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模块》PPT课件.ppt
《《模具设计模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模块》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拉深是基本冲压工序之一。本模块在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拉深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拉深模设计。涉及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质量分析、拉深系数及最小拉深系数影响因素、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其他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等。,本模块内容:,模块四 玻璃升降器外壳落料拉深复合模,本模块重点1 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与预防;2 拉深工艺计算方法;3 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制定;4 拉深模典型结构与结构设计;5 本模块示例零件的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难点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与预防
2、;2圆筒形零件的拉深工艺计算;3带凸缘圆筒形零件的拉深拉深工艺计算;4拉深模典型结构与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不变薄拉深:把毛坯拉压成空心体,或者把空心体拉压成外形更小而板厚没有明显变化的空心体的冲压工序。变薄拉深是指凸、凹模之间间隙小于空心毛坯壁厚,把空心毛坯加工成侧壁厚度小于毛坯壁厚的薄壁制件的冲压工序。拉深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拉深,不变薄拉深,变薄拉深,拉深模:,拉深模特点: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拉深工序所使用的模具。,拉深使用设备:单动、双动、三动压
3、力机或液压机,课题一 拉深概述,拉深件示例,拉深件示例,不变薄拉深,变薄拉深,拉深件示例,油底壳,不锈钢餐具,课题二 玻璃升降器外壳首次拉深变形过程及其工艺性 一 拉深变形过程 1.毛坯受力分析,(1)变形现象,平板圆形坯料的凸缘弯曲绕过凹模圆角,然后拉直形成竖直筒壁。,变形区凸缘;,已变形区筒壁;,不变形区底部。,底部和筒壁为传力区。,2.变形过程,工艺网格实验,材料转移:高度、厚度发生变化。,3.材料的流动,扇形单元体的变形,1.凸缘部分,2.凹模圆角部分,3.筒壁部分,4.凸模圆角部分,5.筒底部分,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二 拉深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过程中零
4、件应力与应变状态,圆筒件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应力分布图,三 拉深变形过程中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拉深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传力区拉裂:,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四 拉深件主要质量问题,主要决定于:,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3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另一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稳能力越小。,最易起皱的位置:,凸缘边缘区域,起皱最强烈的时刻:,在Rt=(0.70.9)R0时,防止起皱:,压边,1.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凸
5、缘变形区的起皱,2.采用压边圈的条件,防止起皱可以采用压边圈。采用压边圈的条件为:查表4-1;2.查图4-11验证。,主要取决于:,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防止拉裂:,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受拉应力。,3.筒壁的拉裂,筒壁的拉裂,拉深件厚度变化,拉伸件壁部厚度与硬度变化,某拉深件壁厚具体变化,拉深件工艺性指拉深件在拉深工序中生产的难易程度。,(1)对拉深件的外形尺寸的要求;(2)对
6、拉深件形状要求:(3)拉深件的圆角半径;(4)尺寸公差等级及表面质量的要求(表4-2,4-3,4-4)。,拉深件工艺性内容:,五 拉深件的工艺性,带台阶拉深件高度尺寸的标注,拉深件的圆角半径,拉深件结构的修改,体积不变原则:,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相似原则:,切边工序:,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需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坯料形状。,拉深件的模具设计顺序:,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拉深件口部不整齐,需留切边余量。,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拉深件毛坯尺寸确定的原则
7、:,课题三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一 计算方法,1.等重量法:已有拉深件样品时,使用等重量法来求毛坯直径会非常方便。2.等体积法:适用于变薄拉深件。3.等面积法:不变薄拉深工序用来计算毛坯尺寸的依据。,毛坯尺寸的计算必须将加上了修边余量后的制件尺寸作为计算的依据。,修边余量:拉深件口部或凸缘周边不整齐;特别是经过多次拉深后的制件,口部或凸缘不整齐的现象更为显著;因此必须增加制件的高度或凸缘的直径,拉深后修齐增加的部分即为修边余量。,表4-5为无凸缘圆筒件的修边余量;表4-6为带凸缘圆筒件的修边余量。,二 修边余量,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2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3把各简
8、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4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三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按图得:,故,整理后可得坯料直径为:,【例4-1】求无凸缘筒形件的毛坯直径尺寸。,久里金法则求其表面积: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该母线的长度与其重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如右图所示,旋转体表面积为,因拉深前后面积相等,故坯料直径D:,四 复杂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适用于直线与圆弧相连接的形状,解析法,适用于曲线连接的形状,作图解析法,拉深系数m是以拉深后的直径d与拉深前的坯料D(工序件dn)直径之比表示。,1.拉深系数表示方法,第一次拉深系数:,第二次拉深
9、系数:,第n次拉深系数:,四 玻璃升降器外壳首次拉深工艺计算 一 拉深系数,拉深系数m表示拉深前后坯料(工序件)直径的变化率。m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极限拉深系数m,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2)板料的相对厚度,(3)拉深工作条件,模具的几何参数,摩擦润滑,压料圈的压料力,(4)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m,.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表4-8所示为无凸缘圆筒件采用压边圈时的拉深系数,表4-9为无凸缘圆
10、筒件不采用压边圈时的拉深系数,表4-10为其他金属材料的拉深系数(该表所列 mn为以后 各次拉深系数的平均值)。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零件质量,适宜采用稍大于极限拉深系数m的值。,.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m时,拉深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其拉深次数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法:()查表(表4-11)法()推算方法(3)计算方法,当,二 拉深次数,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保证12,()使12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11221,三 圆筒件各次拉深件的半成品工序尺寸计算 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
11、面积相等的原则,可得到各工序件高度计算公式,表4-13。计算前应先定出各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见4-15及4-16)。,2.工序件高度的计算,例4-3求图4-25所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材料为08钢,板料厚度1。,解:因=1,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查表4-5得修边余量,坯料直径为,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78,1.修边余量,2.毛坯直径,四 圆筒件工序尺寸计算示例,坯料相对厚度为,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按表4-1应采用压料圈。,4确定拉深次数:先判断能否一次拉出。零件总的拉深系数m总:m总=d/D=20/78=0.256查表4-8得m1=0.500.53,
12、mn=0.77(四次拉深时)由于m总=0.256m1=0.500.53,因此不能一次拉出。(1)采用查表法确定拉深次数:由t/D100=1.28,h/D=3.7查表4-11得拉深次数n=4由m总=0.256,t/D100=1.28查表4-12得拉深次数n=4,(2)采用计算法确定拉深次数:由公式4-14得n=1+lg20-lg(0.5178)/lg0.77=3.66取拉深次数n=45确定各次拉深直径查表4-8取各次拉深极限拉深系数(小值)为m1=0.50、m2=0.75、m3=0.78、m4=0.80,则各半成品直径为:d1=0.578=39mm;d2=0.7539=29.3mm;d3=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设计模块 模具设计 模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