶段:当温度继续升高,淀粉颗粒变成无形空囊,可溶性淀粉浸出,成为半透明的均质胶体。,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不同原料淀粉糊化温度,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三、淀粉的生产原理 不溶于冷水,相对密度大于1。工艺(玉米淀粉)1.清理(除杂)目的:清除杂质,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2.浸泡目的:(1)软化(2)溶解(3)除杂工艺条件 温度:50-55 时间:48h 二氧化硫0.15-0.2%,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3.粗碎目的:粉碎成10块以上的小块4.胚芽分离目
9、的:分离胚芽,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5.磨碎目的:破坏细胞组织,释放淀粉。6.纤维分离采用筛选法分离。7.蛋白质分离原理:利用相对密度不同。8.清洗目的:去除可溶性杂质。,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9.脱水采用离心机。10.干燥带式干燥机11.成品整理粉碎和筛分。,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一、意义和要求糖化:工业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成为糖化。,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谷氨酸发酵水解糖的要求1.严格控制原料质量2.正确控制淀粉乳的浓度3.水解完全4.糖液清、色泽浅5.糖液新鲜6.降低糖液蛋白质的含量,第
10、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7.质量标准(1)色泽:浅黄、杏黄通明液体;(2)糊精反应:无;(3)还原糖含量:18%左右(4)DE值:90%以上;(5)透光率:60%以上(6)pH:,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二、淀粉水解的方法与比较淀粉水解的方法 酸解法 酶酸法 酸酶法 双酶法,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1.酸解法(1)工艺流程:淀粉、水、盐酸调浆进料水解冷却、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2.)工艺特点 高温、高压 糖化时间短 副产物多、糖化收率低,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3)水解工艺条件:a.淀粉乳的浓度控制在18-22%。b.盐酸的用量为干淀粉的0.6-0.7%,通常控制淀粉乳的pH值为1.5左
11、右。c.进料压力。d.水解压力0.28-0.3 MPa。e.水解终点检查采用无水乙醇检查无白色反应为止。,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4)中和、脱色的工艺条件 淀粉水解后,在水解液中尚含有少量蛋白质等胶体物质,除去这些物质的方法:以Na2CO3调整水解液的pH值到这些杂质的等电点,约为,这个过程称为中和。中和的温度控制在70-80。,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糖液的脱色一般采用粉末活性炭脱色,具体工艺条件如下:用量:为糖液的0.1-0.2%温度:65-80 时间:30min pH:,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5)过滤,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过滤设备通常采用板框式过滤机。它的规格型号的表示
12、方法如下:F B M(A)Y(S)/-其中:F表示防腐型 B表示板框压滤机 M(A)表示明流(暗流)Y(S)表示液压压紧(手动螺旋压紧)表示过滤面积 表示型号 表示框厚,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2.酶酸法 原料粉碎调浆液化灭酶过滤调酸糖化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淀粉酶的用量:10-12u/干淀粉。,3.双酶法 原料粉碎调浆液化灭酶调整pH糖化灭酶中和过滤糖化液-淀粉酶的用量:10-12u/干淀粉。糖化酶的用量:100-120 u/干淀粉。,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淀粉酶(1)生产菌 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米曲霉、黑曲霉、拟内孢霉等等。
13、(2)类型 常温和高温 固态粉末和液体(3)作用方式 可以切断-1,4糖苷键 不能切断-1,6糖苷键,第一章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4)特性热稳定性 60 以下稳定作用温度 60-70;90-110pH稳定性 稳定,5.0以 下失活严重,糖化酶(1)生产菌 黑曲霉。(2)类型 固态粉末和液体(3)作用方式 可以从非还原性末端切断-1,4糖苷键;缓慢切断-1,6糖苷键,(4)特性作用温度 40-65;最佳58-60pH稳定性 稳定 最适,双酶法工艺特点1)副产物少,糖液纯度高;2)生产工艺条件温和;3)淀粉浓度高,可以使用粗原料;4)糖液质量高;5)周期长,设备多。,第三节 双酶法制糖工艺,发酵车
