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制作食用菌基料、制作饲料技术模式.docx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制作食用菌基料、制作饲料技术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制作食用菌基料、制作饲料技术模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秋熟作物秸秆露天不焚烧的工作目标,本市农机与农艺部门在总结历年水稻秸秆还田试验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结合本市近几年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要途径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并拟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一、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特点(一)秸秆量大,机具配置要求高。水稻亩秸秆量可达650公斤左右,每平方米秸秆量0.97公斤左右,机械化全量还田的机具配置要求和动力消耗比较高,作业成本增加。(二)腐熟时间长,农艺技术要求高。稻秸秆收获以后为秋冬季,后茬主要是绿肥、大田青菜和休闲地,低温和旱作减缓秸秆
2、的腐熟,水稻种植时会遇到上年水稻秸秆未完全腐熟、漂浮地表等现象,影响水稻机械化种植质量和水稻产量,必须通过相关农机农艺措施提升还田质量。(三)气候和土壤条件差,还田作业难度高。水稻收获期常遇秋雨,不利于农机作业,特别是松、金、青地势低洼地区,土壤粘性强,水稻收获后如遇秋雨不利于深翻深耕,机械还田难点较大,应根据气候条件合理选用秸秆还田方式,提高作业水平。(四)秸秆还田作业持续时间跨度长。从收获水稻切碎抛洒秸秆起,根据茬口布局,延续至下一年度种植水稻止。二、技术方案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应结合机具配置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后荏作物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秸秆还田技术路线,科学制定适合本市涉农区域秸
3、秆还田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下以绿肥为主要后茬作物拟定技术方案,不成规模的二麦和油菜可根据种植特点作相应的调整。技术方案A:以绿肥为主要后茬作物及深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少量的大田青菜、二麦和油菜,可根据种植特点作相应的调整。(一)深翻深埋秸秆机械化还田1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水稻一切碎均匀抛洒一深翻深埋2 .特点:秸秆还田效果好。通过圆盘犁、锌式犁、翻转犁等机械可以将作物秸秆埋入20厘米以下的泥土中,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种植。前期机械作业要求低。机械收割的割茬可适当提高,切碎的长度可适当加长,抛洒的均匀度可适当降低,有利于发挥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对后茬作物生长影响小。由于秸秆埋入深度超过20厘米
4、,其在地下腐烂过程中挥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离后茬作物根系较远,对其生长造成的伤害较小。农机装备投入大。需配备圆盘犁、锋式犁、翻转犁等深翻深埋机械和重型耙整地机械,同时动力配备在75马力以上。3 .适用范围:深翻深埋秸秆还田适用于土壤耕作层浅、水稻收获期间气候晴好、土壤含水量低、后荏作物种植时间较为宽裕且机械配置条件较好的区域;或冬季休闲的田地。本市松、金、青等地区,在秋雨集中年份不适用此技术方案。(二)旋耕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1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水稻一切碎均匀抛洒T旋耕(正、反转)T播种T开沟覆土2 .特点:作业环节增加。与传统人工种植模式相比,增加了一次旋耕作业。动力配置低。一般采用70马力
5、以上拖拉机即可以带动机具进行正常作业。作业要求高。收获时留茬要低,需进行切碎和均匀抛洒。还田效果一般。秸秆只能埋入田地10厘米左右。对后茬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还田效果一般,部分经切碎的秸秆还滞留在地表上,影响播种质量。3 .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好且习惯于绿肥人工撒播的区域或田块。(三)套播秸秆机械化还田1 .技术路线:人工撒播(收获前3-5天)T机械收获水稻T切碎均匀抛洒T开沟覆土2 .特点:作业环节少。采用免耕作业,开沟覆土,减少了旋耕作业环节。动力配置低。一般采用70马力以上拖拉机即可以带动机具进行正常作业。作业要求高。收获时留茬要低,需进行切碎和均匀抛洒。还
