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网络资料》PPT课件.ppt
《《概述网络资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述网络资料》PPT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章 概 述,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ISO/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组成、结构、分类及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第1章 概 述,3,第1章 概 述,4,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补充),(1)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20世纪50年代),(3)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80年代),(2)第二阶段: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国未经,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4个阶段:,(4)第四阶段:计算机互
2、联网(20世纪90年代),5,(1)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20世纪50年代),终端,特点:是“终端-计算机”通信,彼此之间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图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缺点:,改进:,主机负担过重;线路利用率低。,通过前端处理机使主机不用管理通信;终端经过集中器通向主机。,6,前端处理机:通信处理机也称为前端处理机,有时也可简称为前端机。前端处理机分工完成全部的通信任务,而让主机专门进行数据的处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主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效率,前端处理机,计算机,终端,图2 通过前端处理机使主机不用管理通信,7,集中器:为了节省通信费用,可在远程终端较密集处加一个集中器。集中器的一
3、端用多条低速线路与各终端相连,其另一端则用一条较高速率的线路与计算机相连。,集中器,终端,图3 终端通过集中器通向主机,8,(2)第二阶段: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国未经,20世纪60年代),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用于传输信息的计算机群。以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分组交换网是以网络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外围,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用户通过分组交换网可共享用户资源子网的许多硬件和各种丰富的软件资源。为了和用户资源子网对比,就将分组交换网称为通信子网。,图4 通过分组交换网连接主机和终端,特点:是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没有主从关系;但体系结构差异较大,不利于互联,以通信为主要目的
4、。,9,(3)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80年代),在协议的控制下,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借助于通信系统联结的多个计算机集合。特点:全网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10,(4)第四阶段:计算机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向高速化、宽带化(2G)、多媒体方向发展。未来通信和网络的目标是实现5W(3G)的个人通信(任何人who在任何时候when任何地方where都可以和任何一个其他人whomever传送任何信息whatever)。,特点:,开放性:一是相对其直接应用环境的开放和对不同应用的适应,二是相对其互联环境的开发,便于和其他网络的互联。综合性:体现了系
5、统中各要素间的更紧密结合。智能化: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11,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1.2 计算机网络概念,(1)50年代末-远程终端系统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3)90年代-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2)70-80年代-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12,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1.3 几个要点,(1)21世纪的重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
6、化,(3)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功能连通性和资源共享,(2)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13,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学生活动一,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小节的主要内容(3-5分钟),14,1.2 因特网概述,1.2.1 几个概念,(1)结点(node)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3)主机(host)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2)链路(link)描述一条点对点的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交换结点。,(4)因特网和互联网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15,1.2 因特网概述,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学),(1)第一阶段(1969年开始)从单个网络ARP
7、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3)第三阶段(1993年开始)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2)第二阶段(1985年开始)建成三级(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结构的因特网。,16,1.2 因特网概述,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自学),(1)因特网协会 因特网工程部(IETF)因特网研究部(IRTF),(2)因特网标准的制定过程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17,1.3 因特网的组成,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1)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2)对等方式(P2P方式)两个主机在通信时
8、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因特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两大块组成。,构成: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端系统)。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C/S方式和P2P方式。,18,1.3 因特网的组成,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学生活动二,课后利用因特网完成下列任务:C/S、B/S和P2P三种模式的优缺点?,19,1.3 因特网的组成,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3)报文交换整个报文进行存储转发,作用: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计算机(路由器)间信息交换方式:电路、报文和分组交换。,(2)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进行存储转发,20,(1)电路
9、交换,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相连接起来。,21,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1)/2对电线。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22,使用交换机,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交换机,23,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不足,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原因是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24,电路交换举例,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通话在 A 到 B 的
10、连接上进行,(,(,(,(,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用户线,用户线,中继线,中继线,B,D,C,A,25,电路交换举例,C 和 D 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通话在 C 到 D 的连接上进行,(,(,(,(,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用户线,用户线,中继线,中继线,B,D,C,A,26,(2)分组交换的产生,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提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survivability)很强的网络。传统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的电信网有一个缺点:正在通信的电路中有一个交
