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PPT课件.ppt
《《气候的形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的形成》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气候的形成(1),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2006-11-29,2,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气候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外因如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大陆飘移、火山活动等。外部因子必须通过系统内因才能对气候产生影响。,2006-11-29,3,气候系统的属性(四个方面),热力属性,包括空气、水、冰和陆地表面的温度;另外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最主要的外部因子,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辐射、反射、散射、传导、吸收、透射、放射等热力属性。,2006-11-29,4,动力属性,包括风、洋流及与之相联系的垂直运动和冰体运动
2、;它与气候系统内部的能量转换密切相关。,2006-11-29,5,水分属性,包括空气湿度、云量及云中含水量、降水量、土壤湿度、河湖水位、冰雪等;水份循环是气候系统内部复杂物质交换的突出例子之一。大气中的最大热源就是这种潜热输送。,2006-11-29,6,静力属性,包括大气和海水的密度和压强、大气的组成成分、大洋盐度及气候系统的几何边界和物理常数等。以上这四种属性在一定的外因条件下,通过气候系统内部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而相互作用,并在不同时间尺度内变化,形成不同时期的气候特征。,2006-11-29,7,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由以上各属性的分析,可将气候形成的因子归纳为:太阳辐射宇宙地球
3、物理因子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下垫面因子(包括海陆分布、地形与地面特性、冰雪覆盖)人类活动的影响,2006-11-29,8,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一、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白昼长度。1、日地距离b: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为:,2006-11-29,9,2、太阳高度:通过上式可以求出任一地点、任一天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流入量的日变化,以及一年中任一天白昼时任一时刻,地球表面水平面上天文辐射的分布。(对上式求积分,可得某纬度某日天文辐射日总量。P156式6.8),2006-11-29,10,3、白昼长度:因日出日没的时角绝对值相等,所以20就是白昼长
4、度。,2006-11-29,11,二、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全年赤道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从赤道向极地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极小值出现在极点。夏半年在2025的纬度带,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由此向赤道和极地递减,最小值在极点。夏半年太阳位于天顶的时间以回归线附近最长。又因纬度愈高,太阳高度角虽趋于减小,但一天之中的白昼时间却愈增长,所以太阳辐射随纬度增高而递减,但递减程度趋于和缓,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值较小。冬半年赤道获得太阳辐射最多,随纬度增高迅速递减。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值大。因冬半年随纬度增高,太阳高度角和白昼时间均迅速递减的缘故。同一纬度,冬、夏太阳辐射的差值,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即太阳辐射的年振幅随纬
5、度增高而增大。,2006-11-29,12,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环流因子,大气环流因子(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因子,2006-11-29,13,一、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全球10m深的海洋水的总质量就相当于整个大气圈的质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约有80为海洋所吸收,且将其中85左右的热能储存在大洋表层,这部分能量再以长波辐射、蒸发潜热和湍流显热等方式输送给大气。海洋还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大约86的水汽来源。这种热量的输送,既影响了大气的温度分布,又是驱使大气运动的能源,在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中极为重要。海洋是大气环流运转的能量和水汽供应的最主要源地和储存库。同时也是CO
6、2的巨大贮存库,它也通过调节大气中的CO2含量来影响气温和环流。,2006-11-29,14,2、大气对洋流的影响海洋是从大气圈的下层向大气输送热量和水汽,大气运动所产生的风应力向海洋上层输送动量,使海水发生流动,形成“风生洋流”,亦称“风海流”。世界洋流分布与地面风向分布密切相关。,2006-11-29,15,在热带、副热带海洋,北半球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向流动,在南半球则作反时针向流动。因信风的推动,在赤道具有由东向西的洋流,在北半球称北赤道洋流,在南半球称南赤道洋流。为维持海水的连续,于是在南北赤道洋流间自然就发展一种补偿洋流,方向与赤道洋流相反,由西向东流,称赤道逆流。,
7、2006-11-29,16,暖流:在副热带高压西侧,具有流向中高纬度方向的洋流。例如,大西洋中的湾流水温就很高,势力也很强,它不仅有北赤道洋流的水流汇入墨西哥湾,而且还有一部分南赤道洋流注入,然后出佛罗里达海峡,沿美国东岸北流。这支暖洋流流量大,对沿岸气候影响特别显著。与此相对应,在北太平洋西部有黑潮暖流,在南太平洋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在南印度洋有莫桑比克暖流,南大西洋有巴西暖流。,冷流:在副热带高压北侧盛行西风,上述暖洋流在副高西侧向极地方向流到纬度40附近,乃受西风影响折向东流,遇到大陆,分向南北流动,在北半球向南的一支沿副高东侧南流,因为这种洋流是从高纬向赤道方向流动,其温度比流经地方的水
8、温低,所以是冷流。例如,在北大西洋沿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冷流,在北太平洋沿美国西岸有加利福尼亚冷流,在南太平洋有秘鲁冷流。,洋流的流向除受风力作用外还受地转偏向力和海水摩擦力的作用,因此洋流的流向并不和风向一致,在北半球要向右偏,南半球要向左偏。洋流的流速远比风速小。从铅直方向而言,洋流的速度以海洋表面为最大,因摩擦力的影响,愈向下层流速愈小,至一定深度减弱为零。,2006-11-29,17,3、海水的辐合与辐散:海洋不是无界的,风场也是不均匀的,风生洋流会产生海水质量的辐合和辐散,特别是在海岸附近,由于侧边界的作用这种辐合和辐散作用尤为明显。例如在热带、副热带大陆西岸,因离岸风的作用,把表层海水
9、吹流而去造成海水质量的辐散,必然引起深层海水上翻(Upwelling),由于深层海水水温比表层水温低,因此在上翻区海水水温要比同纬度海洋表面的平均水温为低。相反,如果风向改变,海水质量在此辐合,必然引起海水下翻(downwelling),海面水温将显著增高,厄尔尼诺事件就与此有密切关系。,2006-11-29,18,4、洋流对大气层结的影响:在暖海水表面一般是水温高于它上面的气温,海面向空气提供的显热和潜热都比较多,不仅使空气增温,且使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利于云和降水的形成。热带气旋大都源出于低纬度暖洋流表面即系此故。在冷洋流表面,空气层结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而不易产生降水,因此在低纬度大陆西
10、岸往往形成多雾沙漠。,2006-11-29,19,二、环流与热量输送,它一方面将低纬度的热量传输到高纬度,调节了赤道与两极间的温度差异,另一方面又因大气环流的方向有由海向陆与由陆向海的差异和洋流冷暖的不同,使同一纬度带上大陆东西岸气温产生明显的差别,破坏了天文气候的地带性分布。,2006-11-29,20,1、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 大气环流输送形式有平均经圈环流输送和大型涡旋输送两种。在3070N地带潜热的经向输送以大型涡旋输送为主,平均经圈环流次之,但在低纬度则基本上由信风与反信风的常定输送来完成,即平均经圈环流。在环流的经向热量输送中,洋流的作用占33,大气环流的作用占67。在低纬度地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候的形成 气候 形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4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