6、田效果差。秸秆一般覆盖在泥土表面。对后茬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大部分经切碎的秸秆还滞留在地表上,影响出苗和后期生长。3 .适用范围:适用于晚熟水稻田块并且土壤耕作条件差的田块或区域。技术方案B:水稻种植前对深翻、绿肥、青菜等田块残留水稻秸秆、包括绿肥茎秆的还田技术方案。1 .技术路线:旋耕或犁翻埋茬T翻转浅耕埋茬T平整埋茬T机械种植压荏。2 .特点:作业环节相衔接。依次提高还田质量,适合水稻机械化种植。动力配置低。一般采用70马力以上拖拉机即可以带动机具进行正常作业。作业要求低。在秸秆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对留茬高低、秸秆长短要求不高。还田效果好。秸秆大部分被埋入地表10厘米处,地表秸
7、秆少。有利于水稻机穴播、机插秧等水稻种植,提高出苗率、提高插秧质量等。3 .适用范围:适用于水稻种植前对深翻晒望、绿肥茬、青菜茬、休闲田等田块或区域。三、其它技术要点(一)使用带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根据生产实际,可选用秸秆切碎还田机增加一次作业z提高切碎和均匀抛洒的效果。(二)低茬收割,割茬高度不大于15厘米。(三)秸秆切碎,切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进行均匀抛洒,保证后序播种质量。(四)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漏耕、减少重耕及转弯次数。(五)作业质量要求:耕深稳定性85%碎土率80%;埋茬深度4厘米以上,覆盖率55%;大田地表经平整后,田块高低落
8、差43厘米。附件2水稻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技术模式为进一步支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继续探索和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模式,结合本市取得的水稻秸秆制作食用菌基料研究成果,提出以水稻秸秆制作基料生产食用菌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将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指导生产。一、技术概述近年来,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食用菌可以利用稻麦秸秆、绿化果树废枝等农业废弃物,一方面为自身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另一方面其利用后的培养料还可作为饲料和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二、技术方案(一)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
9、技术需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规程执行: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产地环境、品种选用、栽培模式、栽培季节、栽培管理、质量要求、病虫害防控、加工、包装与贮运以及溯源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
1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T12728食用菌术语GB/T24616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2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产地环境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农田或林地作为栽培场地。栽培场地环境应符合NY/T391和NY/T2
11、375的规定。5 .品种选用应选用适于上海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栽培菌种应符合NY/T528规定的质量要求。6 .栽培模式6.1 水稻田就地栽培水稻收割后应就地收集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每亩实际栽培铺料面积应为400m2o栽培料用量应为30kgm240kgm20集中栽培用地面积不宜超过100亩。6.2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生产不应影响林地功能和林地原有生态环境。每亩实际铺栽培料面积应为200m2。栽培料用量应为30kgm2-40kgm2o集中栽培用林面积不宜超过50亩。6.3 大棚栽培在管棚内栽培大球盖菇,栽培铺料面积不应少于大棚面积的23o栽培料用量应为30kgm240kgm2o集中栽培面积不宜超过
12、60亩。7 .栽培季节栽培大球盖菇,可在气温828时播种,最佳温度为1522oCo上海郊区宜在9月中下旬至12月底期间播种。8 .栽培管理8.1 栽培材料主要原材料宜用当年收获的水稻秸秆,辅料可用稻壳、米糠、木屑、玉米芯等。主辅原料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覆土材料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覆土材料宜使用稻田土或菜田土。8.2 生产用水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NY/T391的要求。8.3 栽培料配方栽培料可选用如下配方(质量百分比):稻秸秆100%;稻秸秆90%、米糠2%、稻壳8%;稻秸秆83%、玉米芯2%、稻壳10%、木屑5%;稻秸秆70%、玉米芯10%、稻壳10%、木屑1
