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江省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鸡西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六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
2、地利用综合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各类农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合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各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
3、土地利用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及发展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设重点项目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将规划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执行规划公示制度,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4、第三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推进规划战略目标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规划实施动态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IZe前三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切实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结合鸡西市正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的奋斗目标,按照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5、确定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规划范围为鸡西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鸡西市区、密山市、虎林市和鸡东县,总面积为公顷。规划经批准后纳入鸡西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严格执行。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各项用地活动必须遵守规划。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一、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鸡西市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为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项
6、,建设用地85846公项,其他土地546269公项。(一)农用地全市农用地面积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71.9%,其中耕地71646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4.3%;园地3483公顷,占0.2%;林地796919公顷,占49.3%;牧草地25024公顷,占1.6%;其他农用地74840公顷,占4.6%。(二)建设用地全市建设用地面积85846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3.8%,其中城乡建设用地59831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9.7%;交通用地4529公顷,占5.3%;水利设施用地20941公顷,占24.4%;其他建设用地545公顷,占0.6%。(三)其他土地全市其他土地面积546269公顷,占全
7、市土地面积24.3%,其中水域218904公顷,占全市其他土地面积的40.1%;自然保留地327365公顷,占59.9%。二、土地利用特点(一)耕地林地集中分布,有利于农用地综合利用鸡西市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1.9%,林地占35.4%,耕地地势平坦、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地处兴凯湖平原的虎林市和密山市,便于集约利用、规模经营;林地主要分布在老爷岭及完达山山脉连绵的鸡西市和鸡东县北部,山体不高,森林茂密。由于耕地、林地集中分布,便于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利用。(二)工矿用地在建设用地中比重较大,并呈分散状布局鸡西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形成以煤炭生
8、产和煤炭深加工为主,工业种类齐全、交通设施便利,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鸡西市建设用地比重为3.8%,建设用地中工矿用地占有较高的比重,城镇工矿用地占建设用地24.3%,高于全省23.3%的平均水平,列全省第七位。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恒山区、城子河区、滴道区、鸡东县,充分体现了煤矿城市用地分散、城镇工矿用地比重大的特点。(三)水域面积大,为发展水产养殖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鸡西市域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4条,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8条。穆棱河由西南向东北穿过鸡西市全境,乌苏里江为中俄界河,此外还有湖泊和水库、泡沼。水域面积为218904公顷,总蓄水量273.37亿立方米。
9、广阔的水面,丰富的蓄水量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特别是位于密山市境内的大小兴凯湖,水面宽阔,水质良好,十分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四)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鸡西市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密山市、虎林市,以荒草地为主,荒草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水资源比较丰富,整理开发条件较好。特别是虎林市阿布沁河,七虎林河沿岸的荒草地,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地开发后,利用地下水发展水田,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密山、虎林一带过去是全国著名的“北大荒”,耕地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农垦系统的耕地土壤肥沃
10、,集中连片,机械化耕作程度高,为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加,各项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实行拉动内需的刺激性经济政策,公路、电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煤化工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增多,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工作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二)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亟待提高鸡西市是因煤而生的资源型城市,城市建设多依矿而建。由于受煤炭分布的影响,城市格局比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规划期内对鸡西市城镇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因煤
11、炭开采而产生的采煤塌陷区面积较大,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鸡西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因长期进行煤炭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给鸡西市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困难,已有184公里排水道、22个水源地、35.5公里铁路、60座桥梁、8个变电所因采煤沉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鸡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供给约束力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通过规划的正确实施,充分发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
12、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主要控制指标及完成情况(一)耕地保有量上轮规划安排规划期内全市耕地面积725076公顷。2005年鸡西市耕地总面积716465公顷,可以完成上轮规划确定的201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上轮规划安排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07058公顷,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638189公顷,完成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三)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面积上轮规划安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1209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为2953公顷。1997年至2005年末,全市新增建设用地164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规划指标的13.6%;规划期
13、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123公顷,占规划控制指标的38.0%o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数量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四)退耕还林上轮规划安排规划期内退耕还林面积5563公顷,年均退耕面积397公顷。1997年至2005年末,全市实施退耕还林9932公顷,完成上轮规划指标。(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上轮规划安排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35382公顷。1997年至2005年末,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21616公顷,完成规划控制指标的61.1%。二、上轮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一)加强耕地保护,耕地数量、质量得到提高鸡西市在上轮规划实施期间,本着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
14、国策,把保护耕地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期间,统筹规划各类用地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及农业用地结构调整等工作,并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同时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使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上轮规划期间,鸡西市耕地总量呈增加趋势,2005年末全市耕地面积达到716465公顷,增加耕地12496公顷。(二)通过上轮规划的合理实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规划实施期间,通过统筹规划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增加了土地的地产收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有利稳定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巩固商品粮生产基地,带来可观社会经济效益。(三)加强土地生态
