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ppt
《《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毒理基础,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1节,第2节,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节,第4节,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其它有机类毒物中毒及其防治,一、基本概念(一)职业卫生毒理学及其研究内容职业卫生毒理学属于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职业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性质和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外推至人类,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发生机会与频率,并作出定量的安全性评价。,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职业卫生毒理学属于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
2、人类职业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性质和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外推至人类,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发生机会与频率,并作出定量的安全性评价。,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二)毒物、毒性及毒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毒性指某种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不良效应的能力。毒性大小与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及物质本身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进入机体的化学物引起的不良生物学效应,亦称为毒作用或毒效应。,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三)剂量及其效应或
3、反应给予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数量称为剂量,其单位一般为mg/kg体重。按剂量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如下:(1)绝对致死量(LD100)(2)半数致死量(LD50)(3)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4)中毒阈剂量(toxic threshold level),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四)中毒及其表现形式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职业中毒按毒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等表现形式。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
4、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如表3-1所示。慢性职业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表3-1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二、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式与分类生产性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经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多种形式,同一种毒物在不同行业或生产环节中又有差异,可来自于原料、中间产物、添加剂、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分类方式很多。,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一)按用途分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化
5、学毒物,有些是作为原料、有些是作为中间产品、有些是作为中间产品、有些是作为辅助原料。(二)按化学结构分类在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毒性一般也增大(只适合于庚烷以下)。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其毒性也越大,如乙炔乙烯乙烷。在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甲基或乙基所取代,其毒性相应减弱;被氨基或硝基取代,则具有明显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三)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1.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
6、、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2.窒息性气体 它又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3.麻醉性毒物 大多数有机溶剂蒸气和烃类对人体具有麻醉样毒性作用。有苯、汽油、丙酮、氯仿等。,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4.溶血性毒物 该类毒物进入机体后,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与红细胞结合,破坏细胞膜或形成赫恩兹小体,导致溶血,因溶血可造成对肾脏的损害。有砷化氢、苯肼、苯胺、硝基苯等。5.致敏性毒物 化学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损伤反应,与接触毒物剂量无关,而与发病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有:金属化合物,如铂盐、镍盐等;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有机磷杀虫剂,如对硫磷、敌百虫等。,
7、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四)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1.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3.血液系统 4.循环系统5.肝脏6.肾脏,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一)呼吸道 生产性毒物经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到达肺部,由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毒作用发生快。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接触毒物的量,其次是血气分配系数;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吸收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此外,肺通气量、肺血流量及劳动强度亦可影响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二)皮肤 毒物经皮吸收的途经
8、有两种,一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而进入血循环;另一种是通过汗腺,或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绕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影响经皮肤吸收的因素有: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皮肤的接触部位、面积,环境温度、湿度。(三)消化道 毒物可经整个消化系统的粘膜层吸收。,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四、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化学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可简单地分成相互有关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四个过程。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又可分为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和特殊转运(主动转运、载体扩散、胞饮和吞噬)等两个过程。而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9、 毒物与职业中毒,(一)吸收与分布吸收是化学物通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被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的化学物在体内循环,并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影响化学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化学物的理化特性;化学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及所形成的浓度梯度;在组织中的血液流量,决定于血液的血流量与器官的质量之比;有些器官组织具有特殊的屏障功能,主要的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化学物在体内分布不同还表现为其在某些组织和器官中相对集中的蓄积形式,有:(1)血浆蛋白(2)脂肪(3)骨骼,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通常是通过生物代谢将毒物转变为极性较强
10、的亲水物质,从而加速其随尿或随胆汁排出,其过程概括为两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亦称结合反应。影响化学物生物转化的因素包括物种和个体差异、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代谢饱和状态等。多数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后变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通常也将这种转变叫做生物解毒作用;反之叫代谢活化。,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三)排泄 吸收进入机体的化学物,经分布和代谢转化后由体内向体外转运消除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多种,多数化学物主要经尿,其次是经胆汁;气态和挥发性化学物可经肺随呼出气排出;某些化学物可通过分泌腺随乳汁、汗液、唾液排出,或通过指甲和毛发排出。化学物
11、在排出过程中,也可能对排泄器官或排出部位造成继发性损害。例如,肾排出铅、汞、镉等,可致肾近曲小管损害;砷自皮肤汗腺排出可引起皮炎;汞自唾液腺排出可致口腔炎等。,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五、生产性毒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一)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机制1.直接损害作用 有些化学物对接触部位的皮肤、粘膜、组织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但此作用常因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不同而异。,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2.生物化学作用1)进入体内的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常见的主要中毒机制之一。化学物对酶的抑制方式有:与酶分子中的金属或活性基团反应;与
12、酶的激动剂结合;与辅酶的作用。2)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可能是许多化学物引起生物膜受损或细胞坏死的原因,也是致癌的机制之一。3)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可与机体的重要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脂类)进行共价结合,从而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4)Ca2+是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细胞的功能。,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两个方面。化学物直接作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引起免疫抑制作用。如某些大气污染物,如臭氧、二氧化氮、光化学烟雾、生产性粉尘等能降低肺巨噬细胞的吞噬力,使肺部防御能力受
