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PPT课件.ppt
《《毒理学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理学基础》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毒理学基础,Dept.of Health Toxicology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Yueming JIANG M.D.,P.D.,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一、描述毒理学二、机制毒理学三、管理毒理学四、毒理学科学与艺术,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一、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二、启蒙时代毒理学三、现代毒理学,第三节 毒理学展望,一、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二、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三、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四、从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五、从传统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六、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毒理学与药理学
2、的异同点,毒理学最先是从药理学发展而来。毒理学接触相毒物动力相毒作用相药理学药剂相药物动力相药效相,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几个基本概念: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 毒物的分类:9大类,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1.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 应能力。2.非损害作用,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 人体的毒效应谱,一、毒效应谱二、毒作用分类 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或全身作用 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超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作用于
3、 人体的毒效应谱,三、选择性毒性、靶器官和高危人群四、生物学标志 暴露生物学标志 效应生物学标志 易感生物学标志,第三节 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一、剂量和暴露特征二、剂量-反应关系和量-反应、质反应三、量反应和剂量-效应曲线四、质反应和剂量-反应曲线五、毒物兴奋效应六、时间因素,第四节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第五节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1 致死剂量或浓度 a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b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c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d 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 2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一、毒性参数和安全限
4、值 3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4 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5 未观察到作用水平(NOEL)6 阈值 7 安全限值二、剂量-反应关系比较(一)比较剂量-反应关系(二)药物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三)安全范围和暴露范围(四)强度和效能,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一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1 被动转运 a 简单扩散 b 滤过 2 特殊转运 a 主动转运 b 易化扩散 c 膜动转运:吞噬和胞饮作用,胞吐作用,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二 吸收 经胃肠道吸收 经呼吸道吸收 经皮肤吸收 经其他途径吸收(如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5、,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三 分布 1 外源化学物在组织器官中的贮存(如血浆蛋 白、肝脏、肾脏、脂肪组织、骨骼)2 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四 排泄 1 经肾脏排泄 2 经粪便排泄 3 经肺排泄 4 其他途径排泄,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生物转化酶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相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相反应(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结合 硫酸结合 谷胱甘肽结合 甲基化反应 乙酰化反应 氨基酸结合影响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某些因素 毒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毒物代谢酶的抑制和激活,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经典毒物动力学基本概念:速率类型、房室类
6、型 房室模型和时-量曲线 基本参数:表观分布容积(Vd)消除速率常数(Ke)曲线下面积(AUC)半减期(t1/2)清除率(CL)生物利用度(F)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一 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一)毒物的吸收(二)毒物进入体循环前的清除 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一)促进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毛细血管内皮的多孔性 2 专一化的膜转运 3 细胞器内的积蓄 4 可逆性细胞内结合,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二)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血浆蛋白结合 2 专一化屏障 3 贮存部位的分布 4 与细胞内结合
7、蛋白结合 5 从细胞中排出(三)排泄与重吸收 1 排泄 2 重吸收,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三 增毒与解毒(一)终毒物的形成 1 终毒物的概念 2 终毒物的分类(4类)亲电子剂 自由基 亲核物 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物,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三 增毒与解毒(二)解毒作用 1 解毒的概念 2 分类 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 核物的解毒 亲电子剂的解毒 自由基的解毒蛋白质毒素的解毒 3 解毒失败的原因 解毒能力耗竭 解毒酶失活 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 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反应的类型 非共价结合 共价结合 去氢反应 电子转移 酶促反应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8、 靶分子的功能失调 靶分子的结构破坏,第三节 细胞调节功能障碍,毒物引起细胞调节功能障碍(一)基因表达调节异常 1 基因转录调节障碍 2 信号转导调节障碍 3 细胞外信号产生的调节障碍(二)细胞瞬息活动的调节障碍 1 电可兴奋细胞的调节障碍 2 其他细胞活动的调节障碍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障碍(一)细胞内部维持的损害(二)细胞外部维持的损害,第四节 修复障碍,损伤修复机制(一)分子修复(二)细胞修复(三)组织修复修复障碍及其引起的毒作用(一)修复障碍(二)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 炎症 2 坏死 3 纤维化 4 致癌作用,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第二节 机体因素第三节 环境因素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 基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