15、建设,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效果上轮规划对期内土地生态建设目标做了具体安排,并对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做了具体安排,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实施退耕还林9932公顷,期内实施水土流失治理2930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80000公顷,均超额完成了规划安排的各项指标,有效的促进了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四)发挥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通过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规划确定的主要用地指标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强化了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实施管理,使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在规划的宏观调控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进一步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资源的配置得到了
16、优化,促进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世纪头二十年,是鸡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鸡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黑龙江省配套政策、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规划、两大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等规划的实施,为鸡西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总体目标的实施,建设工业强市、绿色食品大市和财政富市愿景的实现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鸡西市土地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一)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十大工程”,为鸡西市优化产业用地
17、布局创造了条件鸡西市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规划中的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规划、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规划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建设规划、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和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规划都将鸡西市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进行了规划和安排。为鸡西市进一步加快煤电化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扩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鸡西市将按照这些规划的战略部署和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格局。而产业格局的优化和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用地布局,给优化产业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二)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出台,为鸡西市
18、加强耕地保护,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鸡西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市内辖农垦系统的11个国营农场,耕地集中连片,土地肥沃,适合开展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加上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惠农政策,尤其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相关政策,都给鸡西市全面开展规模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国家出台一系列土地整治的政策和措施,为鸡西市做好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和黑龙江省已经将鸡西市所辖的虎林市和密山市确定为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规划重点建设区域,加上近几年国家也加大对煤矿城市采煤沉陷区治理的资金投入,这些都给鸡西市规模化土地整治带了资金和技术,为开展规模化土地整治创造了有利条
19、件。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规划期内鸡西市土地利用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一)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长,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规划期内,随着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的实施,鸡西市经济社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期内全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旅游业的发展,都需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要占用耕地。鸡西市兼顾着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炭城市和粮食生产基地的双重职能,区内辖农垦系统的多个农场,分布着大量的优质耕地。一方面,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耕地;另一方面,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又
20、不宜对其他土地过度垦殖。建设占用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使鸡西市未来的耕地保护形势比较严峻。(二)局部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保护和治理任务繁重鸡西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城市,多年的煤炭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工矿废弃地和采煤塌陷地,由此而引发的地质次生灾害,造成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另外部分地区由于小开荒和过度垦殖等因素影响,使得林地面积减少,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任务繁重。(三)土地利用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给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城镇建设偏重外延扩张,工业用地粗放利用,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比较散乱,存在一定比例的空心村和闲散地,少
21、数地区建设用地的低效、粗放利用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矛盾突出,给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以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一、依托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规划,将鸡西市建设成为龙江东部煤电化工业基地鸡西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规划期内鸡西市将依托政策优势和资源优
22、势,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要求,适度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煤电转化步伐,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规划确定的发展和建设目标。二、依托丰富的水土资源,建设现代农业基地鸡西市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之一,也是黑龙江省重点产粮地区之一。鸡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气候温和,雨量适度,无霜期长。耕地土壤以白浆土、河淤土、水稻土、草甸土为主。肥沃的土地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蔬菜等,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全市有11个大型国有农场,粮食平均年产量超过130万吨。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国家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主辅换位、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土地整治的各项政策,把鸡西市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基地。三、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口岸城市鸡西地处中俄边界,是我国东北部的边境口岸城市。境内中俄边境线长641千米,已开通密山当壁镇和虎林吉祥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过货能力180万吨,与俄罗斯、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鸡西市政府依托边贸区位优势,拟将鸡西市建设成为龙江东南部地区重要的边贸口岸城市。同时鸡西市境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集雄、奇、秀于一身,冰
24、雪、湖泊、湿地、森林、古墓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丰富。鸡西市政府拟依托现有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构建以兴凯湖、乌苏里江和麒麟山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格局,加快以兴凯湖、北大荒文化为中心和以虎头、乌苏里江、珍宝岛为中心的两大旅游精品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发挥“名湖”和“界江”效应,把兴凯湖和乌苏里江打造成为夏季旅游度假精品。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使旅游业成为鸡西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一、以保护耕地为重点,合理安排其他各类用地规划期内,各项土地利用都要紧紧围绕保护耕地这一中心,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及用地都本着“不占、少占耕地,尤其是少占优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原则,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破坏和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鸡西市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2006 202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