14、间,调浆罐,液化罐,灭酶罐,糖化罐,板框过滤机,换热器,喷射液化器,一、淀粉的液化淀粉的糊化(参看淀粉的性质)液化的方法(1)间歇液化 85-90 保温30-60min。碘液检查合格(呈棕红色)。经常使用中温酶,(2)喷射液化,调浆,喷射液化(95-105),保温液化,灭酶(120-145),二、淀粉的糖化衡量糖化的经济技术指标1.理论收率(C6H10O5)n n H2On C6H12O6 162 18 180 理论收率111.11%,2.实际收率3.淀粉转化率,DE值与DX值1.DE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也称葡萄糖值。,2.DX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糖化工艺条件 pH
15、:4.20.1 温度:60 糖化时间:32-40小时 升温灭酶、中和:70-80 保温15min,第二章 谷氨酸发酵机制,第一节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主要包括EMP、HMP、TCA循环、乙醛酸循环、CO2固定反应。一、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反应谷氨酸脱氢酶(GHD)所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转氨酶(AT)催化的转氨反应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的合成反应,还原氨基化为主导性反应,二、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C6H12O6+NH3+1.5O2 C6H9O4N+CO2+3H2O,三、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控制谷氨酸合成的重要措施谷氨酸生产菌应具备的生化特点1.-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2.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16、强3.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强,理论收率为81.7%。四碳二羧酸是100%通过CO2固定反应供给。若通过乙醛酸循环供给四碳二羧酸,则理论收率仅为54.4%,实际收率处于中间值。,第二节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第三节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细胞膜渗透性的控制,选择性半渗透性膜,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1.控制磷脂合成1)生物素缺陷型 生物素(维生素H、辅酶R)作为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磷脂合成。控制关键:生物素亚适量(5-10g/L),2)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60作用机制:对生物素的拮抗作用。控制关键:添加时间与用量3)油酸缺陷型作用机制:阻断油酸合成。4)甘油缺陷型
17、作用机制:丧失了-磷酸甘油脱氢酶,5)温度敏感型2.控制细胞壁的合成 添加青霉素的强制发酵工艺。,谷氨酸生产菌的具体育种思路1.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 2.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 3.增加前体物的合成 4.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 5.强化能量代谢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株,第三章 谷氨酸生产菌的特征、育种及扩大培养,第一节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与菌学性质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1.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2.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3.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4.节杆菌属(Arthrobac
18、terium),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细胞形态短杆形、棒形;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需氧型微生物;生物素缺陷型;脲酶强阳性;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具有向环境泄露谷氨酸的能力;不分解利用谷氨酸,并能耐高谷氨酸,产谷氨酸8%以上;,第二节 国内谷氨酸生产菌及其比较国内谷氨酸生产菌(1)北京棒杆菌(As1.299)突变株:7338、D110、WTH-1(2)天
19、津短杆菌(T613)突变株:TG-961、FM-415、S9114、CMTC6282(3)鈍齿棒杆菌(As1.542)突变株:B9、F-263,第三节 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种子的菌体形态 斜面培养的菌体较细小,一、二级种子比斜面菌体大而粗壮,革兰氏染色深。多为短杆至棒杆状,有的微呈弯曲状,两端钝圆,无分枝;细胞排列呈单个、成对及V字形,有栅状或不规则聚块;分裂的细胞大小为0.70.9*1.03.4m。由于生物素充足,繁殖的菌体细胞均为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形态的变化(1)不同发酵阶段的形态长菌期 发酵0-8h,正常状态转移期 发酵8-18h,细胞开始伸长、
