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结构设计 》PPT课件.ppt
《《梁板结构设计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结构设计 》PPT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 述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6 整体式楼梯与雨篷,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2,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3,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4,一.楼盖的结构类型1.按结构类型(图2-1)(1)单向板肋梁楼盖(2)双向板肋梁楼盖(3)井式楼盖(4)无梁楼盖(板柱结构),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5,图2-1,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6,2.按预应力情况:(1)钢筋混凝土(RC)楼盖(2)预应力混凝土(PC)楼盖3.按施工方法:(1)现浇楼盖(2)装配式楼盖(3)装配整体式,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
2、.1 概述,7,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优点:整体刚度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缺点:是模板用量多、施工作业量较大。,8,装配式楼盖:预制梁、预制板(或现浇板),组合而成,工厂化生产,广泛用于多层民用和工业厂房中。,其整体性、抗震性、防水性都较差,不便于开设孔洞,不适合用于高层和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也不适合有防水和开洞要求的楼面。,9,装配整体式楼盖:在预制板上现浇混凝土叠合层形成整体楼盖。,兼具有现浇整体式楼盖和装配式楼盖的优点。但需要进行混凝土二次浇灌,有时还需增加焊接工作量。,10,单向板是指:仅仅在一个方向或主要在一个方向受弯的板;双向板是指:两个方向均受弯的板。,二.单向板与双向
3、板,11,如图2-2:某四边支撑板,受均布荷载作用,有关系:(a)沿两个方向划分条带后,板中间挠度应相等,即有关系:(b),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12,2.1 概述,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图2-2,13,化简上式得:,即(c)将(c)代入(a)式可得:(d);同理由(a)式可得:(e),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14,讨论:当 时,由(d)和(e)式可求得:上述关系说明,此时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到长边上;沿长边方向传递到短边上的荷载可忽略不计。,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15,基于以上原理,规范规定:对于四边支撑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l2/l13 时,按单向
4、板设计;l2/l12 时,按双向板设计;2 l2/l13 时,宜按双向板设计。,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了这两种板的界定条件:(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3)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应按单向板计算。(4)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介于2和3之间时,宜按双向板计算,但也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此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1 概述,17,2.2.1 结构平面布置 原
5、则:计算方便(尽量对称、等跨、等截面和同材料),符合模数(300进位),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设计步骤:,布结构,定简图,求内力,配钢筋,绘图纸,18,1.柱网尺寸或承重墙间距:(1)考虑建筑使用要求(2)柱(墙)间距=梁的跨度。主梁:经济跨度58米;次梁:经济跨度46米2.主梁的间距=次梁的跨度3.次梁的间距=板的跨度(经济跨度23m)4.主梁的布置方案:(1)主梁横向布置2-3(a)-横向刚度大、可布置较大门窗;,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9,图2-3梁的布置,(2)主梁纵向布置2-3(b)-横向刚度小、但室内净高大(较少采用);(3)
6、无主梁布置2-3(c)-适合砌体结构、中间可设走道。,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0,5.截面尺寸:(1)板:刚度要求:hl/30(连续);使用要求:民用 h=60mm(最小);工业 h=70mm(最小);屋面板 h=60mm(最小);行车道下的楼板h=60mm(最小)。,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梁:次梁:单跨:h/l=1/101/12;多跨:h/l=1/121/18;悬臂:h/l=1/8。主梁:单跨:h/l=1/81/10;多跨:h/l=1/101/15;悬臂:h/l=1/6。h/b=232.2.2 单
7、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在计算简图中,需反映出构件的支承条件、计算跨度、计算跨数、荷载分布、荷载大小等。,22,一.计算简图 墙体 基础1.计算模型及简化假定 主梁 一般传力路径:板 次梁 柱 基础 墙体 基础计算模型(简图):板:以次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梁宽为1米);次梁:以主梁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主梁:以柱为中间支座和以墙体为边支座的多跨连续梁;,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弹性取中心 塑性取边线,24,简化假定:(1)梁在支座处可以自由转动,支座无竖向位移;(2)不考虑薄膜效应(即假定为薄板);(3)实际跨数小于和等于五
8、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实际跨数大于五跨且跨差小于10%时,按五跨计算。,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5,上述假定的物理意义:对于(1):忽略了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和柱对主梁的扭转刚度;忽略了次梁、主梁和柱的相对竖向变形;由此带来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加以消除。,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6,图2-4 连续梁的变形,连续板,连续次梁,(a)理想铰支座时的变形;(b)支座弹性约束时的变形;(c)采用折算荷载时的变形,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7,对于(2):由于支座约束作用将在板内产生轴向压力,称为薄膜力或薄膜效应,它将减少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这种有