13、损,导致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力降低。,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二)影响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特性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气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车间空气中,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其危害程度与毒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纯度等等因素有关。2.毒物作用条件(1)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2)毒物的联合作用(3)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3.机体因素 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人体对进入的毒物,通过解毒和排毒过程,以消除其毒作用。有些毒物可被体内的酶转化,经过水解、氧化、还原和结合等方式,大多成为低毒或无毒物
14、而排泄。也有些先经过转化使其毒性增加,然后再继续解毒而排出,主要在肝脏内进行。4.社会、心理、经济因素 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六、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一)主要临床表现职业中毒按主要受损系统而具不同的表现:1.神经系统(1)中毒性脑病(2)多发性神经炎(3)神经衰弱综合征,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2.呼吸系统一次大量吸入某些气体如氨、氯、二氧化硫等急性中毒时可引起喉痉挛、声门水肿,甚至发生肺水肿,病情严重时可发生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
15、有些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如氯气等,使鼻粘膜内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极快的反射性呼吸抑制;麻醉性毒物及有机磷农药等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有机磷农药还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呼吸肌瘫痪,呼吸抑制,造成窒息。3.血液系统(1)造血功能的损伤(2)血红蛋白变性(3)溶血性贫血,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损伤包括口腔病变、胃肠病变和肝损伤。5.循环系统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心血管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有的化学物以心脏为靶器官或作为靶器官之一。6.生殖系统生产性毒物对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可分为对生殖器官的损害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
16、职业中毒,7.泌尿系统许多职业有害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对肾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性。8.皮肤皮肤往往最先接触职业有害物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9.其他如角膜、结膜刺激性炎症;角膜、结膜坏死、糜烂;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甚至失眠等。有的毒物还可引起骨骼改变等。,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二)职业中毒的诊断1.职业史包括工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机会和接触程度、环境条件资料。2.体格检查应根据职业因素所致疾病的特点,如职业史比较明确,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明确,选择某些项目重点检查。,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3.实验室检查有些
17、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不明显,需依靠实验室检查,主要有:测定生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以检测身体吸收量,如尿、头发、指甲等中的重金属;测定排出代谢物的量,如吸收苯系物后,可分别测定尿中酚、马尿酸或甲基马尿酸;测定机体受职业危害因素作用后的生物学或细胞形态的改变,如对接触苯者检查血常规,必要时检查骨髓像等。此外,对慢性职业中毒,往往需要长期动态随访,才能做出最后判断。对一些病因未能确定的临床表现,要排除职业因素以外的疾病,这是职业中毒诊断中的重要手段。,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七、职业中毒的治疗和预防1.治疗(1)现场急救(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3)特效解毒药的应用(4)对症治
18、疗,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2.预 防(1)根除毒物和降低毒物浓度(2)个体防护(3)工艺、建筑和生产工序的布局(4)安全卫生管理(5)职业卫生服务,第一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一、金属类毒物概述金属对人体的作用,可以仅有局部作用,也可以有全身反应,有的也可能是过敏源、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致癌物。每一种金属的毒性都依赖于金属本身的氧化状态;许多金属可以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而这些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与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截然不同;金属还有致癌作用,有充分的流行病资料证实镍、铬、砷对人类的致癌作用。金属毒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一般主要通过和体内巯基及其他配基形成
19、稳定复合物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种特性构成了用络合剂来治疗金属中毒的基础。,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二、铅中毒及其防治1.理化特性铅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质地较软的蓝灰色重金属。比重11.3,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为铅烟。2.职业接触机会(1)铅矿开采及冶炼(2)熔铅作业(3)铅化合物使用,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3.毒理铅对红细胞,特别是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具有较强的毒作用,形成点彩细胞增加;在铅作用下,骨髓幼稚红细胞可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在细胞内可与蛋
20、白质的巯基结合,干扰多种细胞酶类活性;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皮层-内脏调节障碍,使末梢神经传导速度降低;铅可致外周血管痉挛和肾脏受损。,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4.毒作用表现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3)血液及造血系统 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4)其它 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的损害。,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5.预防原则(1)降低铅浓度
21、1)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2)加强通风。3)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4)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3)职业禁忌症 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等。,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6.处治原则对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对轻度中毒,驱铅治疗
22、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对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对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治疗和休息。铅中毒的治疗方法有驱铅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三、汞中毒及其防治 1.理化特性汞,俗称水银,为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13.5,熔点-38.9,沸点356.6,在常温下即能蒸发,蒸气比重6.9。汞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元素汞、无机汞和有机汞。2.职业接触机会1)汞矿开采及金属冶炼 2)电工器材、仪器仪表制造和维修 3)化工生产及含汞药物 4)其它,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3.毒理金属汞主要以蒸气
23、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吸收率可达70%以上。汞在体内可诱发生成金属硫蛋白;汞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并可经乳汁分泌;进入体内后,与蛋白质的巯基(-SH)具有特殊亲和力。4.毒作用表现(1)急性中毒 急性汞中毒较少见。一般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伴有发绀、气促、肺水肿等。(2)慢性中毒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5.预防原则(1)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2)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3)职业禁忌症6.处治原则患者应脱离汞接触作业,进行驱汞及对症治疗。,
24、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四、砷中毒及其防治1.理化特性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伴生于各种黑色或有色金属矿中。砷有灰、黑、黄三种同素异构体,其中灰色结晶具有金属性,质脆而硬,比重5.73,熔点814,615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2.职业接触机会铅、铜、金及其它含砷有色金属冶炼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在空气中,形成氧化砷。处理烟道和矿渣、维修燃烧炉等都可接触三氧化二砷粉尘。从事含砷农药(如砷酸铅、砷酸钙)、含砷防腐剂(如砷化钠)、除锈剂(如亚砷酸钠)等制造和应用的工人可接触砷。工业中,在
25、有氢和砷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如有色金属矿石和炉渣中的砷遇酸或受潮时,可产生砷化氢。非职业接触主要来源于砷污染的井水,敞灶燃烧含砷煤以及砷污染的食品。,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3.毒理职业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吸收入血的砷化合物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砷是一种细胞原生质毒。在体内,砷是亲硫元素,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从而引起食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及功能改变,这是砷中毒重要毒性机制。砷化氢是强烈溶血性毒物,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溶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溶血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毒物与职业中毒 毒物 职业 中毒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