20、膨大产酸期 16-20h以后,伸长、膨大,不规则,缺乏八字排列。,(2)感染噬菌体后的形态前期感染 细胞明显减少,形态不规则,发圆、发胖,缺乏八字排列,有明显细胞碎片,严重时出现拉丝、拉网。中后期感染 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毛刺,有细胞碎片。,第四节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1)日常菌种工作定期分纯小剂量诱变刺激高产菌保藏,(2)选育耐高渗透压菌种耐高糖(20-30%)耐高谷氨酸(15-20%)耐高糖、高谷氨酸(20%+15%)(3)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菌株 以谷氨酸为唯一碳源菌体不能生长或微弱,(4)选育细胞膜渗透性好的菌株选育二氨基庚二酸缺陷型抗VP类衍生物:香豆素、芦丁油酸缺陷型甘
21、油缺陷型温度敏感型,(5)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菌株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生长快的菌株。丙酮酸缺陷型(6)强化柠檬酸到-酮戊二酸代谢菌株选育抗氟化钠、氟乙酸菌株(7)选育减弱乙醛酸循环的突变株选育琥珀酸敏感型、不利用乙酸突变株。,(8)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反馈调节抗谷氨酸结构类似物耐高谷氨酸谷氨酰胺抗性菌株酮基丙二酸抗性菌株,(9)强化能量代谢选育呼吸抑制剂抗性菌株,抗丙二酸、氰化钾抗性菌株。选育ADP磷酸化抑制剂抗性菌株,2,4二硝基酚、砷抗性菌株。寡霉素抗性菌株。(10)减弱HMP途径后段酶活性的突变株 选育抗嘌呤、嘧啶类似物的突变株。,第五节 应用生物工程新技术选育谷氨酸生产菌应用原生
22、质体融合新技术选育谷氨酸生产菌应用转化法选育谷氨酸生产菌应用转导法选育谷氨酸生产菌应用重组DNA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发酵生产谷氨酸,第六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和种子的质量要求菌种的扩大培养 斜面菌种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罐(1)斜面菌种的培养 葡萄糖 0.1%,蛋白陈 1.0%,牛肉膏 1.0%,氯化钠 0.5%,琼脂 2.02.5%,pH 7.07.2(传代和保藏斜面不加葡萄糖)。,(2)一级种子培养a.培养基组成 葡萄糖 2.5%,尿素 0.5%,硫酸镁 0.04%,磷酸氢二钾 0.1%,玉米浆 2.53.5%(按质增减),pH7.0。b.培养条件 500mL 1000
23、mL 1000L 置于冲程7.6cm、频率96次/min的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12h,培养温度3334。,一级种子质量要求种龄:12h,pH值:6.40.1光密度:净增OD值0.5以上残糖:0.5以下 无菌检查:(-)噬菌体检查:(-)(双层平板法、划线法、液体培养法)镜检:菌体生长均匀、粗壮,排列整齐革兰氏阳性反应。,(3)二级种子培养 为了获得发酵所需要的足够数量的菌体,在一级种子培养的基础上进而扩大到种子罐的二级种子培养。种子罐容积大小取决于发酵罐大小和种量比例。培养基组成 水解糖 2.5%,尿素 0.5%,硫酸镁 0.04%,磷酸氢二钾 0.1%,玉米浆 2.53.5%(按质增减),消
24、泡剂0.5-1kg pH7.0。,种子罐的灭菌空消0.15-0.2MPa 40-60min实消118 5min培养条件 接种量:0.81.0 培养温度:3234 培养时间:78h,通风量:通风比:单位体积发酵液单位时间通过的空气量(v/v.min)50L种子罐1:0.5、搅拌转速340rmin;250L种子罐1:0.3、搅拌转速300r min500L种子罐1:0.25、搅拌转速230r min,二级种子的质量要求 种龄:78h pH:7.2左右 OD值净增0.5左右 无菌检查(-)噬菌体检查(-),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培养基 氮源丰富、生物素充足、碳源较少。温度 避免温度过高和波动较大pH
25、 0时不宜过高,培养结束不易过低溶解氧 溶氧水平不易过高。接种量 1%-2%培养时间 7-8小时,作业1.叙述双酶法制糖工艺的优缺点。2.叙述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3.谷氨酸生产菌的特点的主要特征。4.一级种子的质量标准是什么?,第四章 谷氨酸发酵控制,谷氨酸生产的影响 内因:具有一定生理特性的菌种。外因:环境因素。,第一节 发酵培养基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碳源目前所发现的谷氨酸产生菌均不能利用淀粉,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等,有些菌种能够利用醋酸、乙醇、正烷烃等作碳源。我国主要使用:玉米、大米、淀粉、糖蜜。,氮源1.合理的碳氮比:100(15-30)2.氮源的来源 无机氮源:(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氨基酸工艺学 氨基酸 工艺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