9、利作用在计算内力时忽略,但在配筋计算时通过折减计算弯矩加以调整(针对板和次梁)。对于(3):方便查表计算,可由结构力学证明。,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8,跨数不超过5跨,按实际情况,超过5跨,可按5跨计算。,29,2.计算单元和从属面积(1)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次梁和主梁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根梁。(2)从属面积:板取1米宽板带的矩形计算均布荷载;次梁和主梁取相应的矩形计算均布和集中荷载。,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0,31,二.计算跨度(是指梁、板支座反力的合力作用线间的距离)跨长不一定等于计算跨度;计算跨度是指用于内力计算的长度。计算跨
10、度的取值原则:(1)中间跨取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2)边跨与支承情况有关,参见图2-52-6。,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2,连续板计算跨度取值:,图2-5,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3,连续板:1)两端与梁整体连接时,2)两端支撑在墙上时,,3)一端支撑在墙上,另一端与梁整体连接时,,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4,次梁计算跨度取值,图2-6,35,连续梁,1)两端与梁或柱整体连接时,2)两端支撑在墙上时,,3)一端支撑在墙上,另一端与梁整体连接时,,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6,三.荷载
11、取值(1)楼盖荷载类型:恒载(自重)和活载(人群、设备)(2)荷载分项系数 恒载一般取1.2;活载取1.4;特殊情况下查阅规范。,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7,四、内力计算及内力包络图1.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注释)在设计连续梁板时,应研究活荷载如何布置,将使结构各截面的内力为最不利内力。如图2-7所示,为一五跨连续梁在不同跨布置活荷载时,在各截面所产生的弯矩图。,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38,图2-7,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图2-7,39,活荷载最不利布置规律A.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
12、布置;B.求某跨跨内最小正弯矩时,应在该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该跨左右邻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C.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0,D.欲求结构边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除恒荷载作用外,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跨跨内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布置相同;欲求结构中间跨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活荷载布置相同。,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1,图2-8,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42,2.内力计算(1)根据上述法则,可以确定出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然后通过查附录1,
13、按照下述公式求出跨中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均布荷载作用下 M=表中系数 ql02V=表中系数 ql0,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3,集中荷载作用下:M=表中系数 Fl0 V=表中系数F3.内力包络图 根据活荷载的不同布置情况,可画出每一跨的各种布置情况的内力图,若把这些内力图全部叠画在一起,并取其外包线所构成的图形就是内力包络图。它完整地给出一个截面可能出现的内力设计值的上、下限。如图2-9中粗线所示。,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4,(1)意义:确定非控制截面的内力,以便布置这些截面的钢筋。(2)内力包络图的作法:见附图,以五跨连续梁为例加以
14、说明。步骤1:由于对称性,取梁的一半作图;步骤2:分别作组合AD情况下的弯矩图;步骤3:取上述弯矩图的外包线即为所求弯矩包络图。,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5,图2-9,(a)弯矩包络图;(b)剪力包络图,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7,4.支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计算值)(1)问题的提出:由于将实际结构简化为直线,故所求得的支座弯矩和剪力是支座中心线处的数值,实际最危险的截面应该在支座边缘,所以应将所求得的数值加以调整,见附图2-10。该内力值可通过取隔离体的方法计算求得,即弯矩设计值:Mb=M-V0b/2,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支座中心线处
15、截面的弯矩,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8,剪力设计值: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支座中心线处截面的剪力 Vb=V-(g+q)b/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Vb=V当板、梁中间支座为砖墙时,或板、梁是搁置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时,不作此调整,图2-10,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49,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单向板肋形楼盖的步骤:1、确定计算简图(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2、求出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最不利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并分别进行叠加;3、作出内力包络图;4、对整浇支座截面的弯矩和剪力进行调整;5、进行配筋计算;6、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弯起钢筋和纵向钢筋的截断位置;7、按剪力包络图确定腹筋。,第二章
