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述》PPT课件.ppt
《《武术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概述》PPT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术概述,侯顺子教授,武术一词的演变,中国武术,在战国时代称为技击。据古籍记载,当时技击是以作战为目的的攻防格斗技术,汉代以来又称为武艺。而武术一词,最早见于萧统文选中南朝宋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自此,技击、武艺、武术互称。直至1928年统一改称为国术。1949年后,又统一称为武术。自此,武术得到继承、整理和提高,并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在武术更已成为国际性的体育项目之一。,武术概述提纲,一、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源于我国远古的祖先的生产劳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觅食、自卫、狩猎以及抵抗毒蛇猛兽侵袭,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徒手、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拳打脚踢、
2、戳、砸、抡、劈”等动作,这些“拳打脚踢”即是武术拳术的萌芽,“戳、砸、抡、劈”则是武术器械的雏形。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氏族公社时代,部落之间为扩张土地和争夺财富,频频发动战争,人们将战斗中比较成功的一拳一脚、一击一刺的方法,加以总结,反复模仿、习练,并有意传授给年青一代,这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这些方法手段开始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正是由于人与人的博杀、格斗,又使大量磨制锋利的生产工具逐渐演变成为互相残杀的武器。使用兵器的技艺和战争所需的格斗技能也逐步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内、外兼修的武术形
3、式。,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商(前17世纪前11世纪),背景从近几年考古专家对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像、石器、铜树等文物分析,虽无文字记载,但分析极有可能为蚕丛,鱼付时期的珍贵实物。这样将已知的中国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千年,其中“千里眼”、“顺风耳”等人头像极有可能与当时军事相关。这一最高成就可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如规模超过周围城邑、具有政治中心性质的古城的出现,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
4、规模可观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术,较为完善的宗教礼仪祭祀制度,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互相结合进行合理利用与治理等。,玉刀,玉斧,玉戈1,玉戈2,三星堆出土文物,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引人注目的三星堆文化一个奇特之处就在于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模样不同寻常的青铜面具,几乎千篇一律地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
5、嘴,几乎没有下巴颏。仔细观察这些青铜面具,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从有史料记载的商周起,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为“田猎”,“武舞”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这也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一个象征。易经辞下亦载,“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剡木即削尖的硬木。可见,是原始人发明了弓箭。,“一阴一阳为之道”,易经这本书内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
6、极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长兵器的发展,商周战车的出现,促进了长兵器的发展,随着马战的产生,又使武勇增加了骑射的内容,加之商周青铜器的发展,使武器变得更加锋利、坚固、轻便。至西周,统治者将“射御”(射箭、驾马车)、习武、干戈(长兵对扎)列入学校教材中,时“周成王”对封为鲁公的“伯禽”说:“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说茹君道上载,当时,一年三季务农,一季习武,足以说明对“武”的重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事平凡,练兵习武得到空前发展,齐桓公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全国性比武较力的“角试”来选拔人才,军事战争是促进武术发展的催化剂。民间也出现了武艺高超
7、的技击家,如越女、袁公、鲁石公等,越女不仅剑艺高超,且剑理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乃不失光彩。她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俱虎,一人当百,百人当万。”,春秋战国时期已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铁器产生了,剑的发展尤为突出(长、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士侠客,均以佩剑为 威武荣耀之象征,剑成为人们尚武的标志。(人们心目中的文人孔子、屈原亦均佩剑),随后兵器种类不断增加,“戈、矛、弓、矢、戟、钩、斧、刀、殳(书、古兵器、竹制有棱无刃)均出现在战场上。从“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明当时已有剑的套路。越王勾践的剑,系当时劳动人民制造的精品,以前十年磨一剑,”欧治子一生冶炼
