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基本原则》PPT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及含义 体现了民法的基本价值,并贯穿于各种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1、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2、贯穿于各种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 3、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指导功能:贯穿于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始终 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2、约束功能:约束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法规范与基本原则冲突时的处理)3、补充功能:基本原则可弥补成文法的不足,2.1民法的基本原则,三、传统民法的基本原则 1、人格平等原则 2、私有财产神圣原则 3、契约自由原则(意思
2、自治)4、过失责任原则 四、现代民法基本原则的修正 1、诚实信用原则 2、公序良俗原则 3、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2平等原则,一、民法通则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反映,是宪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体现。二、平等原则的含义和体现 1、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2、主体的地位平等 3、主体平等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4、主体的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三、实质上的平等和形式上(程序上)的平等四、我国民法规定平等原则 这一传统民法上自明之公理的现实意义。,2.3自愿原则,一、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
3、,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行为自主,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思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以平等原则为基础,是其必然延伸。同时意思自治也意味着责任,是主体独立承担责任的前提。二、自愿原则的含义和体现 1、民法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以当事人意思为优先。契约自由 2、民事主体依法进行民事活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干涉 3、任何人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2.4公平原则,一、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以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为前提,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二、公平原则的含义和体现 1、民事
4、立法中的权利义务法律规范要体现公平(合同约定不明的补充、公平责任)2、民事司法中审判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纠正自愿原则的偏差(显失公平行为的可撤销性,情势变更)3、民事活动要符合公平原则,民事主体要公平承担民事权利和义务(不合理的格式条款)4、公平原则不等同于等价有偿,采用主观判断标准,不得对抗自愿原则。,2.5诚实信用原则,一、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是市场经济下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功能:不仅具有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功能,同时具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以及解释和补充法律规范的功能。“帝王条款,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二、含义和体现 1、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
5、应该诚实、不欺诈,不损害他人利益 2、民事主体应该恪守信用,履行义务 3、赋予法官以衡平权,填补法律漏洞,维护社会正义,2.6公序良俗原则,一、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功能:用以限制私法自治的滥用二、违反公序良俗的类型 1、危害国家 2、危害家庭 3、违反性道德 4、射倖行为 5、违反人格尊严 6、限制自由 7、违反公平竞争 8、违反消费者保护 9、违反劳动者保护 10、暴利行为,2.7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一、概念: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过正当界限,损害了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产生于德国民法典:“权利之行使不得专以损害他人为目的”功能:克服私权绝对、意思自由原则的弊端,平衡个人权利和社会公益。二、权利滥用的判断标准 损人不利己 1、主观上有损害他人的故意(以社会通念判断 2、客观上有损人不利己(或损人大于利己)的后果三、权利滥用的后果 权利得不到法律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