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功能检测》PPT课件.ppt
《《止凝血功能检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凝血功能检测》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生理性止血,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也被激活。既达到局部止血的做作,又可防止凝血过程的扩大,保证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正常的机体的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之间,处于动态的平衡。,正常的止血机制,五个因素:血管因素 血小板因素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一)血管因素,表达并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导致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基底胶原暴露,激活F,启动内源性凝血表达并释放凝血酶调节蛋白,启动蛋白C系统,(二)血小板因素,血小板粘膜蛋白Ib作为手提,通过vWF的桥梁作用,使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内皮下的胶原纤
2、维,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受损血管。血小板粘膜蛋白IIb、a,通过纤维蛋白原互相连接而致血小板聚集。聚集后的血小板活化,分泌或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三)凝血系统,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Christmas因子 Stuart-Power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加速素 Hegeman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PK 激肽释放酶原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个,以及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Vitk,称Vitk依赖因
3、子除TF外,都存在于血浆;除FIV(Ca2+)外,均为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正常凝血过程,凝血机制 是一系列酶反应,分三个阶段 凝血活酶复合物 凝血酶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血途径,(四)抗凝系统,抗凝血酶(AT)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五)纤溶系统,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相关抑制物,出血病因,主要有两大类:1、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 如术中止血不全、外伤、皮肤粘膜糜烂等。2、出凝血机制异常引起的出血 A 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B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引起的出血不
4、止;C 同时有多个部位出血;D 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E 伴有易引起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如严重肝病、尿毒症。,血管壁因素 1.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 2.获得性:感染、过敏、化学物质等血小板因素 1.数量异常:减少或增多 2.质量异常: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等 获得性: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等引起,出凝血机制异常引起出血的病因,凝血异常 1.遗传性:血友病A、B及遗传性FXI缺乏 症,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等 2.获得性:肝病性凝血障碍、维生素K缺乏症等抗凝及纤溶异常 主要为获得性疾病:肝素使用过量、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及敌鼠钠中毒、免疫相关性抗凝物增多、溶栓药物过量等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5、实验室检测,血管壁检测血小板检测凝血因子检测抗凝系统检测纤溶系统检测,(一)血管壁检测,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毛细血管壁被标准器械刺破出血(因子被激活)到自然止血(纤维蛋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Ivy 法:min Duke法:minIvy法 6,Duke法 3 为BT延长临床意义 血管壁病变,血小板质量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抗凝治疗后,又称束臂试验或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用肢体加压的方法使静脉充血并使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内在压力,直径5cm圆圈范围内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及其大小来估计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临床意义 血管壁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止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 功能 检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