16、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0,1.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1)塑性铰的概念:适筋截面在钢筋屈服到混凝土压碎过程中形成的铰称为“塑性铰”。,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图2-11,51,(2)塑性铰的特点:通过与理想铰比较可看出如下几点:塑性铰 理想铰A:能承受(基本不变的)弯矩 不能承受弯矩B:具有一定长度 集中于一点 C:只能沿弯矩方向转动 任意转动,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2,内力重分布:构件开裂引起刚度变化,并出现塑性铰,各截面内力发生重分布,其大小与弹性分析结果不一致。,2.内力重分布(形成过程),2.2 单向板肋梁
17、楼盖设计,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53,P0,P2,P1,M1,M2,54,如图2-12所示,在两跨连续梁中间支座两侧各l/3处作用一集中力F,通过试验绘制出力F与弯矩M的关系曲线,由此曲线可以看出:(1)弹性阶段。(2)弹塑性阶段。(3)塑性阶段。,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5,内力重分布主要发生于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在裂缝出现到塑性铰形成以前,由于裂缝的形成和开展,使构件刚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第二过程发生于塑性铰形成后,由于铰的转动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56,图2-12 两跨连续梁的M-F关系曲线,第二章
18、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7,3.影响内力重分布的因素 充分的内力重分布:出现足够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机动。主要影响因素(1)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筋的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2)斜截面承载力:在出现足够的塑性铰之前不能产生斜截面破坏,否则不能形成充分的内力重分布;(3)正常使用条件:控制内力重分布的幅度,一般要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应出现塑性铰,以防止出现裂缝过宽或挠度过大。,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8,4.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意义和适用范围问题:目前的内力计算方法与配筋计算方法不相协调。解决办法(之一):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考
19、虑结构内力重分布 的计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能正确估计结构的裂缝和变形;(2)能合理调整钢筋用量,方便施工;(3)可人为控制弯矩分布,简化结构计算;(4)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提高经济性。,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59,下列情况不宜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1)裂缝宽度和挠度要求较严格的构件;(2)直接承受动荷载和重复荷载的构件;(3)预应力和二次受力构件;(4)重要的或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构件。,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0,二.结构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1.调幅法的概念和原则(1)调幅法的概念 对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得出的内力(人为)
20、进行调整,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配筋计算,是一种实用计算方法,为大多数国家采用。(2)弯矩调幅法的做法 引入弯矩调幅系数,其计算公式为,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1,为结构力学计算的弯矩;为调幅后的弯矩;因为,所以有关系:,即有结论:调幅弯矩值小于等于结构力学计算值。,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2,(3)调幅法的原则A.应验算调幅后的内力(即平衡)和正常使用状态,并有相应构造措施;B.不宜采用高强材料(C45),且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下列条件:,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3,(4)调幅法的计算步骤1)用线弹性方
21、法计算在荷载最不利布置条件下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e;2)采用调幅系数(不超过0.2)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即支座截面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M=(1-)Me()3)跨中弯矩值取弹性计算值和下式计算值的较大者;,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4,4)校核调幅以后支座和跨中弯矩值应不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1/3;5)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确定。,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5,2.用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1)等跨连续梁计算条件:各跨均布荷载相等、集中荷载的大小和间距相等。计算方法:
22、查表并用下式计算A.弯矩:均布荷载时:B.剪力:均布荷载时:,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6,式中:g沿梁单位长度上的恒荷载设计值;q沿梁单位长度上的活荷载设计值;am、av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和剪力计算系数(表2-2、2-3);lo计算跨度,按表2-4采用;ln净跨度。,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67,(2)等跨连续板,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8,表2-2 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69,表2-3 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第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70,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梁板结构设计 梁板结构设计 PPT课件 板结 设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534662.html