8、宝剑三枚(渔肠、磐郢、湛卢)电影“英雄”讲的还是剑、箭,荆轲刺秦王,秦王身负长剑不出,均看出剑的发展。,秦(前221前206),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始收缴兵器,(公元前221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庭宫中。”违者灭九族,(九、人们以最大、九天、九屑之外),但却建立了一支“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强大军队(兵马俑可证)。这一阶段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逐步由单纯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角抵、手博、击剑相继发展兴盛。,汉(前206公元220),刘邦醉酒拔剑击斩蛇。刘邦当亭长押送人到骊山,途至丰西泽放了这
9、些人,只剩10余个追随者。晚上喝酒,遇蛇,刘邦斩蛇成2段。,三国(220280),历史上所谓三足鼎立局面,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力地推动着军事武艺的发展,曹、孙、刘、关、张诸多名将名人妇孺皆知,他们杰出的军事才能流芳百世。华佗五禽戏,是象形拳的典型例证。,两晋南北朝(265581),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养生出现,由于玄学盛行,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北魏壁画(386534),北魏壁画(386534),北周(557581),北魏壁画(386534),唐代(618907),到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实行“武举制”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武
10、艺的发展,“少林寺”的发展也在此时,反映出统治者对武艺的重视,此时期刀、剑发展较快,诗人李白、杜甫青年时亦曾习练剑术。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雯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雯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代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宋代(9601279),科举制更加完善,由于连年战争,中原强敌“契丹、西夏、女真”侵扰,战乱频繁,尚武风气甚浓。梦梁录卷三载,每年春秋两季,“禁中教场,呈试武艺,飞枪斫抑、走马舞刀,百艺俱全”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身体力行,有一身好武艺,后人托名宋太祖三十二式。“武经总要”一书,即是
11、当时朝廷组织编辑的一部集“军事组织、制度、步骑、行军、战略、武器”军事地图为一体的兵书,出版了号称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等。,民间也出现了不少武术家,水浒英雄、“方腊”兄妹、民族英雄“岳飞”“杨家将”铁枪“李全”,夫人“杨妙贞”,民间也出现民众组织“锦标社”、“英略社”、“角抵社”、街头巷尾打场比武热闹非常,此时期是武艺大发展、大兴盛的一个非常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元朝(12061386),从元朝开始,由于元世祖忽
12、必烈军队为游牧民族,深知武艺非他后袭所强,逐开始“严禁民间习武”、“私藏武器”,严禁聚集违者处死,极大地摧残了武艺的发展,连庙宇里的仪仗武器也不许用真兵器,但元代杂剧里保留了大量武术素材,十八般武艺也总结了出来,比南宋更加完善。,明代(13681644),明代是武艺集大成、大发展的时期,流派林立,各不同风格拳术、器械都得以发展,武术体系逐步完整,可以说武艺空前绝后。完整的武术书籍,理论技术高超的著作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程冲斗的“棍法禅宗”、“耕余剩技”,吴殳的“手臂录”,俞大献的“剑经”,何良臣的“阵记”,唐顺之的“武编”,茅元仪的“武备志”。均为不朽的巨著。明代抗击斗争是促
13、进武艺发展良机,戚继光的“狼筅”借鉴倭刀的作用一一体现出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更加完善,并有四五种不同提法。中日武艺开始有了交流,日本倭刀开始进口中国。,三才图会载拳经、拳法图,清代(1616-1911),清代武术之发展大大超过前代,形式多样的拳种深为群众所喜爱,太极、八卦、形意、劈挂拳多在清代形成,且各自有其理论体系,大小有几十个拳系,套路有几百种之多,且整体观武术理论形成,如“四击、八法、十二型、内三合、外三合”内场、外场、南派、北派。尽管雍正五年(1727年)冬曾禁武,取缔并焚烧少林寺院,但寺僧疏散,反而广泛地传扩了武艺。当时即所谓“康(雍)乾盛世”武艺在民间秘密发展,太平天国、义和
14、团众多英雄、石达开、洪宣娇、肖三娘武艺超群,上海小刀会起义时也“削竹为枪,斩木为兵”。甲午战争以后,民间习武更加增加了政治色彩。打擂继宋朝后又有所发展。科举制进展为内场、外场,内场墨写“武经”,直至1901年才废止。,中华民国(1912-1949),民国初期,武术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技击大师“霍元甲”以“迷踪拳”闻名天下,创办精武体育会,私人拳社也大量涌现。1926年武术改为国术,1927年“钮永建、蔡元培、何应钦”等26人倡议成立“中央国术馆”于南京,张之江任馆长,后地方国术馆相应建立,并规定国术馆长由相应省长、市长、县长、区长担任,也搞过几次武术运动大会。中央国术馆“二届国术国考”影响
15、较大,1936年曾组成考察团去柏林参加奥运会表演。,新中国(1949-),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武术,1950年、1952年列武术为推广项目,1953年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为重要项目,党和国家领导人评价很高。1954年各体育学院将武术列为正式课程;1956年北京武协成立;1957年武术列为全国竞赛项目,并组织专家制定整理国家规定,甲组、乙组、初级套路、简化太极拳、刀、枪、剑、棍共十六七个套路,并制定相应竞赛规则;,1958年规则出台;1985年制定了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1986年成立了国家武术研究院,国内开始每年有七八项全国性、国际性比赛,武术开始走向世界,冲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术概述 武术 概述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