13、0%。8.4 栽培地块开沟对栽培地块四周进行开沟,开沟深度应不低于30cm,宽度不少于30cm8.5 栽培料前处理一般稻秸秆每亩用料量应为10t12t,播种菌种面积为300m2稻秸秆应晾晒2d3d,然后通过喷淋等方式预湿,含水量应保持在65%70%.预湿稻秸秆应采用少喷勤喷的方法。玉米芯、稻壳、米糠、木屑等辅料充分混合后预湿含水量宜至55%,堆制Id2d后使用。预湿稻秸秆的回流水不得排放到栽培地块以外的沟、河道内。8.6 播种、覆土应将预湿后的稻秸秆压实,厚度宜在30cm40cm。播种可采用穴播或撒播,播种量宜为500gm2800gm2o穴播应保持均匀,菌种块直径宜为2cm3cm,菌种块间隔宜
14、为IOCm15cmo播种结束后可马上覆土,也可过15d20d再覆土。覆土时应将预先准备好的土铺洒在菌床上,厚度宜3cm4cm,不应超过5cmo播种后料面可用薄膜或草帘等覆盖。覆土后应调整覆土层湿度,要求覆土含水量应为20%22%.8.7 发菌期管理播种后IOd15d不宜浇水,若菌床面过干,待培养料菌丝生长达栽培料厚度1/31/2时,可适当地往菌床面喷水。宜通过喷雾形式向菌床面喷水,应保持细水流,少浇、勤浇。湿度宜保持在65%70%。栽培料温度宜为22C25C,空气中相对湿度宜为80%85%.8.8 出菇管理湿度:出菇阶段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覆土层含水量15%20%o温度:出菇适宜环
15、境温度在12。C22oC通风: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应有较为充足的氧气。当出菇面有50%以上子实体发生时,大棚栽培应加大通气量,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0.15%。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应保持100Ix500Ix的光照强度。8.9 采收当菌盖内卷,未开伞,菇体在67成熟时为最佳采收时期,应适时采收。采收时应使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摘下。采收后应随手整平畦面覆土,并铺好畦面稻草。采收期间要注意保护周边幼菇。9 .质量要求9.1 感官要求菇体肥厚、光洁、未开伞,菌柄粗壮、白色,大小均匀,无病斑、无虫蛀、无异味、无杂质。9.2 理化指标要求应符合GB7096和NY/T749的要求。10 .病虫害
16、防控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控原则,主要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安全防控措施,大球盖菇整个生长期不应使用任何农药。培养料预湿、堆闷及发酵处理应均匀,当料温高于28。C时应做好通风降:日/HHo11 .加工、包装与贮运大球盖菇以鲜菇销售为主,可进行速冻、盐渍、制罐和干制加工。干制宜采用脱水机烘干。加工过程应按照GB2760和NY/T392的规定执行,不应使用含有亚硫酸盐、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水液漂洗鲜菇。鲜菇包装容器及所用物品应符合GB4806.1、GB4806.7和GB4806.8的要求,成型包装品应符合NY/T658的要求。运输应符合GB/T24616的要求,运输车内温度应在25,空气相
17、对)三Jg90%95%o12 .溯源管理大球盖菇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栽培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应进行详细记录。生产记录档案应保留3年以上。(二)水稻秸秆栽培双胞蘑菇13 技术路线:稻秸秆预湿、与鸡粪等原材料混合T一次发酵T两次发酵一播种及发菌管理(三次发酵)一覆土一出菇管理一采收与储运14 技术要点:(1)水稻秸秆预湿:水稻秸秆长度宜在15-30厘米,含水量在45-50%,然后堆积升温,一般过了12-20小时,当堆的中心温度会升至60。C左右时,翻堆和加水,稻草会大量吸水,这样通过2天时间,就可以将稻草均匀预湿好。(2)混合:先将菜籽饼、石膏、发酵好的木屑等辅料与鸡
18、粪充分混合,然后与稻草混合。(3)一次发酵:一次发酵翻堆间隔天数3、3、3、2,根据培养料温度(外界气温条件)可以适当调整翻堆节奏。双泡蘑菇培养料工厂要根据隧道的条件和原材料情况来制定适宜一次发酵参数。(4)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送入二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需进行六个步骤:平稳期一升温期一巴斯消毒一降温一维持温度一降温。(5)播种及发菌管理:上料时,调整上料机,匀速上料,料面厚度一致,密度均匀,每平方米上料90-110kg0添加菌种的用量应该是每吨二次发酵料中添加7-8L菌种。在培养料湿度合适的情况下,上料播种、压平、盖塑料薄膜须一次性完成。如采用三次发酵技术,将二次发酵制备的选择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秸秆 机械化 还田 制作 食用菌 饲料 技术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