11、换机或有一条链路被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改用其他迂回电路,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27,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打电话。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计算机。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络的生存性。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28,报文,分组交换的原理(一),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29,数 据,数 据,数 据,分组交换的原理(二),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首部,首部,首部,请注意
12、:现在左边是“前面”,30,分组交换的原理(三),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31,分组交换的原理(四),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数 据,首部,数 据,首部,数 据,首部,收到的数据:,32,数 据,数 据,数 据,分组交换的原理(五),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33,强调:分组首部的重要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
13、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34,分组交换网的示意图,H1,A,分组交换网,B,D,E,C,H5,H6,H4,H2,H3,H1 向 H5 发送分组,H2 向 H6 发送分组,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结点交换机,主机,35,注意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H1,A,分组交换网,B,D,E,C,H5,H6,H4,H2,H3,H1 向 H5 发送分组,结点交换机,主机,在结点交换机 A 暂存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在结点交换机 C 暂存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在结点交换机 E 暂存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最后到达目的主机 H5,36,注意结点交换机有多个端口,A,B,C,D,E,H1,H5,H2,H4
14、,H3,H6,高速链路,结点交换机,1234,1234,1 2 3 4,1 2 3 4,1 2 3 4,37,结点交换机,在结点交换机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结点交换机处理分组的过程是: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38,主机和结点交换机的作用不同,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结点交换机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最后把分组交付给目的主机。,3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
15、主机发送分组;充分使用链路的带宽。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自适应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40,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41,三种交换的比较,A B C D,A B C D,A B C D,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t,42,1.3 因特网的组成,学生活动三:总结概括,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小节的主要内容(5分钟),43,1.3 因特网的组成,学生活动四:课堂练习,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是()。所有的因特网标准都是以()的形式 因特网上发表。
16、从工作方式上看,因特网由()和()两大块组成。在因特网边缘部分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和()两大类。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都是基于()原理的数据交换方式。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换方式有()、()和()三种。,44,本讲小结,45,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不同作用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成不同的类别。,(2)不同使用者的网络公用网、专用网,(4)不同拓扑结构星型网、环型网、总线型网、树型网、网状型网,46,(1)不同作用范围,(1)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17、几十到几千公里,有时也称为远程网,其任务是通过长距离运输主机所发送的数据。特点:数据传输率比LAN低得多,一般是数百至数千bps,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进步可提高到数十甚至几百Mbps。(2)城域网MAN(Metropolitan)作用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距离范围约为550km。(3)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将小区域如工厂、学校、公司等的计算机、终端和外围设备等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特点:高数据率(0.11000Mbps)、短距离(0.12.5Km)和低误码率.(4)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在个人工作处将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
18、连接起来的网络,范围为10m左右,47,(2)不同使用者的网络,(1)公用网:一般是国家的电信部门建造的网络。公用网也可称为公众网。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2)专用网:是某个部门为本系统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例: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48,(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 AN(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由 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49,(4)不同拓朴结构,拓扑(topolgy)是从图
19、论演变而来的概念,是一种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面特点的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中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备,把象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为“线”,这样从拓扑学的观点看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就形成了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从而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具体结构。我们称这种采用拓扑学方法抽象的网络结构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分为两大类: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树型、全连接型、交叉环型、网状型。,50,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朴结构,51,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朴结构,
20、在采用广播信道的通信子网中,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所有节点共享传输介质,任何一个节点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可为网中所有其它节点接受。适合于局域网。,52,按拓朴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拓朴结构分为: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网状型网络。,(1)星型网络 组成:各节点间无直接的链路,分节点间的通信必须通过中心节点间接实现。优点:结构简单、构造容易、便于管理和访问协议简单。缺点:中心节点负担过重、扩充困难,对中心节点的可靠性要求高,通信线路总长度长,费用高,安装、维护麻烦。(2)环型网络 组成:各主机经由各自的中继器或转发器和点到点链路组成闭合环。优点:结构简单,传输路径长
21、度较短,最大延迟确定,时实性较好。缺点:某个节点出错可能会终止全网运行,既可靠性较差;同时扩充困难,这是由于此时需要对全网拓扑和访问机制进行调整所致。,53,(3)总线型网络 组成: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传输介质既总线上;任一站点发送的信号都可以沿介质传输且能被其他所有站点接收,但只有目的站点真正接收,其他的站点则把信号丢弃。优点: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易于扩充。缺点:总线的物理长度和容纳的站点数有限,多用于组建局域网。(4)树型网络 组成:各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处于越高层次的节点,其可靠性要求越高。优点:这种结构总线路长度较短,容易扩展和进行故障隔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概述网络资料 概述 网络 资料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